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发现新外来物种粘皮鲻虾虎鱼
2017-12-12姜昊辰,张方方,金锦锦等
云南滇池发现新外来物种粘皮鲻虾虎鱼
2014年5月,笔者在云南滇池采集到未在滇池流域记述过的虾虎鱼类一种,经鉴定确认为粘皮鲻虾虎鱼Mugilogobiusmyxodermus。粘皮鲻虾虎鱼是广布性物种,珠江、长江、闽江等流域及许多地方性的鱼类志中均有记述,如与云南邻近的广西、四川等地,但是《云南鱼类志》《珠江鱼类志》等文献则显示其在云南省无分布记录,且历次对滇池鱼类的研究调查也均无对粘皮鲻虾虎鱼的记述(黎尚豪等,1963;何记昌,刘振华,1985;陈自明等,2001;袁刚等,2010),特别是在近年公布的云南鱼类整理名录中,粘皮鲻虾虎鱼亦不在列(陈小勇,2013)。可以确定,本文是粘皮鲻虾虎鱼在滇池水体乃至云南省的首次记述。
对17尾标本检视显示,滇池粘皮鲻虾虎鱼鳃鳍条为5;第一背鳍Ⅵ;第二背鳍Ⅰ,7~11;胸鳍不分枝,鳍条12~17;臀鳍条Ⅰ,8~10;腹鳍条Ⅰ,5~6。纵列鳞为33~38;背鳍前鳞为5~22;围尾柄鳞为10~15;背鳍间鳞为3~6;左侧鳃盖上鳞数目为0~3,平均值为1.2,右侧为0~3,平均值为1.4。体长/体高为4.7~5.7;体长/头长为3.6~4.7;体长/尾柄长为4.0~5.0;体长/尾柄高为7.2~9.0。头长/眼径为3.2~4.5;头长/眼间距为3.8~5.8。尾柄长/尾柄高为1.6~2.1。
颊部具有红色虫状纹及斑点(图版Ⅰ:a,b),第一背鳍后部第五及第六鳍棘中部有一黑斑(图版Ⅰ:c),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部浅弧形隆起,腹部较平直(图版Ⅰ:d),活体体色多变,多棕灰色色斑,腹膜呈银白色到黄白色(图版Ⅰ:d)。甲醛浸制标本呈灰白色,体表多黑斑。雄鱼腹部明显较雌鱼瘦长,而成熟的雌鱼卵巢呈金黄色,透过腹部可以直接观察其形态(图版Ⅰ:e,f)。活体雄鱼的背鳍、臀鳍展示出较多的斑纹及具有赤红至橙红、蓝灰等鲜艳条带色彩,第一背鳍下方的黑色斑块尤为明显,颊部的赤红色虫纹也十分显著(图版Ⅰ:c)。活体时颊部虫纹赤红色(图版Ⅰ:b),经甲醛浸泡后变为黑斑线点(图版Ⅰ:a),成体一般5~6条。鼻孔每侧2个,前后分离,前鼻孔具一短管凸起(图版Ⅰ:c),紧靠上唇处悬垂。
滇池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具有较高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及特有性,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外来鱼类大量入侵,虾虎鱼类是其中具有显著危害的类群之一(何记昌,刘振华,1985)。粘皮鲻虾虎鱼的入侵对原有入侵鱼类群落,特别是入侵虾虎鱼鱼类的影响及其生态学后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版Ⅰ 粘皮鲻虾虎鱼形态特征
(a)示颊部虫状纹(5%甲醛固定标本); (b)示颊部虫状纹(活体); (c)示第一背鳍后部黑斑(雄鱼); (d)活体侧面观; (e)侧面观(5%甲醛固定标本), 上: 雄鱼, 下: 雌鱼; (f)腹面观(5%甲醛固定标本), 上: 雄鱼, 下: 雌鱼; 比例尺=1 cm。
姜昊辰, 张方方, 金锦锦, 仇玉萍, 陈国柱*
(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昆明650224)
姜昊辰(1992—),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虾虎鱼类入侵生态学研究, E-mail:416106578@qq.com
*通信作者, E-mail:chenguozhu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