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形式的惩罚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2017-12-12周基营张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控制电击惩罚

周基营+张恒

【摘要】本研究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模型,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考察不同形式的惩罚对自我损耗的影响,检验电击惩罚和噪音惩罚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损耗的影响。42名体育学院不同专项的大学生运动员参与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E-crossing任务为损耗任务,Stroop任务表现任务,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变量为不同形式惩罚(电击惩罚、噪音惩罚和对照组),因变量为Stroop任务不匹配正确率和不匹配反应时。结果显示,电击惩罚组的准确率是最差的,不匹配反应时也是最慢的。即电击惩罚的提示会加剧自我损耗,会持续影响后续的实验操作成绩(不匹配准确率变差和不匹配反应时变慢),没有看到噪音惩罚的提示加重自我损耗的现象。这提示我们,惩罚的强度大小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控制水平,惩罚强度越大越加重自我损耗。

【关键词】惩罚;电击;自我损耗;自我控制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7KY0707”,项目名称“不同奖惩提示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96-03

一、引言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自我控制,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能看到惩罚,惩罚在很多时候也起到了激励作用,但如果在自我损耗的情况下,惩罚是否还会起到激励作用呢?本研究即探讨自我损耗情况下,惩罚在其中的作用如何:不同形式的惩罚(电击惩罚和噪音惩罚)是否对自我损耗有补偿作用呢?

1.自我损耗

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指个体改变、调节或者克制冲动、欲望以及习惯性反应的一种能力(Baumeister & Heatherton,1996)[1]。自我损耗(Baumeister et a1,1998) [2]是指个体之前参与的任务或者活动消耗个体自我资源,即需要进行自我控制,导致个体资源下降的现象。自我损耗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减肥者忍了一整天不吃东西(这个忍住不吃东西是需要自我控制的),反而在晚上的时候突然忍不住而吃了更多的东西(自我资源已被损耗完,所以无法再进行自控)。另外,很多研究去探讨哪些方式可以补偿自我损耗。

2.自我损耗的补偿

既然人们的资源能量是有限的,当机体进行自我控制的时候,就会损耗我们自身的资源,同时也会影响我们在后面所执行的自我控制任务的表现和结果。我们的期望就是把自我损耗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接下来的表现任务获得成功,否则可能会因为消耗的能量而导致任务失败。从前人的研究看到,有很多方式可以补偿自我损耗,例如,休息或放松(Muraven & Baumeister,2000)[3],積极情绪,例如笑话、幽默视频、喜剧影片等(李想,2012)[4],非右利手的训练或练习以及坚持写训练日记等(Muraven,Baumeister,& Tice,1998)[5]都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控能力,另外,有研究(Muraven & Slessareva,2003)[6]看到动机的提升可以补偿自我损耗(也见王旭,毛志雄,丁维维,2013; 高红梅,张燕,许燕,2013)[7,8],也就是说,自我损耗是动机的缺失造成的,如果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机,后续任务也会可以较好地完成。那么,通过惩罚提高动机是否可以使自我资源得到补偿呢?

二、研究设计

通过单因素组间实验设计,E-crossing任务为损耗任务,Stroop任务表现任务,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考察电击惩罚和噪音惩罚对自我损耗的影响。实验研究框架如图1,实验设计如表1。

三、方法

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不同形式惩罚,因变量为Stroop任务不匹配正确率和不匹配反应时。假设:电击惩罚和噪音惩罚均加重自我损耗,电击惩罚和噪音惩罚的Stroop任务不匹配正确率和不匹配反应时均差于对照组。

1.研究参与者

某学院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44人,有效数据42人(31男、11女)(由于程序疑问等删去2人无效数据),年龄M±SD=22.290±1.132岁,运动年限M±SD=5.550±1.109年,参与者通过抽签进行随机分组。

2.实验材料

材料1:E-crossing任务阅读文章(吴颖,2014)[9],中文2篇。非自我损耗组在阅读文章时,按照简单的规定划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词,很容易且不需要付出努力。自我损耗组则是按照很复杂的要求划词,具有一定难度,且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

