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黄天鹏的新闻教育观

2017-12-12揣美丽

今传媒 2017年11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

揣美丽

摘 要:新闻学从20世纪初创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许多傲人的成绩。从梁启超的“耳目喉舌论”,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立,开启新闻学教育的发端,这其中,每一个人的作用都不可小觑。黄天鹏作为我国著名的新闻学者,四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新闻学教育,他在复旦大学创立的“新闻研究所”,开创了以实践为先导的新聞学教育方式,作为徐宝璜的学生,他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影响颇深,并且对今后的新闻学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黄天鹏;新闻教育;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166-02

黄天鹏,原名鹏,字天鹏,别号天庐,1905年3月出生在广东省普宁市。从1932年至1936年,黄天鹏先后创办了《微言》《南报》,以春秋笔法议论时政。在新闻学术研究方面黄天鹏也投入了大量的经历,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先后出版《天庐传报》《新闻学刊》等书籍和杂志,《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刊全集》和《新闻学演讲集》等论文集。纵观所著,他的新闻学术著作达29种之多,写作的新闻学术文章近百余篇。

1930年,黄天鹏接办《时事新报》,之后他不仅承担了新闻通讯的实践工作,还承担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教研工作。鉴于自身的实践经历,黄天鹏对该校新闻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创办了复旦大学新闻学教研室。在新闻学教研室创办的过程中,黄天鹏认为,“新闻学研究室的重要,正像大学的图书馆,一个化学系若是没有实验室,化学便成了纸上的空论。新闻学系的新闻学研究室也正是这个道理”。[1]1930年冬,黄天鹏拟定了一个详细计划,他将自己历年收集珍藏的中外新闻学资料、古籍数百种捐献出来,作为新闻研究室的基本资料。他还亲自兼任该室的主任,发动新闻各界热心捐助促成,短短几个月的筹备,研究室建立起来,而且初具规模,成为师生新闻学习、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黄天鹏这项工作,它促进了我国新闻学术研究的繁荣,他的实干精神也在这时候得以彰显。

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报人,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黄天鹏四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新闻学教育,本着“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在不完善的新闻学发展初期,用他的丰富经历和实践精神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教育方式——知行合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这种教育方式在新闻学转型的今天,也不容我们忽视。其中李秀云评价他为“黄天鹏这一开创性的举措,对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新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传统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2]

一、知行合一,注重专才教育

关于新闻记者的地位问题,黄天鹏曾提出:“史之初义为史官,类今日国史官之编纂或国防部之新闻官,广而至于新闻记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讲,新闻记者也就是现代的史官。除此之外,他也同样认为:“新闻记者既立在第三者的位置,唯一的职务在于准确的报告。因此新闻记者的地位,在社会上是超越的,在精神上是独立的,在记载上是客观的”[3]关于记者的实际技能的具备因素,黄天鹏认为学习新闻学的同学们即将来的记者们,要有采访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评论的能力和在报社协调工作的能力,而这些实际的技能就要通过在实践中即从做中学的方法中去获得。

然而,受传统的士大夫观念的影响,当时很多新闻系的学生内心深处仍然渴望成为气度非凡、才高八斗的“读书人”,不喜欢从事报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因此,这种学术氛围导致报社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短缺。受知行合一观念的影响,留日归来的黄天鹏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期间,就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认为记者要有采访、写作、评论以及协调工作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报社经营理念,他还主张要把新闻的专业知识分为编辑和经营两大门类,用以培养专业人才。黄天鹏认为,一个成功的新闻记者必须是一个全才,同时也要是个专才。“一要有天赋的才情、二要有广博的学问、三要有高瞻的见识、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4]新闻的内容是涉及到多方面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在以上方面有所体现,在政治、天文、地理等领域也要有特定知识的储备。

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初期,黄天鹏能够根据新闻事业的特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实属难得,这不仅体现在他在《新闻学概要》等著作中,也体现在他的实践教学中。在大众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理解,教授人们如何读报,为此,他总结了五种方法:包括选择个人喜欢的报纸、根据时间合理安排阅报方式同时重点关注重要新闻、学会对报纸内容进行辨别、监督报纸内容,督促报纸进步和通过阅报具备新闻学的常识五个方面。如果说新闻教育对新闻记者的意义就是教会他们如何从业,那么对读者来说就是教会他们如何阅报。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媒介素养课程的雏形。

