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

2017-12-1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与理疗亚专业委员会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黑素脱毛肤色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与理疗亚专业委员会

·指南与共识·

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与理疗亚专业委员会

无创美容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需求日益增加,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最受欢迎的无创美容技术之一。为了规范使用IPL技术,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CDA)皮肤激光与理疗亚专业委员会(DLSC)组织部分专家,探讨IPL应用的治疗参数、适应证、禁忌证及安全防护等,达成了相对一致的专家意见,希望给医务工作者提供指导。

一、工作原理

IPL是一种以脉冲方式发射的强光,属于非激光光源,有多色性、非相干性和非平行性。其光源是惰性气体(通常为氙气)闪光灯,发射的强光经过聚光和初步过滤,最后形成的IPL波长一般在400~1 200 nm。根据患者情况,筛选出合适的波长范围,如黑素对长波光的吸收低,因此对肤色较深的患者选用波长较长的滤波片;也可选择不同的脉冲方式,如单脉冲、双脉冲或三脉冲;还可在一定范围内(数毫秒至数十毫秒)调节脉宽,常用脉宽3~5 ms;脉冲延迟可让皮肤在2次脉冲之间冷却,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其主要相关因素是表皮的色素密度,肤色越深,表皮需要散热的时间越长,常用20~35 ms。此外,传统强脉冲技术发射的能量为递减的楔形波,为了使后两个脉冲能量达到治疗量,需提高第1脉冲的能量,因此可能出现皮肤损伤,而目前使用的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其光波的发放为柱状式,每个脉冲的能量是相同的,增加了治疗的安全性。传统IPL大多可调能量大小,目前的设备已做到多参数可调,能更好地针对不同肤色的患者,在皮损颜色、厚度、深度有差异的情况下,给予个性化治疗。IPL可有多种美容、治疗作用,以下阐述IPL在面部年轻化、色素性病变、脱毛以及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二、面部年轻化

(一)面部年轻化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皮肤胶原的影响:IPL可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而提高新生胶原的产生量,改善皮肤外观。IPL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转录,促进前胶原的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皮肤细胞外基质(ECM)生物合成主要的调节因子。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经IPL照射后,TGF-β受体Ⅱ、信号转导分子Smad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表明IPL照射可增强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刺激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纤维等。

2.对弹性纤维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IPL可促进弹性纤维的更新和合成[1],有助于肤质和皮肤松弛的改善。MMP可以促进胶原及其他细胞外基质降解。研究证实,IPL照射后可改变MMP的表达,对年轻化有一定益处。

(二)面部年轻化和光老化治疗参数:

1.长期治疗:IPL的长期治疗能有效促进色素代谢,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同时启动皮肤修复机制,促进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增生和重排。经过多次温和的治疗,对改善肤色和皮肤质地(光滑度、细腻度等)、提高皮肤弹性等效果明显;对改善细小皱纹、毛孔粗大的问题有一定效果,但对改善皮肤松弛作用较弱。通常需要2~3次IPL治疗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若要达到更好的疗效,则需一个疗程(至少5次)的治疗。

参数选择:肤色偏深者选较小能量、较长脉宽、多脉冲,肤色偏浅者则相反。额部、颞部、下眼睑部位适当调低能量,鼻部可适当调高能量;长期治疗以术后不影响正常生活为宜。终点反应:患者感觉温热即可。表1列出了常见适应症及参数供参考。

2.光老化治疗:IPL在光老化治疗中对皮肤质地与色素性皮损如日光性黑子、脂溢性角化、肤色暗沉及色素异常等浅表不均匀色素改变疗效较为理想;对面部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可靠疗效;同时对皮肤轻微松弛、细小皱纹、毛孔粗大、光泽度也有改善[2-4]。光老化的治疗除IPL外还需综合的治疗方案[5],如口服或外用抗氧化剂,促色素代谢药物,正确的保湿防晒,良好的环境及生活作息等。