材料2:不同形式的惩罚:电击惩罚的为取得本组(本组共15个人)后三名的则表明你的反应能力比较差,也会收到相应的惩罚:电击。倒数第一名电击30次,倒数第二名电击20次,倒数第三名电击10次。噪音惩罚组为取得本组(本组共15个人)后三名的好成绩则表明你的反应能力比较差,也会收到相应的惩罚:带耳机听噪音。倒数第一名听噪音60秒,倒数第二名听噪音45秒,倒数第三名听噪音30秒。对照组为请休息30秒钟。

材料3:Stroop任务(郭莹,2012)[10]。要求研究参与者对汉字的颜色和字义是否匹配进行判断,如果颜色和字义相同,按“1”;如果颜色与字义不相同,按“2”。刺激随机呈现在屏幕的中央,包括红、黄、蓝、绿4个字,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1500ms,刺激间的间隔为1000ms。练习20次反应,正式任务108次反应,其中颜色和字义匹配72次,颜色和字义不匹配为36次。

材料4:自我控制操控检查表。该量表包含2个条目,条目1为参与者自评完成整个任务的困难度,条目2为完成任务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度,均采用7点计分,从1到7难度和所需努力程度依次增加。

材料5:《简式心境内省量表》(BMIS)(孙拥军,2008)[11]。该量表包含16个条目,均为描述当前心境的形容词,采用4点计分,“完全没有”记1分、“没有”记2分、“有一点”记3分、“完全如此”记4分。其中,条目3、4、7、8、9、10、12和15这8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本次测量中简式心境内省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834。endprint

3.实验程序

E-crossing任务(损耗任务)→惩罚→Stroop任务(表现任务)。分为三组:

电击惩罚组:E-crossing任务→电击惩罚→Stroop任务。

噪音惩罚组:E-crossing任务→噪音惩罚→Stroop任务。

对照组:E-crossing任务→无惩罚→Stroop任务。

首先,填写知情同意书(李洋,2013)[12]。

第一步:进行损耗任务(E-crossing任务)。

第二步:填写E-crossing任务自控操控检查表和简式内省心境量表。

第三步:告知有惩罚(电击惩罚、噪音惩罚和休息30秒)。

第四步:进行表现任务(Stroop任务)。

第五步:填写Stroop任务的自控操控检查表。

最后,实验完成后,向研究参与者表示感谢,并解释实验目的。

四、数据分析

用SPSS1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五、结果

1.不同形式惩罚组在损耗任务上的努力、难度和心境总分

以困难度和努力度(描述统计见表2),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其方差齐性检验表明,难度方差齐性,F=0.248,p=.782,努力度方差齐性,F=1.983,p=.151,但难度和努力度之间相关,F=1.414,p=.205,不可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对难度、努力度和心境总分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首先,不同形式惩罚组对任务难度评定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F(2,39)=1.571,p=.221,偏η2=.075。其次,不同形式惩罚组对于努力程度的评定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F(2,39)=1.143,p=.670,偏η2=.517。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形式惩罚组在心境总分上的差异,结果显示,F=1.227,p=.304,方差齐性,不同形式惩罚组在心境总分上也没有显著差异,F(2,39)=0.459,p=.635,偏η2=.023。可见,不同形式惩罚组在损耗任务上均认为损耗任务中等难度,付出了一样的努力,心境状态也一致,可进行后续分析。

2.不同形式的惩罚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以Stroop 任务不匹配正确数和不匹配反应时(描述统计见表3)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电击惩罚组、噪音惩罚组、对照组)。

对不匹配正确率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F=1.528,p=.230,方差齐性,:不同形式奖励组在不匹配正确数上达到边缘显著差异水平,F(2,39)= 3.118,p=.055,偏η2=.138(见图2)。后续两两比较看到:电击惩罚组(M=32.360,SD=2.915)的不匹配正确率与对照组(M=33.140,SD=2.742)无显著差异,t=-0.733,df=26,p=.470。电击惩罚组(M=32.360,SD=2.915)的不匹配正确数显著差于噪音惩罚组(M=34.640,SD=1.447),t=-2.621,df=26,p=.014。噪音惩罚组(M=34.640,SD=1.447)和对照组(M=33.140,SD=2.742)在不匹配正确数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t=1.810,df=26,p=.082。结果表明电击惩罚组的准确率最差。

