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12于薇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连贯衔接

于薇

摘 要:传统的英语阅读往往倾向于“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花费过多精力在词汇语法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认知。语篇分析法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对文章进行讲解。尽管语篇分析法流传已久,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困难重重。本文着重从宏观把控及微观剖析两方面阐述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阅读;阅读教学;衔接;连贯

一、 概述

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认知和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提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都在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出探索与尝试,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也开始发生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词汇为导向,以分析长难句为教学难点,本末倒置,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语篇分析教学模式期望从语义(semantics)向语用(pragmatics)转变,引导学生从宏观把握文章结构,从微观上分析文章的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和逻辑衔接,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其阅读兴趣。

二、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英语阅读教学与英语教学法的演变密不可分。语法翻译法起源于18-19世纪,这种教学法以翻译为手段,重视语法讲解和词汇练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通过不断重复练习学习语言知识。与之相对立的是在19世纪出现的直接法,这种教学法提倡口语优先,并提倡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听说练习。20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情景教学法是由直接法演变而来,它强调“在语言学习中构建意义、语境和情景,强调语言结构与语境和情景之间的互动”。20世界70年代出现的交际教学法“注重语言能力和相对应的交际能力培养”,它是情景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纵观英语教学法演变主线,我们可得知英语教学重点从最初的语法词汇转变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英语阅读教学也理应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但受限于考试要求,教材内容等诸多因素,阅读教学大多还是停留在重词汇、重语法的阶段,教师仍旧将教学重點放在生词释义,长句分析上面,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对篇章进行讲解,往往适得其反,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增强其阅读能力,以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语篇分析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将语篇视为功能单位,他主张在分析文章时将语法研究与语篇分析结合起来,从语境、意义、遣词、音的结构和语音五个层面对语篇进行分析,以获取完整信息。Gee(2011)认为语篇(discourse)本身有两层含义,狭义上(小d)是指语言结构在特定语境中的用法,对它的分析凌驾于句子之上;广义上(大D)是指语言结构的意义以及篇章的排列组织。词汇语法离开了语篇和语境就变得毫无意义,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一定是基于篇章。胡壮麟提出语篇不受限于长度或句法的约束,只要它在语义上完整,便可称之为语篇,也就是说语言在语篇的范围内是具有语义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一个句子,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

语篇分析教学就是指从语篇出发,对全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也就是说通过段落分析,研究作者遣词用句的手法,文章结构,写作立场、写作目的,分析文章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以内容(语义)为依托,以文章为载体,进行语篇分析。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全方位的语篇分析,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乐趣,而不是一味为了做题或者掌握生词而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四、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主旨脉络

语篇分析理论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的技巧首先从宏观上获取文章中心大意,其次补充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涵。在以上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划分,梳理文章脉络,为段落讲解打好框架。具体做法如下:

(1) 通过略读的方式获取中心大意

学生可以通过寻找主题句的方式快速获取文章的中心大意。在阅读初始,要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扫读,中心句很有可能在每个段落的首句或者尾句,所以也不能放过。获取文章的中心大意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有宏观的把控。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单独寻找主题句,或者总结段落的主题句,以此梳理文章的逻辑顺序;还可进一步训练学生总结全文大意,为良好的写作打下基础。

(2)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熟悉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阅读障碍。因此科普文章的写作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选择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讲述,亦可以将此任务分派给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完成。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章背景进行叙述,辅以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 剖析文章写作框架

“语篇中的连贯关系是语篇的深层结构,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剖析文章的写作框架是指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连贯性,也就是文章的coherence。不同类型的文章都有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记叙类的文体一般都会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时间顺序、倒叙或者插叙的方式进行叙述;议论文往往在开始提出论点或者问题,中间段落以论据或者事实去支撑论点或者解决问题。

2.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词义句法逻辑

(1) 分析文章的词汇衔接

Halliday and Hansan(1976)将词汇衔接的方式细分为重复和搭配。重复衔接是指通过在段落中不断重复出现某个词汇,或者某个词汇的近义词将语篇衔接在一起。阅读技巧寻读就是通过定位关键词及其同义词获取相关语义信息。比如,如果寻读关键词为electronic devices,那么文中但凡出现electronic devices原词,或具象词汇比如laptop,smartphone等都能够成为相关定位词。而搭配是指词汇短语既定习成或广为流传的搭配方式。比如overcome difficulties,raise concerns。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进行生词解释,关注词汇搭配,脱离语境向学生解释生词或者短语也是毫无意义的。endprint

(2) 分析文章的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一般和词汇衔接并列出现。剖析语法衔接在分析长难句时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句为例“Hardly anyone has been encourage for they were not trained by theirs parents or teachers. Neither were theirs”Anyone和they是逻辑主语重复,for引导的从句表示原因,neither引导的倒装句中的theirs指代上句中的parents or teachers。由此见得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共同作用,使该语篇单位具有语义。

(3) 分析文章的逻辑衔接

逻辑连接通常是通过连接词实现的。逻辑衔接在记叙文中可以是以时间词为标志的时间衔接,也可以是议论文中常用的并列、比较或者递进关系的逻輯衔接。在段落讲解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寻找逻辑连词,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平常可留意积累一些连词,训练学生对连接词进行替换写作。如secondly可以替换成furthermore,lastly可以替换成last but not least等等,训练学生的逻辑写作思维。

五、 结语

英语阅读是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其语言学习水平。语篇分析教学法实际上已经广为人所接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倒退回“语法翻译法”,总担心生难词和长难句影响学生理解水平,从而花费了过多时间在词汇语法点上,这种“以点带面”的词汇导向教学法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认知。教师也要从教室里的“绝对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付晓帆.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3).

[2]Gee,J.P.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Method,3rd edn[M].London:Routledge,2011.

[3]Halliday M.A.K.& R.Han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Edward Amold,1976.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4:7.

[5]吴伊南.外语教学法的演变及“后方法时代”的思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4(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连贯衔接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