参数选择:若以治疗色素类及血管类皮损为主,可选择较短波长的滤光片(515~590 nm);治疗色素病时,选择短脉宽;治疗血管类疾病时根据血管直径调节脉宽,细血管用短脉宽,粗血管用长脉宽;若以改善肤质、细小皱纹等为主,宜选择较长波长的滤光片(640 nm)以及长脉宽。治疗终点反应:治疗色素病时,以色素斑变得更为明显、色素斑周围轻微水肿为终点;治疗轻度表浅毛细血管扩张时,以血管颜色变淡、模糊、暂时消退或呈浅灰色为终点;治疗真皮结构改变的病变以患者感觉温热即可。见表1。

表1 强脉冲光用于面部年轻化和光老化治疗目的及参数

三、IPL治疗色素性病变

(一)原理:在280~1 300 nm波长范围内,波长与穿透深度呈正比,故表皮色素对短波光(<755 nm)吸收较好,而部位较深的黑素则需要较长波光(>694 nm,特别是1 064 nm)。同时配合适当的脉宽,便可作用于色素靶结构。黑素小体直径0.5~1 μm,而靶结构的热弛豫时间(s)一般约等于靶目标直径(mm)的平方,由此得出黑素小体的热弛豫时间在250 ns至1 μs之间,理论上选用的脉宽应是纳秒级(10~100 ns)。但是IPL的脉宽却在毫秒级,因此有学者认为,IPL治疗色素病变时,其靶结构应是包含色素的细胞或者是某一色素区域[6]。当光被黑素小体吸收后,转化为热能,而热能弥散到周围,刺激表皮细胞快速分化,黑素小体也随角质形成细胞上移并脱落。

(二)参数选择:适用于IPL治疗主要为表皮及真皮浅层的色素性疾病,如雀斑、日光性黑子等色素性疾病。对于咖啡斑、黄褐斑及色素沉着等疾病可部分改善,对黑变病可作为改善的手段之一,疗效不肯定。

治疗雀斑和日光性黑子效果较为理想,但一般需要经过多次(3次)治疗,且不能防止复发,皮肤较白、皮疹颜色较深、境界清楚,与正常皮肤对比明显,无合并黄褐斑的患者疗效好。皮损颜色淡、肤色深、合并黄褐斑的患者疗效差。IPL对部分咖啡斑有明显疗效,但复发概率较高,且能量较高时皮损部位容易产生水疱。皮疹颜色较深,边缘不规则的患者效果较好。IPL治疗黄褐斑主要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加速皮疹的消退,但不能防止复发,且需要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肤色浅,皮疹处在稳定期,颜色较明显的黄褐斑患者效果较为明显。在治疗深色皮肤黄褐斑患者(皮肤类型FitzpatrickⅣ~Ⅴ型)时,术后存在并发症的风险,如色素沉着等。

治疗参数:设定的关键需依据患者的肤色、敏感程度、耐受程度。如肤色白、皮损色泽较浅、较能耐受的患者,需适当缩窄脉宽,缩短间隔时间,提高能量密度,以便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反之,对肤色较黑或色素斑颜色较深者,则需相应延长脉宽及间隔时间,以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几种色素疾病IPL治疗推荐参数见表2。

四、脱毛

IPL脱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至今仍是脱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适应证为多毛症和毛发过多。

(一)原理:在用于脱毛时,虽然IPL作用靶点为黑素,但是其真正的生物靶点却是位于毛囊隆突部的干细胞。所以,要达到脱毛的目的,需要黑素吸收光能,光能转化为热能后,摧毁毛球和毛囊干细胞。对于毛囊黑素而言,最大的波长吸收范围为590~900 nm[7],而表皮黑素也可竞争吸收此波长光。但是,在一定范围内,波长越长的光,穿透能力越强,则表皮黑素吸收越少。因此IPL脱毛适用于浅肤色患者,深肤色应慎用。

