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及对策

2017-12-12张加明付美龄郭鹏伟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大学生

张加明+付美龄+郭鹏伟

摘 要:随着学校改革,各大学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职业规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大高校纷纷兴起职业规划课,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职业规划还很不完善,本文从职业规划的制定、实施、后续跟进三个阶段入手,分析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并提出了对职业规划有用的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2000年起,高校改革大学扩招,大批毕业生急需找工作,就业压力变大,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所以,職业规划显得特别重要,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很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完善自己,为自己以后找得一份如意的工作做好准备。

一、 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职业规划课,以期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缓解就业的压力。目前,通过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职业规划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帮助。

(一) 大学生职业规划取得的成效

首先,大学生对就业变得越来越理性,形成了正确的就业态度。态度是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件事情是否能成功。就业态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选择以及面对就业压力的能力,所以说,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正确的就业态度是基础。目前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对待就业已经变得比较理性,有了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方面,经过职业规划教育后,许多学生在面对各种行业时,开始理性考虑更多的问题,并综合分析,作出理性的选择,不至于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时面对很大的就业压力,经常忙得焦头烂额,经过职业规划教育后,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就业观,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家庭、学校和谐发展。

其次,大学生中自我创业形势比以前更乐观。自我创业要很多钱,还要冒风险,所以以前的大学生很少有人创业,但是现在,随着就业岗位可选择性少,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职业规划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透彻,对市场的剖析更加准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并且很多都取得不错的成效。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对市场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对大学生的创业有很大帮助,这些都是职业规划取得的成效。

(二) 大学生职业规划出现的问题

虽说大学生职业规划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不管是职业规划阶段,还是实施阶段,以及后续阶段,都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效果和可行性,从而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1. 职业规划制定阶段:制定不科学

制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是走向心仪岗位的开端,是以后调整自己学习目标的指南。但是在制定职业规划时,有很多大学生的职业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也没有得到相应老师的指导,更没有结合自身考虑,他们的职业规划不科学,很难实施,这样的职业规划也是不科学的。

2. 职业规划实施阶段:实施不彻底

很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都很难彻底实施,导致制定好的职业规划半途而废,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的大学生是因为制定的职业规划不够科学,很难实施,投入实践特别困难,所以,实施到一半就自动放弃了。第二类是那些制定了很好的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他们的自制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坚持下来,计划以停止告终。第三类是指那些制定了好的计划,有较强毅力按照计划指导自己行动的人,但是他们的计划没有根据变化作出适当调整,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3. 职业规划后续阶段:跟进不到位

职业规划到了大四以及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这一阶段属于后续阶段,后续阶段特别重要,它是成功得到工作岗位的最后一步。所以,职业规划后续阶段的工作一定要跟进。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最后阶段出现了状况。一是部分学生到了大四即将就业时,发现别人选择的工作比自己的好,比如说事业单位、公务员等,比自己的工作看起来有面子,盲目模仿别人,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坚持,但是因为自己以前没有相关的职业规划准备,所以盲从多半以失败告终。二是部分学生到了择业时,自己信心不足,在选择岗位时,偏离了自己原来的方向,使自己原来的规划落空。三是有些大学生进入工作后,没有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发现现有的工作不是自己原来所设想的,从而消极对待工作或者离职,给自己和工作单位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 大学生职业规划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帮助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在规划的前、中、后阶段都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都是多个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学校、老师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 职业规划制定阶段制定不科学的原因

1. 针对学生自身来讲

(1) 对自我认识不足,对岗位了解不够。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应该对自身以及就业岗位有充分的了解,结合职业规划理论、自身的优缺点等来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些,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评估过高或者过低,对自身能力不能准确定位,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匹配岗位,从而造成职业规划无法制定或者制定的规划不适合自己。另一部分大学生则是对企业岗位认识较少,但对岗位的待遇、福利等要求特别高,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是没有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按照企业要求来完善自己,一厢情愿地去要求企业,造成职业规划不科学。

