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中国社会对安宁疗护需求巨大,目前远未得到满
2017-12-12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是选择承受创伤性治疗带来的更多痛苦,还是选择尽量减少痛苦、有尊严地离世?
10月14日是世界临终关怀和缓和医疗日,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联合举办了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国际高峰论坛暨艺术行动,推广缓和医疗理念。
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个人最终都要走向死亡,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减少痛苦、有尊严地离世,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将会接受安宁疗护的观念。”韩启德说。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作为一门学科,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缓和医疗是一种通过早期鉴定并正确评估和治疗,为面临与威胁生命疾病有关问题的患者及其家庭预防和缓解生理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缓和医疗的原则:“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缓和医疗的实施,需要照顾到患者和家人“躯体、精神心理、社会、灵魂”四个层面,力图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远离痛苦,有尊嚴地离世。
在世界范围内,癌症缓和医疗早已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全球癌症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不少国家和地区已将其纳入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但在中国,缓和医疗的理念推广和实际行动都才刚刚起步。
从民间推广到政策行动
2013年成立的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致力于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的推广。2016年,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举办了中国大陆首次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中国2016)艺术行动。2017年,缓和医疗在政策层面迈出了第一步。
2017年2月,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关于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和《关于印发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2017年5月,国家卫计委又确定在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普陀区等五个地区开展安宁疗护病房试点。
但对于所谓“安宁疗护”的概念,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刘端祺解释称,它只局限于对“没有治愈可能性的患者进行解除痛苦的治疗”。他认为,“安宁疗护”更多地体现在临终关怀的举措上,但不能与缓和医疗划上等号。
一般认为,缓和医疗作为一种为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缓解痛苦的手段,覆盖了从确诊到生命终结和亲人居丧的全周期,且并不与其他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相排斥。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是缓和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韩启德率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就“推进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发展”专题开展全国调研。2016年,全国政协召开了以“推进安宁疗护工作”为主题的双周座谈会。
韩启德告诉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他感受到,虽然这一概念仍待普及,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安宁疗护的理念有了较深的理解。他说,大众对安宁疗护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这些需求目前中国还远远不能满足。
据韩启德说,2016年的政协双周会最后形成了三个建议,一是提高安宁疗护的医保报销比例,二是在全国选定十个安宁疗护示范单位,三是成立安宁疗护行业协会。
医保支付方式需配套改革
韩启德对记者说,目前对安宁疗护的医保报销待遇偏低,运转相当困难,要继续推进安宁疗护的发展,医保支付方式等配套措施很关键。
韩启德说,“在社区里面的安宁疗护,他们报销的水平大概也就是一百多块钱一天,再多就报不了了,但是如果他们不做安宁疗护,还在三甲医院里接受最后阶段的治疗的话,一般一天都要花一千多块钱。”
“因为它(安宁疗护)做得好的话不是靠药品,主要还是一些心理安慰,还有其它的一些比如说照顾。”韩启德说,但是目前的医保体系里对护理、心理辅导的报销很少,从事这方面的医护人员的待遇比较低,他认为需要提高。
按病种付费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韩启德建议,可以将安宁疗护作为一个病种来付费,提高其报销水平,“我们的支付(安宁疗护)能不能每一天每个病人500元来,或者低一点400元来支付,这样来鼓励我们更多医院来做,也促进质量提高。”
他补充说,具体改革还需要医保部门的深入调研和量化测算,政协的建议只是在目前阶段先起个头,起到带头作用,关键还是整体的医保制度和医疗体制的改革。
“安宁疗护到底做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临终的病人能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痛苦、有尊严地结束生命,而且关系到整个医疗体系的合理调整,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韩启德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