(二)参数选择:

1.波长选择:为了达到脱毛效果,毛发的生长区和毛球都必须精确地受到光照射。波长为600~1 100 nm的光谱可穿透至毛囊所在的深度并被黑素良好吸收,是激光脱毛的理想波长范围[8]。

2.脉宽选择:理想的脉宽应该在表皮的热弛豫时间和毛囊热弛豫时间之间,表皮的热弛豫时间为3~10 ms;毛囊的直径达200~ 300 μm,热弛豫时间达40~100 ms。IPL脱毛的理想脉宽范围是10~100 ms甚至更长[9]。对于深肤色人群而言,为避免表皮过快过多吸收光能量而产生不良反应,宜适当增大脉宽,在有良好的表皮冷却系统的保护下,脉宽甚至可增大到数百毫秒。根据不同类型的毛发,IPL脱毛的推荐治疗参数见表3。

表2 强脉冲光治疗色素性疾病常见适应证及参数

3.疗程:由于毛囊干细胞只在毛发生长期增殖,所以在1次治疗中最多有15%~30%的毛发能达到永久脱落[10]。脱毛治疗后的1个月内,多数的毛发处于休止期,之后毛囊逐渐恢复并进入生长期。故治疗间隔4~6周,以毛发生长出2~3 mm时为最佳再次治疗时间。一般来讲,毛发越粗,颜色越黑,治疗次数越少;毛发越细软,颜色越浅,治疗次数相对较多。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好。

五、血管性疾病

适用于IPL的血管性病变包括毛细血管扩张、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鲜红斑痣等浅表性血管病变。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多可获得短期淡化,但是数月以后容易出现皮损复发,需告知患者此为临时改善措施。IPL对鲜红斑痣等血管疾病效果有限,往往以淡化为主,不同部位效果有差异,以颈部效果最佳,可能会获得明显改善[11]。草莓状血管瘤往往高出皮肤,强脉冲光能量相对容易达到血管瘤内浅层血管,治疗可以减少血管,减轻皮肤增厚变红的倾向,使血管瘤发展缓慢甚至短期好转[12]。由于IPL能量不容易穿透到深层,能量主要蓄积在表皮,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如色素改变等,肤色深的患者风险较大。

(一)原理:IPL治疗血管性病变时,靶点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有3个吸收峰,分别在418、542、577 nm处。虽然在波长418 nm为最大吸收峰,但该波长穿透力差,且能被表皮色素竞争吸收,故治疗血管病变时应选用靠近后两个峰值的波长。当光被血红蛋白吸收并转换为热能后,内皮细胞发生热凝固作用而使血管封闭,达到治疗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当远端(远离皮肤表面)血管也被封闭时,才能使血管永久封闭,否则易发生血管再通[13]。因此,IPL对于表浅的血管病变效果更好。

(二)参数选择:保留短波长越多,作用越浅表,对色素作用越强,但对表皮影响越大,相对引起色素沉着的可能性亦大;保留长波长越多,作用更偏真皮层,引起色素沉着可能性更小,但对色素治疗效果相应变小,可能更适合血管及皮肤年轻化治疗。577 nm左右是血管吸收比较好的波长,但是考虑对波长的吸收率问题,在临床上往往使用560 nm滤光片,效果表现更佳。IPL主要是针对直径偏细的血管,故加热时间不需要很长[14]。对于深肤色患者,IPL的脉宽相对偏宽,可以在安全范围内尽量设置小一点,有利于治疗强度提高。治疗终点:参数设置合理,往往只要扫描一遍即可完成治疗。如术后判断局部反应有限,可酌情加强治疗一遍。

