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

2017-12-12庄超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庄超

摘 要: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淮阴师范学院采菊诗社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诗歌启迪人生为宗旨,将传统诗词文化纳入思政教育之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更大程度发挥传统文化价值。本文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着手,探讨将传统诗词文化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与应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采菊诗社;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培养人才重要场所的各大高校更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工作。

淮阴师范学院采菊诗社在传统诗词文化的视角下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诗歌启迪人生为宗旨,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吟唱艺术的传播,通过开展艺术展演、古诗词吟唱表演、古诗词创作、古典礼仪训练等多种文化活动,用“诗教”传统培育理想人格的平台,将传统诗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助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传统诗词文化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传统诗词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体悟先人前辈的精神,学习具有借鉴和模范性的价值观念,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采菊诗社选用的吟唱诗词中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自我修养的完善。大学时期是完善性格、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指明发展方向,陶冶学生情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人生真谛,完善大学生人格。

(二)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作为以古典诗词吟诵、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理想人格历练为宗旨的采菊诗社长期致力于通过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层面的感悟,培养理想人格追求,通过民族精神的教育,在服务中传承,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和“诗教”传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涵养的年轻群体,应当拥有以国为先的热情,在传统诗词文化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文人志士的爱国史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传统诗词文化都体现了古人报效祖国、为国捐躯的情怀,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可使现代大学生以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三)有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我国社会追求的是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的现当代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采菊诗社致力于通过知识层面的学习与研讨,提高大学生国学素养;通过学术与技艺层面的实践,传承传统文化精华;通过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层面的感悟,培养理想人格追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诗词文化,拓宽青年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钢高尚道德情操,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突出诗词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养,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传统诗词文化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传统诗词文化课程的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诗词文化教育的割裂状态急需改变。传统诗词文化学习的局限性急需解决。对传统诗词文化课程的开设重新审视,加强当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是不断增强传统诗词文化在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影响力的必要措施。以课堂为主体开展多元化传统诗词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综合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都是传统诗词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拓宽传统诗词文化的融入渠道

將诗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应发挥校园媒介宣传作用。校园媒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广泛介绍和宣传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精神内核,加强传统诗词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教育,使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文化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堂,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意义,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加强与地方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单位等的联系,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把生硬的、抽象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图像和实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先进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进一步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将知识、情感和行为有机统一。

(四)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价值,更需要高校教师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博古通今,融会贯通,传承传统文化之精髓。现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还停留在老路上,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为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尚且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高校需要引进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熏陶和正确引导,开展有效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建立合理认知。

三、结束语

在我国尚未建立相对独立成熟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现状下,大学生普遍存在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及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与实践,形成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有利于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怀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正林.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8.

[2]李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业,2017.03.

[3]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8.

[4]朱淑琴.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中国培训,2017.05.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