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7-12-12朱少合胡红梅陈秀英
朱少合 胡红梅 陈秀英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 60例静脉输注钙剂患儿, 在静脉输注早期从家属沟通、药剂检查、输注位置选择、监护观察、药剂冲洗、外渗处理等6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统计患儿钙剂外渗情况,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结果 1例患儿出现输注部位红肿, 其主要原因是躁动导致的针头偏移, 经及时处理, 硫酸镁湿敷消肿后外渗部位无硬结, 钙剂外渗率为1.67%(1/60), 无钙盐沉积现象。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 明显改善钙剂外渗情况,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护理干预;静脉输注;钙剂外渗;预防效果;小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92
Observation on preventiv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alcium extravasation in children ZHU Shao-he, HU Hong-mei, CHEN Xiu-ying. Yingde Peoples Hospital, Yingde 5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alcium extravasa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60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alcium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drug examination, infusion location selection, monitoring observation, drug washing and extravasation treatment in early stag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Calcium extravasation in children was counted, and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1 case with redness and swelling of the infusion site, and the main reason is needle shift caused by restlessness. After timely treatment and magnesium sulfate wet compress, there was no induration at extravasation site, with calcium exudation rate as1.67% (1/60). No calcium salt deposition phenomenon occurred. Conclusion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alcium extravasation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childre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lcium extravasation. It contains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Calcium extravasation; Preventive effect; Children
靜脉输注是临床上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现代医学中应用极其广泛。在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 常伴随有输注液体外渗, 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标准中危险级别此为第4级, 危险性较高[1-3]。输液外渗主要是指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进入输注周边组织的现象。由于钙剂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渗透性, 在小儿输注过程中易发生外渗, 造成皮肤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 增加患儿不适感受, 严重者出现皮肤局部坏死及其功能丧失, 甚至还会留下不可逆瘢痕, 给患儿造成心理阴影, 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生活, 这也是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4-6]。因此, 对患儿静脉输注钙剂进行早期护理, 降低钙剂外渗率尤为重要。目前虽有少部分关于此方向的研究, 但还相对模糊, 并没有详细而全面阐述干预的方法。基于此, 本文从家属沟通、药剂检查、输注位置选择、监护观察、药剂冲洗、外渗处理等6个方面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进行护理干预, 研究其预防钙剂外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静脉输注钙剂患儿,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7~18个月, 平均年龄(13.28±3.43)个月。纳入标准:进行静脉输注钙剂的患儿。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不全;②皮肤大面积溃疡;③自身免疫性疾病。
1. 2 方法 对患儿先进行前期护理干预, 再进行钙剂输注。前期护理干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家属沟通:向患儿家属说明病情实际情况, 并告知相应的治疗方法, 详细讲述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获得家长同意, 并时刻关注患儿的状态, 取得进一步信任, 为顺利开展治疗做准备。②药剂检查:认真查看相应药剂的日期、使用方法、用药步骤, 对出现变色、浑浊的药剂放弃使用, 每次使用的药物现配现用, 并进行详细用药记录。③输注位置选择:优选上肢静脉进行输注, 先进行轻柔, 并涂搽皮肤消毒液, 一次穿刺成功, 避开静脉瓣、关节及反复穿刺部位, 不使用下肢及头皮处静脉。④监护观察:对患儿进行不间断守候, 主要观察钙剂输注部位、心率、胃肠道反应, 告知家长一起进行观察, 并询问患儿相关情况;床头挂防外渗牌, 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警惕, 人人加强观察。⑤药剂冲洗:输注钙剂前后, 用双倍稀释的等渗盐水冲洗, 减少钙剂的刺激。⑥外渗处理:先备好硫酸镁等药品, 发生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注, 回抽药液, 再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 直至肿胀消失;或用土豆切成0.5~1.0 cm的薄片, 贴于患处, 用纱布及胶布固定;外搽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并轻轻按摩, 效果会更好, 记录肿胀详细情况, 处理时反应要迅速, 保持镇定, 动作熟练, 获得患儿家长信任, 并讲述相关情况, 让家长放心。endprint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外渗皮肤损伤程度, 对患儿输注部位进行外渗评估, 是否有红、肿、热、痛及医源性钙盐沉积(钙盐沉积表现为在输注部位皮肤消肿后形成边界清晰的硬结[2]。