另有一类发射光谱为500~600 nm的窄谱IPL,由于其发射光谱较好覆盖血红蛋白在530 nm左右的吸收峰,因此对血管性皮损的作用较传统IPL强大[15]。但黑素在这段光谱范围也具有强吸收,因此肤色较深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此类患者易发生表皮损伤而导致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通常应用参数为脉宽10~12 ms,能量密度8~15 J/cm2(常用10~12 J/cm2)。治疗时可根据情况选择冷却档(50%、75%或100%)。治疗终点:血管性皮损变淡、暂时消退或呈浅灰色。治疗后肿胀反应较传统强脉冲光明显[16]。

六、痤疮和玫瑰痤疮

1.痤疮适应证:①炎性痤疮皮损消退后的红色印痕、色素沉着斑,疗效显著;②以丘疹、脓疱为主的中度痤疮。痤疮治疗需完整序贯的治疗方案,不首选单用IPL治疗,可配合药物治疗。临床上,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光源联合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ALA)进行光动力治疗[17-19]。根据患者炎性皮损特点、肤色、耐受程度进行参数调整。选用560 nm/590 nm/640 nm滤光片,双脉冲或三脉冲,脉宽3.0~4.5 ms,脉冲延迟时间20~40 ms,能量密度15~18 J/cm2。单次治疗不重叠,以皮损轻度发红为治疗终点,4~6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3~4周。部分治疗仪配有420 nm滤光片。

2.玫瑰痤疮适应证:①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疗效确切,需多次治疗,可有反复[20];②丘疹脓疱型,可能出现反应性症状加重,治疗需谨慎。治疗前参数选择同痤疮。根据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程度、肤色、耐受程度进行参数调整,能量偏低,以皮肤微热、轻度潮红为治疗终点。

表3 强脉冲光治疗脱毛常见适应证及参数

七、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光敏性皮肤及患有与光敏相关疾病;治疗区域皮损为癌前期病变或恶性肿瘤;治疗部位有感染;治疗区域开放性伤口;治疗期望值过高的患者。

2.相对禁忌证:口服维A酸类药物者慎用;近2周内有日光暴晒史,术后不能做到防晒者;妊娠或哺乳期;瘢痕体质者;免疫力低下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者。

参与讨论与制订本共识专家(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陈俊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纪明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承新(解放军总医院)、李恒进(解放军总医院)、李珊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远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栗玉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彤(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刘红梅(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刘华绪(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卢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栾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罗东辉(苏州薇琳医疗美容医院)、钱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宋为民(杭州颜术时尚医疗美容诊所)、宋智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玉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宝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王宏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玮蓁(武汉市第一医院)、项蕾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叶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尹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杨慧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杨智(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勇(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曾维惠(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赵小忠(北京小忠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赵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郑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仲少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展超(南京展超丽格诊所)

执笔者 项蕾红

[1]冯育洁,赵俊英.强脉冲光嫩肤疗效评价及病理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394-1397.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7.20.008.

[2]Babilas P,Schreml S,Szeimies RM,et al.Intense pulsed light(IPL):a review[J].Lasers Surg Med,2010,42(2):93-104.DOI:10.1002/lsm.20877.

[3]Wat H,Wu DC,Rao J,et al.Application of intense pulsed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dermatologic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Dermatol Surg,2014,40(4):359-377.DOI:10.1111/dsu.12424.

[4]Fang L,Gold MH,Huang L.Melasma-like hyperpigmentation induced by intense pulsed light treatment in Chinese individuals[J].J Cosmet Laser Ther,2014,16(6):296-302.DOI:10.3109/14764172.2014.953417.

[5]Cuerda-Galindo E,Palomar-Gallego MA,Linares-Garcíavaldecasas R.Are combined same-day treatments the future for photorejuvenation? Review ofthe literature on combined treatments with lasers,intense pulsed light,radiofrequency,botulinum toxin,and fillers for rejuvenation[J].J Cosmet Laser Ther,2015,17(1):49-54.DOI:10.3109/14764172.2014.968578.

