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中情绪、情感陷阱的策略研究分析
2017-12-12邓宇轩
邓宇轩
摘 要: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媒体的转型注入了活力,网络媒体在带来全新信息传播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陷阱,从而导致了虚假新闻的产生。而在虚假新闻的陷阱当中,又以情绪、情感陷阱为典型之一。本文将从新闻专业原则、信息把关机制和媒体精准定位三个方面着手,以情绪、情感陷阱为对象,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研究分析。
关键词:网络媒体;虚假新闻;情绪、情感陷阱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056-02
在网络媒体中,无论媒体从业者专业与否,都无法完全避免在报道当中夹杂情绪、情感,他们往往会于文章中流露自己的观点或感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受众的理解与体会,导致采访报道产生偏向性,造成报道失真、失实。特别是在开放、多元的网络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情绪、情感的影响,因而尽管情绪、情感陷阱并非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所特有,但媒体从业者仍将接受严峻挑战。
本文主要以网络媒体中情绪、情感陷阱为对象,从新闻专业原则、信息把关机制和媒体精准定位三个方面着手,旨在更好避免网络媒体落入此类陷阱当中,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研究分析。
一、坚持新闻专业原则
新闻专业原则是网络媒体中媒体从业者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利益主体逐渐多元。在对相关事件的报道当中,内容与经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网络媒体,更应做到真实准确、独立客观,尽量避免因情绪、情感而带来的干扰。
1.新闻基本原则的坚持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传统媒体愈发步履维艰。与此同时,网络媒体同样面临挑战。在网络媒体的报道当中,媒体从业人员往往被大众情绪左右,使报道产生偏差,违背新闻基本原则,从而落入网络媒体中的情绪、情感陷阱。
作为网络媒体,同样须坚守底线,坚持新闻基本原则。在今年暑期档中,国产电影《战狼2》突破50亿大关,该片导演吴京对九寨沟灾区捐款100万元。但相当部分网民产生热议,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媒体也通过票房的大卖与吴京捐款数额之间的对比来做文章,借助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利用大众情绪的质询对吴京进行贬低、嘲讽甚至人身攻击,吸引眼球蹭热度。在没有弄清事实下掉入了情绪、情感的陷阱,违背了网络媒体自身的操守和名誉。
不难看出,一味迎合大众而丧失立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便会日渐式微。即使并非主动迎合,但在不经意间,报道被大众情绪所左右,也会对媒体公信力造成误伤。
2.新闻专业能力的坚持
网络的环境与传播特点使网络媒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易掺杂个人情绪、情感。网络媒体从业者在网络时代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媒体从业人员,另一类则是“公民记者”。专门的媒体从业人员本身便有较高专业素质,但“公民记者”却不然,“公民记者”仍属于公民范畴,他们在网络媒体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往往更容易夹杂自身情绪、情感,因而更需要坚持新闻专业能力。
在新聞报道过程中,网络媒体从业者要牢牢把握专业精神,严格按新闻流程操作,抓住新闻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对搜集到的新闻线索进行多方求证与核实,不能偏听偏信,要确保从新闻源头上进行治理,运用专业性知识对新闻事件进行辨析,做到冷静、理性。
如2013年7月17日网络率先曝光的关于“泉州市儿童医院一新生婴儿疑被保温箱烤死”的新闻案件中,羊城晚报官微第一时间发声,“……很明显保温箱温度过高,后背的肉简直没一块好肉。才十二天的孩子啊!”,《新京报》标题则为《网曝婴儿疑被保温箱烤死后背被烤黑无一块完整肉》,显然,上述媒体并未对事实了解清楚,在与大众情绪相结合的情况下,造成了事件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大蔓延。
3.新闻传播伦理的坚持
在网络媒体中,新闻伦理道德同样不可或缺,作为媒体从业者,更应坚守职业道德。2007年发生的杨某某追星事件引人深思。杨某某16岁便疯狂迷恋某明星,其父母为满足女儿心愿不惜四处借债。2007年,杨某某同父亲来到香港,终于达成多年愿望,但其父终不堪重负跳海身亡。杨父的死亡引发了媒体广泛关注,纷纷介入其中,有些网络媒体还借助网络平台大肆炒作,挖空心思,推波助澜,丢失了自身媒体从业者的道德与伦理良知,博取关注,不可理喻。
试想,网络媒体若能针对此事发出理智追星、介入劝阻的声音,是否会是相反的结果呢?事与愿违,即便《中国青年报》发出了《“星迷”杨丽娟值得媒体如此关注吗》的疑问,众多媒体依然热度不减,继续纵容事态的继续发酵,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二、完善信息把关机制
把关人,最初指的是在群体传播中,需要特定的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随着网络时代来临,网络传播的复杂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的把关人机制,把关人的概念得到了延伸。因此,完善网络媒体的信息把关机制,对防治网络媒体陷入情绪、情感陷阱,起着重要作用。
1.信息生产发布的把关