(2) 职业规划理念不正确,规划与学业脱节。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不正确,在就业选择地区方面,很多大学生把目标定在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不愿意去小城市以及基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合资企业等是首选单位。而对是否符合自身的兴趣、是否和自身能力相匹配考虑较少,并且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自己的专业脱节,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规划也是不科学的。endprint

2. 针对高校来讲

(1) 起步晚,缺乏专业部门和专业老师指导。很多高校的职业规划起步都很晚,而职业规划制定较晚会比较匆忙,大四的学生忙着写毕业论文,没有精力来制定较完善的职业规划,只是草草了事。再加上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部门和专业老师的指导,很多学校将职业规划划分到其他部门,而该部门没有人力、物力来进行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使学生的职业规划无法得到科学的制定。

(2) 职业规划理论课缺乏实践,缺乏个性化服务指导。尽管不少高校正在逐步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职业规划教育的教材很多,但是千篇一律,效果不明显。多数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只是進行理论介绍,缺少有个性的专业针对性的教育。这些职业规划理论课形式单一,内容较死板,很难吸引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更不会使学生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个性化服务指导,学生学完后无法与实践结合,使制定的职业规划缺乏时效性。

(二) 职业规划实施阶段实施不彻底的原因

1. 针对学生自身来讲

(1) 自我控制力不足,无法坚持到底。很多大学生制定了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按计划执行,他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职业规划执行起来主要需要的是耐力和坚持,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力。部分同学执行计划时不能坚持下去,往往是开始热情很大,后来就渐渐淡忘了,在吃喝玩乐的诱惑下遗忘了以前信誓旦旦订下的计划,制订的计划也就变成了一张废纸。

(2) 对职业规划的动态性认识不足,没有及时调整不合理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也是一个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制定的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有部分大学生制订一个计划后,能够认认真真地执行下去,但是在遇到环境发生改变时,没有及时修正,还是按原来的计划执行,离自己心仪的岗位越来越远,最终被迫放弃了计划。

2. 针对高校来讲

(1) 缺乏信息跟踪和反馈,难以了解学生的执行状况。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计划制订后,学生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是否有效,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专业老师再进行分析,才能将计划变得更具有时效性。但是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明显的信息反馈滞后的现象,学校没有要求学生将执行的信息反馈回来,老师掌握的还是最原始的资料,没有对学生的最新信息进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缺乏专业老师的鞭策和指导,使得职业规划难以朝正常轨道运行下去。

(2) 缺乏系统课程和考核指标,职业规划教育不足。所谓系统课程是指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综合考虑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因素,其中既包括学生的自身特点,也包括社会等诸多外在因素。职业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断学习系统的知识。我国职业规划起步较晚,很多高校对这门课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系统课程,对老师也没有什么考核指标。所以,老师的流动性也很大,职业规划课无系统性,造成老师对学生的信息不了解,学生对老师也不了解,系统的职业规划无法进行。

(三) 职业规划后续阶段失败的原因

1. 对大学生来讲,职业规划后续阶段基本上是即将胜利的阶段,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后续阶段对自己放松,淡忘职业规划,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自我坚持。还有部分同学面对就业时,对自我评价不准确,致使自己放弃了即将出成果的计划。另外有一批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但是他们工作后频繁换岗位,因此他们属于后续阶段社会实践跟进工作不够,对岗位不了解,造成人岗不合。

2. 对高校来讲,职业规划的最后阶段处于学生的大四时期,这时候的职业规划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职业规划是对市场分析后的最新信息,对学生帮助最大。但是很多高校在这一阶段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没有对市场进行分析,没有安排实践课,学生学到的还是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还有部分高校到了大四就不再开展职业规划课,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仅仅停留在“找工作”上,没有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心理疏导,没有帮助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缺乏最后阶段的职业规划跟进教育。

三、 完善职业规划的对策研究

职业规划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完善职业规划就显得特别重要,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职业规划在制定、实施、后续跟进三个阶段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规划。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1. 对学生自身来讲

