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探讨

2017-12-12肖海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跨文化大学英语

肖海艳

【摘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很多大学教师在注重语言教学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与之相关的文化普及。一门语言往往伴随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如果学习者不能了解其文化内涵,就有可能在交流中遇到阻碍,这便体现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将举出当前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若干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各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33-02

当前,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学都注重书本上语言知识的教学,却忽略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往往十分匮乏,在需要使用英语的情景中也无法从容地应对。由此来看,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一)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

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会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尽管很多教材上包含了跨文化教学相关的内容,但碍于课时问题,多数教师也通常会选择忽略这些内容。

正因为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导致了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日益淡薄,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因此难以获得提高。

(二)当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书面知识

英语作為一门语言,讲究“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当前,在国家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之下,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固化,课堂教学内容以通常以书面内容为主,缺乏口语化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读、写”三方面能力而忽略了“说”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三)缺乏有效的情景训练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应付考试,另一方面则是满足日常交流需要。前者更注重学习者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语法、词汇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然而,后者却注重学习者的交际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情景训练才能提高该部分能力。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少有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情景训练。尽管部分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外教课程,但由于训练量的匮乏和母语环境的限制,这些都远远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学生对跨文化交流不够敏感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匮乏尽管与学校教学内容分不开,但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很多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认为他们学习的英语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用上,进而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在英语课堂之外钻研。

正是由于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所在,从而导致了学生对跨文化交流不够敏感,阻碍了这一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目前国家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包含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但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目前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当前市面上的主流大学英语教材(上海外教社的《大学英语》和外研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等)中其实都包括了语言文化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对应的情景训练题供学生学习。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试内容也逐渐开始加入语言文化的相关内容,以表明其对该方面内容的重视。

(二)来自学习者自身的需求

虽然很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印象往往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英语及其文化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举例来说,很多学生都喜欢看美剧或英剧,但由于他们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使得他们往往无法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比如Uncle Sam和John Bull两个短语,原意是山姆大叔和约翰牛,但实际上指的就是美国(人)和英国(人),这便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有些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时,由于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匮乏,他们往往有可能将母语的使用习惯生搬硬套到英语之中,从而有可能导致一些尴尬的局面发生。

就上述方面来看,英语学习者其实十分有必要加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不仅是英语进阶学习的需要,更是学习者自身的需要。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的文化背景,如果学生有心去了解的话,其实也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内容。举个例子,英语中常用“raining cats and dogs”表示“倾盆大雨”之意,但为什么一定是猫(cats)和狗(dogs)而不是hippopotami(河马)或elephants(大象)之类的东西呢,这就与英语的文化背景有很深的关系了,具体还可以追溯到16~18世纪的文艺作品之中;再举一例,“I was not born yesterday”和“Love me,love my dog”这两个句子都是英语国家用得十分频繁的两个句子,其原意分别为:“我不是昨天出生的”和“爱我,爱我的狗”,但其实际意义却分别是“别糊弄我”和“爱屋及乌”。由此看来,很多时候,英文句子或成语其实都暗含着别意,不能仅靠学生的直译去理解其意义,否则就容易闹出笑话。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英语的文化背景确实包含了很多有趣的部分,而这些内容往往易于带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就能够较为轻松地找到一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就必须改变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将当前以书面语言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综合语言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尽管多数教师还在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指导大纲进行教学,但考虑到经历多次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目前也逐渐开始重视起语言文化的内容,老师们其实也应该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了。另外,事实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非没有口语考试,只是由于其不计入总分(笔试)并且不能直接反映在成绩单上,所以很多学生对此并不感冒。但是,口语能力往往是考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和学生这种一致的选择性忽略也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endprint

归根到底,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得从课堂出发,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和情景训练来进行针对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播放电影、阅读新闻、讲解词源、一对一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外教课等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端正学生的文化观念

正如前面所说,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感冒,对这方面内容的学习态度也存在较大偏差,从而进一步导致他们的文化观念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在通过教学手段端正学生学习观念的同时,教师也有必要去端正学生的文化观念。

首先,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的文化观念,纠正他们的民族中心主义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外国文化,不仇视、忽视外国文化;其次,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如何去学习外国文化,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尊重外国文化的相关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再次,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了解各个文化的禁忌(例如:不用nigga称呼黑人),培养积极的跨文化意识;最后,教师还应当让学生理解文化的互补性,避免将本国文化生搬硬套到跨文化交流之中。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

曾经有学者提出过,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文化”和“教师”三方面内容的组合,即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文化+教师。在这里,语言和文化都只是交流的媒介,但教师却是真正能影响和改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人,由此也体现出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有着十分优秀的英语理论知识,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语法、词汇、阅读技巧等知识。但是,并非所有的英语老师都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从而也就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就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其实也有必要加强自身水平,花时间去了解一些与英语的语言文化相关的内容,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言传身教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情景与实践教学

在国内,少数大学(例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可能包含英文的语言环境,但对其他大部分大学而言,语言环境还是以中文为主。因此,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是有待提高。

据此,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就更应当重视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情景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参与课前即兴演讲、课上即兴对话、小组交流、一对一交流等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在其中积极引导学生去了解情景训练背后的语言文化背景,以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少量課堂时间或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教育。这种实践教育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组织观看经典外国影片、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英语角(English Corner)、拜访外国友人、参与讲座、阅读英美知名报刊等等。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英语作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育的内容、方式、结果都不容忽视。然而,对于那些仅仅注重书面知识而忽略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应当尽力进行纠正,否则,就容易使学生在可能的英语交流中出现笑话。另外,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文化观念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作为教师,应当对其提供积极引导,端正他们的观念,使他们了解到语言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而将学生“被迫式”学习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最后,实践教学和情景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也应该被加以重视并引入日常英语教学之中,辅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01):47-50.

[2]张慧惠.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2,06:38-39.

[3]赵伟.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42-144.

[4]刘婷,罗春朋.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9):107-111.

[5]彭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J].高教学刊,2017,17:104-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跨文化大学英语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