[6]Yamashita T,Negishi K,Hariya T,et al.Intense pulsed light therapy for superficial pigmented lesions evaluated by reflectancemode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J Invest Dermatol,2006,126(10):2281-2286.DOI:10.1038/sj.jid.5700414.

[7]González-Rodríguez AJ,Lorente-Gual R.Current indications and new applications of intense pulsed light[J].Actas Dermosifiliogr,2015,106(5):350-364.DOI:10.1016/j.ad.2014.10.004.

[8]Gan SD,Graber EM.Laser hair removal:a review[J].Dermatol Surg,2013,39(6):823-838.DOI:10.1111/dsu.12116.

[9]Ross EV,Ladin Z,Kreindel M,et al.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in laser hair removal[J].Dermatol Clin,1999,17(2):333-355,viii.

[10]Lou WW,Quintana AT,Geronemus RG,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hair reduction by diode laser(800 nm)with long-term followup[J].Dermatol Surg,2000,26(5):428-432.

[11]Wang B,Wu Y,Zhu X,et al.Treatment of neck port-wine stain with intense pulsed light in Chinese population[J].J Cosmet Laser Ther,2013,15(2):85-90.DOI:10.3109/14764172.2012.748204.

[12]Li DN,Gold MH,Sun ZS,et al.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with optimal pulse technology[J].J Cosmet Laser Ther,2010,12(3):145-150.DOI:10.3109/14764172.2010.487908.

[13]Ross EV,Smirnov M,Pankratov M,et al.Intense pulsed light and laser treatment of facial telangiectasias and dyspigmentation: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mparisons[J].Dermatol Surg,2005,31(9 Pt 2):1188-1198.

[14]Fodor L,Ramon Y,Fodor A,et al.A side-by-side prospective study of intense pulsed light and Nd:YAG laser treatment for vascular lesions[J].Ann Plast Surg,2006,56(2):164-170.DOI:10.1097/01.sap.0000196579.14954.d6.

[15]Moy WJ,Yakel JD,Osorio OC,et al.Targeted narrowband intense pulsed light on cutaneous vasculature[J].Lasers Surg Med,2015,47(8):651-657.DOI:10.1002/lsm.22393.

[16]Varughese N,Keller L,Goldberg DJ.Split-face comparison between single-band and dual-band pulsed light technology for treatment of photodamage[J].J Cosmet Laser Ther,2016,18(4):213-216.DOI:10.1080/14764172.2016.1177188.

[17]Kosaka S,Yasumoto M,Akilov OE,et al.Comparative split-face study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intense pulsed light for photorejuvenation of Asian skin[J].J Dermatol,2010,37(12):1005-1010.DOI:10.1111/j.1346-8138.2010.00946.x.

[18]Shaaban D,Abdel-Samad Z,El-Khalawany M.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intralesional 5-aminolevulinic acid and intense pulsed light versus intense pulsed light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a comparative study[J].Dermatol Ther,2012,25(1):86-91.DOI:10.1111/j.1529-8019.2012.01427.x.

[19]Mei X,Shi W,Piao Y.Effectivenes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and intense pulsed light in Chinese acne vulgaris patients [J].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2013,29(2):90-96.DOI:10.1111/phpp.12031.

[20]Papageorgiou P,Clayton W,Norwood S,et al.Treatment of rosacea with intense pulsed light: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long-lasting results[J].Br J Dermatol,2008,159(3):628-632.DOI:10.1111/j.1365-2133.2008.08702.x.

项蕾红,Email:flora_xiang@vip.163.com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10.001

2017-05-31)

(本文编辑:颜艳)

猜你喜欢

黑素脱毛肤色
黑素小体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脱毛季,给你说说脱毛产品
激光脱毛的几个误区
肤色(外一首)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人的肤色为什么不同
黑素核在黑素转运与降解中的作用
黑素小体在不同肤色皮肤类型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分布:黑素小体簇不是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胞器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脱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