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7-12-12韦玉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韦玉月

【摘要】 目的 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研究。

方法 62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止血治疗, 观察组则施行子宫压迫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 h内出血量及手术操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产后出血患者, 通过展开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 可实现快速止血, 且手术操作简便, 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产后出血;子宫压迫缝合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45

产后出血作为临床一项常见的产后并发症, 也是产妇在围产期发生死亡的一项主要原因。对于产后出血患者, 临床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快速止血, 尽可能防止切除子宫[1]。而为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 将患者生理功能受到的损害降至最低, 就需要探寻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本文以本院收治的62例产后出血患者为例, 对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止血效果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本院行剖宫产并发生产后出血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26.8±3.5)岁;15例为初产妇, 16例为经产妇;孕周为37~42周, 平均孕周(39.2±1.4)周;剖宫产术24 h内的出血量为1000~1550 ml, 平均(1168.7±126.4)ml。观察组患者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7.2±3.3)岁;16例为初产妇, 15例为经产妇;孕周为37~42周, 平均孕周(39.3±1.3)周;

剖宫产术24 h内的出血量为1000~1500 ml, 平均出血量(1152.8±120.9)ml。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妊娠, 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接受传统止血治疗:对患者子宫进行按摩, 促进子宫收缩, 在向宫体注射宫缩剂的同时应用止血药。如果止血效果不理想, 还需向宫腔填塞纱条, 或展开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1. 2. 2 观察组 施行子宫压迫缝合术:在行手术前, 首先展开子宫压迫试验, 把子宫拖出腹腔后进行加压, 如加压后立即停止出血, 表明可进行手术, 本组患者均符合此项要求。正式展开手术时, 先下推并反折膀胱腹膜, 在术野中充分暴露出子宫的下段, 然后采用大圆针穿引1-0可吸收线, 从子宫右侧下缘的2~3 cm朝内侧偏3 cm的地方进针。将宫腔穿透直到后壁, 采用褥式针法沿着垂直的方向缝合1~2针, 到宫底与宫角的3~4 cm处, 将线绕到前壁体部, 同样采取褥式针法沿着垂直的方向缝合1~2针, 然后从子宫切口上方与缝线距离2~3 cm的地方出针。待缝合完右侧以后, 再采用同样方法将左侧缝合, 缝合完两侧以后, 助手用双手垂直对子宫均衡施加压力, 手术医生此时将两根缝合线对称并缓慢拉起, 让患者的子宫呈现出收缩状, 最后在缝合线的两端打结, 将子宫放回到宫腔中, 并仔细观察15 min左右, 对患者的出血变化及其子宫颜色情况进行仔细查看。待确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 出血得到有效控制且子宫颜色正常时, 将腹部切口逐层缝合。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1 h内出血量及手术操作时间进行仔细观察与记录。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阴道出血完全停止或出血量

≤50 ml/h, 各项生命体征及宫缩均恢复至正常状态, 为显效;阴道出血量≤50 ml/h, 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状态, 但宫缩未恢复, 为有效;阴道出血量>50 ml/h, 生命体征及宫缩未恢复正常,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操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1 h内出血量及手术操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一项比较严重的产后并发症, 指的是产妇产后24 h的出血量>500 ml, 倘若未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 那么患者就容易因出血过多出现休克, 引起继发性症状, 甚至还会导致死亡。因此, 临床医护人员应对剖宫产后出血病症予以高度重视, 并对其出血原因展开深入分析, 尽早对患者展开相应治疗[3]。

经临床实践得知, 相比于以往的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宫腔填塞纱条等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方法, 子宫压迫缝合术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止血效果[4]。在本实验中, 观察组患者均施行改良B-Lynch縫合术此种子宫压迫缝合术, 结果显示, 其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1 h内出血量及手术操作时间均显著优于仅接受传统止血治疗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治疗原理便是通过纵向机械性压迫并缝合子宫, 在形成血栓的基础上, 达到止血的目的;子宫肌层缺血状态还会对子宫造成刺激, 使其自行收缩, 对血窦造成压迫, 从而实现止血。相比于传统的产后出血治疗术式, 子宫压迫缝合术更为简单, 且有着更强的可操作性, 大大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操作部位主要在肌层, 不会对子宫机体造成太大的损伤, 而且子宫术后的血液循环供应恢复更快。endprint

除了改良B-Lynch缝合术以外, 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以及子宫下段水平环状压迫缝合术等均为临床常用的子宫压迫缝合术, 各术式针对的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 压迫止血为其止血原理[5-7]。当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为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或子宫收缩乏力时, 可采取Hayman缝合或改良B-Lynch缝合术, 借助手术对子宫造成压迫, 并将血窦关闭, 从而将出血量大大减少[8, 9]。临床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子宫压迫缝合术即为改良B-Lynch缝合术, 此种术式不仅操作简单, 而且可快速、高效止血,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通过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可实现快速止血, 且手术操作简便, 不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损害, 为患者的生殖健康提供充分保障, 安全可靠,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亚男, 赵梅.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9):163.

[2] 侯保萍, 吕芸. B-Lynch外科缝线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体会.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9):63-64.

[3] 段瑞青, 薛琳娜.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 吉林医学, 2014, 35(17):3694-3695.

[4] 刘月华. 探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99-100.

[5] 李桂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14):94.

[6] 王勤. 子宫压迫縫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当代医学, 2016, 22(13):79-80.

[7] 袁翠玲.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20):138-139.

[8] 王晓燕, 钟吟娟.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 系统医学, 2017, 2(5):94.

[9] 刘令娟.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5):70-71.

[收稿日期:2017-08-3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