二、注重实践,跨界办学

1929年,恰逢“太平洋学会”在日本东京召开,黄天鹏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开始在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新闻研究所”的概念,意识到新闻也可以通过建立研究所的方式进行教育,于是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室应运而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开设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辅导知识和实践知识。此外,他还将学校的校刊扩大改变成一个迷你报社,按照实际报社的组成分别设立了社长室、编辑部等,由学校教授进行指导,但是实际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

在任教期间,黄天鹏还提出了与业界共同办学的思想。具体方法就是学校与报社共同管理,同时借用报社的师资力量,并且还合办新闻教育培训班。举个例子,《时事新报》的主笔潘公弼先生就担任评论老师,《大陆报》的经理汪英宾先生就教授经营管理的知识,黄天鹏作为《时事新报》副刊主编就教同学们报刊文学。总而言之,就是取业界所长补教学之短,业界的老师都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可以教授给同学们实际的技能,同时也为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业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沪江大学还和《时事新报》合作开办了新闻科训练班,旨在培养更多拥有专业技能的新闻记者。endprint

三、树立正确的新闻史观,服务社会

在“新闻有学”和“新闻无学”的争论,黄天鹏赞成“新闻有学”的观点,新闻学从20世纪初创,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他认为要以正确的新闻史观来引导学生学习新闻。新闻学在中国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很多学生对新闻学并不了解,关于新闻学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官报的滥觞,远溯汉唐的邸报……报纸既成为一种开通民智、宣传政治思想的利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新闻纸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求得完满的解答的新闻学的产生,自有其时代的意义”[5],了解新闻学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新闻学的研究。同样在日本新闻学者松本君平的《新闻学》的引导下和“实益主义”新闻思想的影响中,黄天鹏认为新闻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记者抱着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为社会做贡献,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开办目的就是培养新闻学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记者,以备社会所用,要以上海为新闻事业发展的中心向全国各地输出人才,将各地的新闻事业建设起来。在动荡时期,培养学生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可以说是在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发达的通讯不仅可以为大众提供时事,了解世态变迁,宣传爱国爱民的精神,同时兼具主持舆论的导向作用,可以说是引导学生投笔从戎。

黄天鹏建立新闻研究实验室的举动把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带入了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不断改进,比如说现在学校的新闻资料室等,而且学校与业界共同办学的创举对现在的新闻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比如说“部校共建”的实践活动,就是让新闻系的同学们通过在报社实习来获得实践经验。这种理论体系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在21世纪得到了真正的落实。目前,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创举,不仅创新了教学方法,而且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新闻人才,形成了新闻学的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2001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就与复旦大学签署了共建协议,在其新闻学院设立院务委员会,成为了国内共建新闻学院的先行者,2014年4月,光明日报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共建“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随后“部校共建”全面拉开序幕。

总之,黄天鹏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报人,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半生心血都贡献于新闻学教育的发展。他对新闻教育的热爱是不言而喻的,对新闻教育发展所贡献的力量是毋容置疑的,他对新闻教育的探索让我们意识到新闻教育事业是伴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的。对于目前的新闻教育而言,它仍然是一门年轻的、还没有发展完善的学科,并且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辅助拥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新闻教育的进步应当汲取前人经验,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天鹏.新闻学概要[M].中華百科丛书,1941:4.

[2] 李秀云.留学生与中国新闻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02.

[3] 黄天鹏.新闻学概要[M].上海:中华书局,1934:84.

[4]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M].天庐丛书,1981: 73.

[5]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J].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33.

[6] 曹爱民.黄天鹏新闻思想的多维内涵[J].新闻春秋,2013(3):50-54.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
室内设计工作中的设计思维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供热工程与热源教学中“知行合一”探索与实践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论课内学“知”课外导“行”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创新教学应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