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
2017-12-12曾林辉
曾林辉
【摘要】 目的 研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 对患者颈动脉采取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 对检查结果展开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出颈动脉斑块97例, 3例未检查出;在常规超声检查中, 发现低回声斑块25处, 混合回声斑块32处, 强回声斑块10处;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发现, 处于低回声斑块成像多为绿色或黄绿色, 混合回声斑块成像为蓝色。100例脑卒中患者中, 頸动脉斑块硬度值<5.0为87例(87%)。低回声斑块B/A比值为(1.62±0.58), 混合回声斑块B/A比值为(7.61±1.28), 强回声斑块B/A比值为(39.15±2.97), 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B/A比值逐级上升, 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25, P<0.05);低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021, P<0.05);混合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524, P<0.05)。结论 对颈动脉实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其斑块稳定性评估效果明显, 临床价值高, 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27
本次研究主要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来检测颈动脉斑块特性, 通过该特性, 分析斑块稳定性, 为脑卒中患者进行诊断及预防提供新影像[1]。为此, 本院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
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对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而后统计相关数据, 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60例, 女40例, 年龄41~80岁, 平均年龄(60.9±12.7)岁。
1. 2 研究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均对颈动脉采取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 对斑块数目、大小、形态以及回声特性进行记录观察, 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硬
度值。
1. 3 检测方法 采用日立公司HIVISIONPrei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并配有EUP-L74M高频探头作为本院成像技术检测仪器。仪器工作前对患者采取仰卧体位, 让患者多暴露颈部, 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过灰阶超声来显示, 斑块大小及动脉狭窄程度测量后, 再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灰阶超声检出结果进行硬度计算。操作流程主要为:对颈动脉后壁取样, 并用EUP-L74M高频探头对其振动, 观察超声仪器屏压力、压放频数, 理想状况为数字处于3~4, 取样框感兴趣区主要使用灰阶超声图像以及实时弹性图像进行显示, A为颈动脉感兴趣区斑块, B为颈动脉管壁应变值, 以此计算B/A值, 比值越高, 斑块硬度越强。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结果100例患者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出颈动脉斑块97例, 3例未检查出;在常规超声检查中, 发现低回声斑块25处, 混合回声斑块32处, 强回声斑块10处;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发现, 处于低回声斑块成像多为绿色或黄绿色, 混合回声斑块成像为蓝色。
2. 2 脑卒中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情况 100例患者中, 颈动脉斑块硬度值<5.0为87例(87%)。低回声斑块B/A比值为(1.62±0.58), 混合回声斑块B/A比值为(7.61±1.28), 强回声斑块B/A比值为(39.15±2.97), 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B/A比值逐级上升, 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25, P<0.05);低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021, P<0.05);混合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524, P<0.05)。见表1。
3 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原理主要对组织压缩前后出现的射频进行信号采集, 并通过自身算法进行统计处理, 进而观察出斑块应变率, 弹性相关指数系数状况[2-5]。斑块硬度越大, 表明弹性系数越高, 组织应变越低, 超声弹性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弹性评分就越高, B/A比值相应越大[6-8]。
当前, 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多应用在浅表器官与肝脏功能疾病, 尤其是对恶性病变进行诊断敏感度非常高, 对恶性肿瘤的鉴别发挥关键性的作用[3, 9]。有相关文献研究得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监测血管弹性以及血管内粥样斑块, 对斑块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4, 10, 11]。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 100例患者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出颈动脉斑块97例, 3例未检查出;在常规超声检查中, 发现低回声斑块25处, 混合回声斑块32处, 强回声斑块10处;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发现, 处于低回声斑块成像多为绿色或黄绿色, 混合回声斑块成像为蓝色。100例患者中, 颈动脉斑块硬度值<5.0为87例(87%)。低回声斑块B/A比值为(1.62±0.58), 混合回声斑块B/A比值为(7.61±1.28), 强回声斑块B/A比值为(39.15±2.97), 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B/A比值逐级上升, 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25, P<0.05);低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021, P<0.05);混合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524, P<0.05)。
综上所述, 在脑卒中患者中, 对颈动脉斑块实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其稳定性评估效果明显, 有较高临床价值, 可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长江.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应用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 2014.
[2] 姜莉.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评价. 内蒙古大学, 2014.
[3] 张黎军. 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9):1007-1008.
[4] 王风云, 李延辉, 杨霞峰, 等. 低频超声治疗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4(23):2704-2706.
[5] 方占军, 高启旺, 张连杰, 等.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软硬度.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4):659-661.
[6] 伍玉晗, 邓又斌, 刘金成, 等.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 18(9):762-764.
[7] 朱娅娟, 冯蕾.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1):92-95.
[8] 刘凤菊.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 2013.
[9] 王艳.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初步应用研究. 郑州大学, 2015.
[10] 刘娟娟, 孙健, 瞿国萍, 等.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中外医疗, 2015(6):1-2.
[11] 叶富永, 冯庆艺, 梁义娇. 超声弹性成像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1):92-93.
[收稿日期:2017-08-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