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

2017-12-12解浩

大众考古 2017年8期
关键词:遗物古人类遗迹

文 图 /解浩

记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

文 图 /解浩

2017年4月12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揭晓,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彭菲博士主持的“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从25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该遗址的发掘工作。

鸽子山遗址地理位置示意

遗址概况

鸽子山遗址位于青铜峡市西北约20公里的贺兰山山前盆地,是晚更新世末期的一处重要史前遗址, 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并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当地施工取水,在遗址核心区开掘出一个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13米的大坑,坑内泉眼涌出的水形成一个面积约60平方米的人工湖。

迄今为止在鸽子山周围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5个遗址点。自2013年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开始对该遗址进行系统调查,并于2014年将调查结果上报国家文物局,选择在第10遗址点进行系统发掘,2014~2015年的初步工作取得了较多成果。2016年选择在核心区适当扩大发掘面积,力求全面了解遗址内涵,5月下旬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用二分法解剖的遗迹

图① 鸵鸟蛋皮串珠

图② 方解石穿孔装饰品

图③ 石磨盘

本次发掘区域为第10地点东侧北部核心区。为了能够获得更详细的剖面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布下200个1×1米的探方,实际发掘面积约180平方米,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探坑组成,呈“”形。除对第1层(扰动层)以20~30厘米为一水平层进行发掘外,其他原生地层均在自然层内以5~10厘米为水平层进行发掘。第1层厚度达4米,考古队员将扰土层土壤全部用水冲洗并筛选,从中挑选出大量的石器和动物化石,此外还有精美的鸵鸟蛋皮装饰品。

石制品来源及遗址环境演化

扰动层出土的石器和动物化石数量巨大,一部分考古队员进行室内整理分类,按照层位,将石片、石核、石磨盘和石磨棒、细石叶(包括其他细石器)、动物牙齿、骨骼分类摆放。

第10地点方圆两公里之内并没有山,发现的石器如果是水流或者风力搬运而来,肯定会形成堆积的岩石层,然而遗址中的石器并没有发现成层堆积的岩石层,而且其数量不符合流水或者季风的运载能力,所以推测其石料来源于其他地方。

6月17日,为了找到石料来源,彭菲博士带领我们向贺兰山方向进行踏勘。在西距遗址约3公里的地方,我们发现了干涸的古河道遗址,宽20~50米,河道内是成层的砾石,砾石大小不一,最大者长度超过30厘米,而且没有层序,可推测当时河流的流量巨大,并且可能是洪水造成的;砾石磨圆度较高,可能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岩石多为石英砂岩和硅质岩,据此可以追溯其物质来源。生活在鸽子山遗址的古人类加工石器的石料,可能来源于这条古河道。鸽子山遗址东距黄河二十余公里,在古人类活动时期,黄河或者其支流很有可能流经此地。

鸽子山遗址T5 第4层重要遗迹

发掘

6月18日将扰动层完全清理后,考古队员在出露的原生土层上开始布方发掘。布方按照正南北方向,分割成1×1米的探方,每位队员负责一个探方,用手铲水平剥离土层,使探方尽量水平。发掘出的遗物要进行原地拍照,还要测量其空间坐标信息。发掘出的每一个遗物都有一个编号,其中编号前部分统一标识为16QG10,16代表发掘年份,QG代表鸽子山遗址,10则是第10地点。对重要遗迹拍照时要摆放好比例尺和指北针,拍摄整体和局部,尽可能多拍以备选择。本次发掘使用全站仪并结合EDM-mobile软件,应用Trimble掌上电脑记录遗迹遗物的空间坐标信息;并利用无人机、多视角三维重建等数字技术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对于文化层的土样,一部分进行水洗,筛出发掘过程中遗漏的遗物;一部分收集起来进行浮选,主要目的是选出可能残留的植物种子。如果有灰烬或者火塘,则将其中的土样全部收集起来以作浮选。

清理重要遗迹

对于比较重要的遗迹,我们采用二分法或者四分法进行发掘,即将出露的遗迹分成两部分或者四部分,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剖开分析和研究。