(1) 了解自我和岗位,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了解自我和岗位是第一步。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等,知道自己需要并适合什么样的行业,才能去寻求岗位。其次,知道了自己所需,还需要去了解自己喜欢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岗位的文化、发展方式、未来的市场走向等,然后结合自身对症下药。这是制定规划的基础,了解双方后,再结合所学,与老师一起制订一份符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计划。

(2) 根据专业制定职业规划,端正职业规划理念。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会优先选择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所以,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同时还要注意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在考虑与专业相关的岗位时,眼光要长远,要考虑到自己专业以及岗位的发展前途,而不是只考虑工资待遇、就业环境等。

2. 对高校来讲

(1) 设立专业部门,普及大学生职业规划理念。学校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定期对老师进行学习培训,还可以聘请专家进行讲座,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学校还要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部门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管理,在新生入校不久就应该进行职业规划理念普及,让学生纠正“到了大学就是玩儿”的错误观念,提早加强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

(2)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指导。学校应该改进教学纯理论的课堂,避免从国外死板引进理论满堂灌的现象。积极开展内涵丰富、互动式的教学课堂。学校在编写教师用书时,针对每一章节设计教辅案例、故事和游戏,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规划的知识和理论。除此之外,应该增设个性服务,帮助学生制订符合他自己的计划,避免千篇一律的无效计划。endprint

(二) 彻底实施职业规划

1. 针对学生来讲

(1) 加强自我控制,将职业规划实施到底。好的计划贵在坚持,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才能使计划完成,同时学会自我激励,因为个人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自我激励。人只有具备长远并且能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今后遇到的挫折面前才能够为之努力。因此,制定规划后,学生自己要不断勉励自己,加强自我管理,把职业规划落到实处。

(2) 结合自身和行业的变化需要,不断对计划作出调整。世界上唯一不变就是变化,大学生自身以及行业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相应的职业规划就应该做相关的调整。大学生应该从象牙塔进入社会里,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企业实习,提早进入职工的角色。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职业规划做适当调整,使自己的规划能够跟上自身以及社会的变化。

2. 针对高校来讲

(1) 增加实践活动,做好信息跟踪和反馈工作。学校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完后,要给学校提供调查报告,由学校的专业老师对报告进行分析,再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学生按照调整后的计划去实践,专业部门继续做好信息跟踪工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样可以及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合理以及过时的部分进行调整,保证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够顺利有效地实施。

(2) 普及职业规划理念,革新课程管理体制。职业规划是一个系统的长时间学习过程,所以学校要革新课程管理体制,将职业规划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之中,根据学生层次和阶段的不同开展教育工作。如:在大一的时候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在大二时教会大学生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方面,与现实社会需求相结合,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大三的时候,教学生如何写简历、面试技巧等,培养学生抓住面试机会,顺利过关的能力;大四时正式进入社会去实习。

(三) 后续阶段跟进到位

1. 对大学生来讲,职业规划到了最后阶段基本都胜利在望,努力了四年,即将踏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时期的大学生不要放松,要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全面搜集各方面关于自己心仪岗位的信息,学会面试技巧、筛选岗位等。在面对岗位选择时,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正确方向,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盲从。对于后续阶段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来讲,要尽快转换自己的学生角色,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工作中,不要频繁换工作。

2. 对高校来讲,这一阶段需要帮助学生搜集各种就业信息,提供面试技巧培训,对部分对就业感到恐惧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学生毕业前夕,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提高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在大四阶段去社会实习,将理论付诸到实践。对于大四已经出去实习的学生,学校要对他们工作的信息进行反馈,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 总结

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使其能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学会制订一份科学的计划,坚持执行,再投入到实践中,就会取得很好的成效。目前,职业规划还在继续探索之中,需要学校和老师加强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岗位,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娟.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5(24):155.

[2]郭婧.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研究[J].前沿,2012(8):100-101.

[3]谢安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3):88-90.

[4]陈玲云.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咨询,2014(2):194-195.

[5]潘鹏程,何星舟.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现状和对策研究——基于課程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满意度调查[J].课程与教学研究,2014(6):46-49.

[6]赵一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和改善措施探究[J].科学导报,2014(z1):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大学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