对不匹配反应时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F=2.000,p=.149,方差齐性,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不同形式奖励组在不匹配反应时上达到边缘显著差异,F(2,39)=2.893,p=.067,偏η2=.129(见图3)。后续两两比较看到:电击惩罚组(M=905.011,SD=211.770)的不匹配反应时显著快于对照组(M=755.780,SD=103.407),t=2.368,df=26,p=.026。电击惩罚组(M=905.011,SD=211.770)的不匹配反应时和噪音惩罚组(M=814.087,SD=163.055)无显著差异,t=1.273,df=26,p=.214。噪音惩罚组(M=814.087,SD=163.055)和对照组(M=755.780,SD=103.407)在不匹配反应时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t=1.130,df=26,p=.269。结果表明电击惩罚组的反应时最慢。

六、讨论

1.不同形式惩罚对自我损耗的作用:电击惩罚和噪音惩罚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自我损耗任务后,电击惩罚组的准确率是最差的,且电击惩罚组的不匹配反应时是最慢的。也就是说,电击惩罚使得研究参与者的自我资源下降了,加重了自我损耗,后续表现任务表现较差。可能的原因有:首先,电击惩罚对于实验对象而言,是一种相对比较嚴厉而且直接接触身体的惩罚,大家对于这种直接作用于身体上的惩罚都比较畏惧。本研究的电击惩罚设置相对比较严厉,对于倒数一、二、三名分别进行30次、20次、10次的电击惩罚,所以可能是因为惩罚项目强度太高,从而造成实验对象心理的负担加重、愉悦感降低和参与动机的减弱,从而会产生心理负担与恐惧感,致使自身的自我损耗增加,造成反应速度下降,而没有看到动机的提升。其次,噪音惩罚对于实验对象而言,是一种相对轻松的惩罚,此种惩罚是间接作用于身体的惩罚,大家对于这种惩罚的恐惧感比较低。

研究结果并没有支持假设,这也说明惩罚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提高动机从而达到补偿自我损耗的作用,例如在本研究中就看随着惩罚的压力越大,越加重自我损耗。

2.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不足:由于实验设备和经费问题,惩罚的设置比较简单,只设置了电击惩罚和噪音惩罚,没有更多形式的惩罚了。如果可以还可以进行更为具体而多种形式的形式惩罚作比较,比如金钱的惩罚、荣誉的惩罚、剥夺休息的惩罚等等。这样多种形式的惩罚使得人们更加了解惩罚对于自我损耗的作用机制。endprint

本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从不同人群的差异性进行考虑,适当调整惩罚的强度和惩罚方式,例如以在校大学生的研究可以以扣平时分或学分惩罚为实验设置;对于上班族人群你的实验则可以以增加加班时间等方式;对于中小学生可以用抄作文、做题目、背诵等方式作为实验设置,对于惩罚强度也需要控制,本研究就看到了不同的惩罚强度对于自我损耗影响就不一样。

七、结论

电击惩罚的提示会加剧自我损耗,会持续影响后续的实验操作成绩(不匹配准确率变差和不匹配反应时变慢);噪音惩罚对于自我损耗的力度相对较小,没有看到加重自我损耗的现象。这提示我们,惩罚的强度大小会影响人們的自我控制水平,惩罚强度越大越加重自我损耗。

参考文献

[1]Baumeister,R.F.,& Heatherton,T.E.Self-regulation failure:An overview[J].Psychological Inquiry,1996,7,1-15.

[2]Baumeister,R.F.,Bratslavsky,E.,Muraven,M.,& Tice,D.M.Ego depletion: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5),1252-1265.

[3]Muraven,M.R.,& Baumeister,R.F.Self-regulation and deple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Does self-control resemble a muscle? [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0,126,247-259.

[4]李想.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损耗的补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5]Muraven,M.,Tice,D.M.,& Baumeister,R.F.Self-control as limited resource :regulatory depletion patter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3),774-789.

[6]Muraven,M.,& Slessareva,E.Mechanisms of self-control failure:Motivation and limited resource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3,29,894-905.

[7]王旭,毛志雄,丁维维.动机与情绪对自我损耗的补偿作用[A].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3,3.

[8]高红梅,张燕,许燕.后悔体验的自我损耗效应研究:益处发现的积极意义[A].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3,2.

[9]吴颖.自我损耗对大学生运动员理性冒险行为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10]郭莹.执行意向对自控损耗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1]孙拥军.自我控制损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12]李洋.挑战-威胁评价状态对运动员自我控制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作者简介:周基营(199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现任百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自我控制。

通讯作者:周基营。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电击惩罚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电击手环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