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017-12-12康立彬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效率

摘 要:体育教学是学生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部分,心理素质不强导致体育教学很难真正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本文主要从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出发,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加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素质;培养;效率;兴趣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过去,只要成绩优秀就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在当前,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须注重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弥补学生心理素质不足的问题。因为只有具备完善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情绪,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如何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提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 目前体育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缺点

(一) 教学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来看,现在对于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师思维模式存在局限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缺乏针对性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即便部分教师心理上接受新课改的要求,但是仍然没有具体地实施措施和策略。

(二)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除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之外,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心理素质健康的重要对象。但是,由于受到学习压力的影响,同时现在学生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因此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不足,对于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没有具体的认识,导致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落实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综合素质教育。

(三) 管理理念的落后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在升学压力增大的背景之下,學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落实还存在很多不足,许多时候甚至直接取消课程安排,在课时方面不能给予足够的保障。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没有充分的重视,不能够及时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对于学生的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 提高体育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思维模式下,对于教师而言,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和成熟。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播放NBA等多种优秀的体育比赛让学生进行观看,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让学生能够学到球员背后优秀的组织能力,并在面对困境时如何采取应对的态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更加从容。

(二) 优化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与文化课程知识的学习相比,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其以更好的状态投身于学习过程中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完成对应的任务,就可以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若是教学目标制定过低,其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若是制定要求过高,则学生内心会产生畏惧情绪,也会磨灭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十分关键。

例如:在同样的一节篮球课上,不同的教学过程所获取的成效也是完全不同的。篮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于篮球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应该不断优化相应的实施细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篮球技巧,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利用团队精神去赢得胜利,通过相互配合加强学生与队友的交流,提高自身抗压能力。

(三) 不断优化管理理念

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学校管理者需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通过对学生实际心理情况的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重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管理层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加入心理素质建设方面的内容,从而引起更多教师的重视,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同时,可以多组织一些经验交流活动,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可以接触和学习最新思想,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 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光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体育世界,2013,(1):81-82.

[2]陈科明.浅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教育时空,2012,(11):116-117.

[3]吴少振.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J].热点聚焦,2013,(11):164-165.

作者简介:

康立彬,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阳光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