在文化层中我们发现了超过20 处用火遗迹及炭屑密集区,大量的烧石散落于发掘区内,部分遗迹显然为结构性火塘,围绕这些火塘散落大量烧骨,包括完整脊椎骨、动物下颌骨等,生动地呈现了古人类的活动场景。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许多鸵鸟蛋皮制作而成的串珠和方解石装饰品,这些遗物对于了解古人类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第3层我们发现了完整的石磨盘。在T5发掘区第4层,我们发现了数个直径10~20 厘米、深度5~20 厘米不等的近圆形遗迹,在约20 平方米范围内呈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根据民族学资料推测其很可能是一种临时建筑遗迹。这些遗迹具体是什么,还需要对其土壤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化验分析。

8月2日,鸽子山遗址发掘工作正式结束,考古队员对探坑拍照后进行保护性掩埋。我们将第四层发现的遗迹周围用沙袋围起来,在整个遗址铺上一层塑料布,然后用沙土进行掩埋。

地层与遗存

整个发掘过程持续了两个月,我们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将文化层发掘完毕,并根据沉积物性质在东侧剖面将遗址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5层。

1层:约4 米现代工程扰动层,杂色砂土,出土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和装饰品等。

2层 :0~0.45 米灰色细砂 ;0.45~0.65 米白色条带状细砂,质地较坚硬;0.65~1 米细砂中含有黄褐色铁锈斑及灰烬;1~1.2 米灰色细砂,部分含植物根系,石制品多出土于该层底部1.2~1.3 米深处。该层顶部和底部OSL(光释光) 测年结果分别为距今4900和4800年。

3层:黄色细砂,约2 米厚,含大量锈斑和植物根孔,下部出土较多石制品,也有一些火塘和灰烬遗迹。14C 测年结果显示其时代约为距今1万年。

4层 :灰褐色细砂层,约 1.5~1.8 米厚, 含有一些植物根系,出土大量石器、动物化石、装饰品以及火塘遗迹,底部有泉眼涌水。14C 测年结果显示其时代约为距今1.2~1.1万年。

5层:红褐色砂砾石层,厚约0.2~0.4 米,无文化遗物。

在鸽子山遗址我们获得了约7000 件大于2厘米的石制品和超过500 件动物化石的三维坐标,另有大量以探方为单位收集的小于2 厘米的石制品(不包含细石叶产品) 数量仍在整理统计中。数十件由鸵鸟蛋皮制作而成的串珠展示了古人类高超的工艺和精致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几件直径不足2 毫米的串珠成为此次发掘的一个重要收获,其制作工艺、使用方式及所反映的古人类技能和认知能力仍需进一步研究。水筛收集的超过500 份样品仍在整理中,已挑选出大量细石叶产品及一些装饰品残段。我们还在不同层位采集近400 件木炭标本,据此可以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为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年代学依据。另以5厘米为单位收集文化层土壤样品进行环境指标分析。

16QG10探坑

学术价值

鸽子山遗址的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区建立了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年代序列,为研究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史前人类活动及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通过系统科学的发掘,首次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石磨盘、石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贺兰尖状器,明确了这类遗物的时代属性,相关遗物的残留物分析和技术—类型分析已经展开,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这批材料可望为我们揭示当时这一地区古人类生计方式与食谱。

贺兰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中国河流外流与内流区的分水岭,是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界限,也是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界限。一直以来,该地区很少发现有完整地层序列的遗址,鸽子山第10 地点至少3 个不同时代的原地埋藏文化堆积不仅丰富了鸽子山遗址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更使其成为探讨我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文化演化、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不同区域文化特征、沙漠边缘区文化演化与史前人群活动等多个重大课题的典型地点。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彭菲博士的指导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遗物古人类遗迹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新乐上层文化用火遗迹浅析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枕上千秋
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类都是谁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抗日老兵梁焜益世纪老人遗物的鉴辨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山东省青州市南王孔发现古人类栖居洞穴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