在信息生产发布环节当中,核心把关人仍为专业媒体。2007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工作人员訾北佳为提高收视率,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利用情绪、情感,在“食品安全”上做文章,捏造了“纸馅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
“纸馅包子”虚假新闻事件提醒了网络媒体,在对信息内容的把关当中,首先必须严抓信息生产发布的把关。事件发生后,北京电视台也主动承认生活频道对《纸做的包子》报道“审核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尽到在信息生产发布上进行把关,有意无意地支持与怂恿,造成网络媒体落入了情绪、情感陷阱。
2.信息扩散传播的把关
信息扩散传播的把关,对于防止网络媒体陷入情绪、情感陷阱同样重要。在信息扩散传播中,信息的流向和流量起重要作用。此外,信息扩散传播还包括对信息生产发布的再把关,以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独立客观。endprint
“走廊医生”兰某某之所以走进大众视线,与网络媒体没有做好信息扩散传播的把关具有很大关系。媒体在对兰某某的报道当中,更多的是描述其抗争医院过度医疗的故事。在扩散传播中给她贴上“医疗斗士”“走廊医生”等标签,利用本就为社会关注的医患关系、医疗改革,在情绪上存在偏向,导致了事件一发不可收拾。
从报道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扩散传播的把关是必要的,对信息扩散传播的把关不仅涉及信息的流向和流量,也同样是对信息生产发布的再把关,再审核。
3.信息多元循环的把关
网络的出现带来信息传播新模式,即由线性变成首尾相接的圆,受众可对新闻报道进行多元循环利用。网络传播的把关需要多元主体、多远循环下的共同把关。
作为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呼格吉勒图案受到全国关注。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院对再审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网络媒体作为针对此案件的解读者,就要在多元循环上下工夫。在网络环境下,传播者是受众,受众同样成为了把关人。一部分受众,煽动各类消极情绪、情感,对该案从“冤”上做文章,借机诋毁、贬低我国法律制度,而作为网络媒体,应严格把控此类信息多元循环,利用技术手段控制网络媒体数据库,做到信息多元循环的把关。
三、保证媒体精准定位
在网络时代中,媒体的发展愈发多元化、碎片化,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网络媒体更容易陷入情绪、情感陷阱中,导致媒体出现报道偏差,失真、失实。因此,保持网络媒体精准定位是必要的。
1.媒体价值导向的定位
近年来,网络媒体常借助报道,对社会群体意见进行回应发声,準确反映社情民意,既是监督者,还是调节者。
在网络媒体发展中,网络媒体对价值导向的定位格外重要。网络媒体应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舆论导向,注重社会责任,传递和弘扬社会正能量。
如在对“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的报道当中,各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便通过对孙志刚案进行报道,引发关于收容遣送以及劳教制度的广泛讨论,推动收容遣送制度被取代。而以往的报道,网络媒体一不留神,或被网络民众所左右,或不了解真实情况,或借机博取关注度,对医疗、教育等广为关注的焦点、热点进行失实报道,未找准价值导向定位,不明智且不可取。
2.媒体角色意识的定位
在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声筒,但并非人人都能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而这也代表着媒体从业者需要有着角色意识的定位,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
2015年,安徽亳州一家媒体以《为救女童,女子被狗咬成重伤》为题报道称,一男子的妻子为驱赶正在追赶一位小女孩的两只大狗,被咬成重伤。手术花销40余万元。他希望小女孩出来做证,也希望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新闻一经报道,引发网友密切关注,不到一星期便收到80万元善款。
然而,随后便有网友爆料称救人被咬事件为假,其妻子是被自家狗所咬伤。而在其中,报道该新闻作者为通讯员而并非记者。从此不难看出,作为网络媒体从业者,应明确角色意识定位,清楚自身职责。通讯员只是传递信息一环,但他却肩负着报道任务,缺乏了相关的专业素质,因而更易掉入情绪、情感陷阱中。
3.媒体合作意识的定位
网络媒体从业者多种多样,如微博大V、自媒体大神。他们作为意见领袖,表达观点、感受。与此同时,网络中各大主流媒体也凭借自身报道公信力与权威性占据主要地位。对比来看,若意见领袖和主流媒体能相互合作,则能联手避免因掉入情绪、情感陷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李某某涉嫌强奸案中,除本身案件外,“星二代”“劳教制度”让网民大肆声讨,导致案件的错综复杂。而网络媒体若能开展合作,对该案件在萌发期、爆发期、缓和期等不同阶段作出相应引导,并相互互动、认可,共同进行核实、澄清和解释,则能更好将事件向理性方向发展,将受众情绪对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王健.新闻报道应避免落入大众情绪的陷阱[J].中国广播,2015(01).
[2] 贺心群.规避“暖新闻”背后的“冷陷阱”[J].青年记者,2016(08).
[3] 施琳玲.论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体情绪与科学精神——基于对泉州“婴儿被烤死事件”的分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
[4] 郑宛莹.从李天一事件谈媒体对于网络情绪型舆论的引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2).
[5] 郭晓航,王传宝.网络媒体情绪把关的重要性——以“走廊医生事件”中的媒体报道为例[J].中国广播,2014(06).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