2 结果
1例患儿出现输注部位红肿, 其主要原因是躁动导致的针头偏移, 经及时处理, 硫酸镁湿敷消肿后外渗部位无硬结, 钙剂外渗率为1.67%(1/60), 无钙盐沉积现象。
3 结论
钙剂外渗受多方面因素控制, 主要可以分为患儿自身因素、家长因素、药物因素、护理因素几大类。①患儿自身因素:血管较细, 分布浅, 内皮细胞发育不全, 通透性较好, 且在穿刺过程中易出现损伤, 进而导致外渗;②家长因素:缺乏钙剂外渗相关专业知识, 不能及时识别输注过程中的钙剂外渗现象, 延误时间;③药物因素:钙剂本身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刺激性, 其中的钙离子不易被吸收, 对组织细胞进行刺激, 引发溶酶体破裂, 进而出现自溶;④护理因素:护理人员经验不足, 体位不当, 不能一次穿刺成功, 输注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 缺乏责任感, 不能够及时处理外渗情况[5]。因此, 应在早期进行护理干预, 告知家长钙剂外渗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详细分析患儿、药物特点, 培训护理人员, 强化责任感, 将有利于降低钙剂外渗率, 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早产儿因甲状腺功能发育不完全及母体体质的影响(如母亲患有糖尿病、维生素D不足等), 在降钙素水平过高、缺氧、窒息以及围生期异常条件下易出现血钙偏低(<1.8 mmol/L)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惊厥抽搐[7-10]。静脉输注钙剂是治疗低血钙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静脉直接补充体内钙离子含量, 提高机体止血、抗惊厥、抗过敏能力, 在医学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钙剂渗透能力好、刺激性强, 加之患儿血管内皮细胞发育不全, 在输注过程中常出现钙剂外滲的现象, 导致输注部位局部皮肤损伤, 给患儿带来附加疼痛, 甚至出现永久性瘢痕, 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早期护理干预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手段, 在改善疗效方面有显著效果。本文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钙剂输注中, 从家属沟通、药剂检查、输注位置选择、监护观察、药剂冲洗、外渗处理等方面进行干预, 其中与患儿家长沟通较为关键, 应注意用较为亲切的语气, 保持耐心, 获得家长的信任, 为治疗工作开展打好基础;输注位置应选择静脉直、粗且弹性好的血管, 尽可能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 穿刺过程中要沉稳而自信, 给患儿家长信心, 进而提高信任;监护观察过程也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状态, 及时处理外渗情况, 避免给患儿造成过大的伤害, 引起不必要纠纷。本次研究中1例患儿出现输注部位红肿, 其主要原因是躁动导致的针头偏移, 经及时处理, 硫酸镁湿敷消肿后外渗部位无硬结, 钙剂外渗率为1.67%(1/60), 无钙盐沉积现象。
综上所述, 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有效地预防了钙剂外渗, 降低了钙剂外渗率,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友芳, 郑海璇, 张莹, 等.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预防外渗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12, 10(32):2990-2991.
[2] 胡时先. 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预防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0):13-14.
[3] 陆贝, 王玲.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探讨. 当代护士旬刊, 2017(4):127-129.
[4] 王靖, 李莉, 翟荣君. 静脉输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干预. 黑龙江医学, 2013, 37(5):342-344.
[5] 谢玉香. 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干预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5):631-632.
[6] 黄桥, 张咏梅, 宋凌霞, 等.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9):1-3.
[7] 晏玲, 杨莉, 青旭蓉. 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预防措施探讨.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 3(1):80-81.
[8] 宛翠秀, 张凤琴, 王忠芳. 两种早产儿静脉输注钙剂方式对预防钙剂外渗的效果比较.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9):
1063-1064.
[9] 李玲玲. 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输入钙剂外渗的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4):8819-8820.
[10] 王长芹, 李忠梅, 郭玉艳.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输入钙剂引起皮肤症状相关因素的影响.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6):243-245.
[收稿日期:2017-0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