APP下载

校本课程开设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影响的实践性研究

2017-12-12郭铁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实践性校本课程学困生

郭铁梅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的向城市涌入,主要就是由于城市中经济水平不断上涨,因此很多农村人口来到城市中打工,这样的情况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成为了留守儿童,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难度相对比较高,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思想和心智在不断成熟,所以还需要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校本课程开设对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的影响,以此找到最佳的教学开展对策,合理有效的带动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校本课程;农村;初中;学困生;实践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名称《校本课程开设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影响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16-HJYY-163。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79-01

在社会发展的阶段,农村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就是因为在农村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因此学生托付给祖辈或者是其他家属照顾,所以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学困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校园还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校本课程就是其中有效的一种,因此还需要针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实践研究,以期能够在根本上带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校本课程开设的内涵

校本课程主要就是把校园作为基础,由校园确定课程的内容,找到符合校园学生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以此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开展和使用是针对这一概念的延伸,其不仅仅指的是这一课程使用的情况,更是关注其中整体经过的过程,还需要对其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一课程的开展收到关注和重视,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地作用。

(二)学困生的概念

第一点就是在班级中学习成绩暂时出现落后的学生,每一个班级都有学困生,每一个年级也都有学困生,大部分都是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之中,或者是难以接受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学生。

第二点就是家庭的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因为在生活状况,从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因为家庭的经济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甚至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家人的支持,因此导致学习困难。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农村初中的学困生,其特点就是家长在外务工,常年没有家属管理,被寄养在亲属家中,学习状况无人询问,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农村初中开设校本课程的困境

在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学困生,因为学困生具有一定的特点,没有家长的照顾和支持,他们再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遇到生活和学习的困难难以解决,教师的教育工作被忽视,学生在传统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厌烦的心理,难以缓解,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隔阂。而在课程设置的阶段,想要按照最新的内容编排课程,就需要保证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特点,但是在农村初中校园,学困生数量相对较多,而学困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较多,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进行课程的编排,这也严重的为这一课程的设置造成困难,影响校园的发展和学困生的进步。

三、校本课程开设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影响的实践性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校本课程,按照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主要由三个课程内容:《心灵灯塔》、《书山有路》、《实践有我》这三堂课的开展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更是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所以还需要针对校本课程的开设进行实践性分析,现分析过程如下:

(一)思想指引

想要保证农村初中学困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状况,还要求校园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就是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改善学生原始的课程學习习惯。同时校本课程的开设也需要关注到学生思想的指引,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更是需要重点了解其思想状况,改善学生的思想基础上,重点设置校园中的校本课程,以此对学生做出最佳的思想引导。

在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初中校园中,正是因为学生缺乏家长的关心和教育没有良好的引导,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很难达到最佳的教育目标,所以这样的学困生在引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正是由于其学习方面成绩较差,所以还需要校园能够关注到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状况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重点补充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和课程内容。

(二)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校园,要针对学困生进行校本课程的设置,就需要开设与其相应的课程内容,校园需要针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到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其成绩的具体情况,同时重点分析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帮助学困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影响学习的问题,同时帮助学困生更好的接触和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最后按照学生所需求的知识内容设置出合理的课程。

(三)学习方法

校本课程的开设也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其中课程设置分难、中、易三方面,较难的课程可以让学困生试着去了解,但并不给与其过分的要求;而适中的课程内容要求学困生和学习较好的学生都能够合理的掌握;简单的课程就需要学困生能够弥补从前学习上的差错,积极的提高成绩,而学习较好的成绩能够通过这样的课程更好地巩固知识。这样的实践方式就是校本课程在农村初中开设的具体方式和对策。

四、结论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社会在发展和进步,农村的建设需要人才的支持,而我国部分农村校园对于学生的教育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在加上上文提出的学生的生活状态,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所以在初中阶段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校本课程就是根据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带动学生的进步。所以能够看出,校本课程的开设对于农村初中学困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登珲.专业化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的关键特征及其实现——以140份全国大赛获奖作品为分析对象[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56-62.

[2]王立宽,胡玉平,张翼.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7):108-115.

[3]付全新,王坤庆.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以湖北省葛洲坝中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9):17-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性校本课程学困生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