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剧走进语文课堂
2017-12-12何彩霞
摘 要:新课标指出改变过多的内容理解、分析,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转向,向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转向。并且鼓励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强调老师发挥创造性,灵活多样的教学。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兴趣
为适应课改,教师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 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二、 编演的步骤及要求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编演程序一般分为导、选、读、编、演、评六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导——
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有兴趣,但编演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學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另外,对整个编演过程的难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克服畏难情绪,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所看到的优秀小品,如平时电视台曾播过的小品,简单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激起学生对编演戏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
选——
选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选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选用的课文篇幅如太长,也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读——
要改编课文,就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需引导学生读。一是读戏剧,明格式。如:初中语文课本的第五册第七单元就是戏剧,及书后所附的一篇有关戏剧的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使自己具备编演的知识基础。目前我们可以侧重于说(讨论)戏剧、演戏剧。二是读所要改编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编——
在学生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啰唆。应让学生明确:1. 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减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2. 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课本剧”可以根据课文性质的不同编成小品、相声、戏剧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是整篇课文进行演编,可以是课文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改篇;可以形、声、色等俱全的“综合表演”,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只做动作表演,或神态表演,或声音表演等“专样表演”。
演——
1. 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如《变色龙》里的小狗可用课椅代替,赫留金的被咬伤的手指头可用红纸套扎在手指上即可。
2. 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3. 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评——
1. 评编演。在汇演后,由剧本改编者说“编后感”,演员说“演后感”,观众说“观后感”,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 课文反刍。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主题和人物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还会有新的发现,这时可以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水平的又一次飞跃。
课本剧的编演,作为一种实践性锻炼方式,不但可以活化课堂,激发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教得轻松、教得精彩、学得快乐、学得精益”。
参考文献:
[1]徐纯纯.让课本剧走进孩子的心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6).
[2]于小萍.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J].语文教学通讯,2003-02-23.
[3]学生浅谈创设角色的作用[OL].910中国教育网,2010.
[4]黄晓莲.编演课本剧:对话式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何彩霞,湖北省潜江市,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