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11刘长卫
刘长卫
【关键词】 物理教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0—0113—01
微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后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在进行课前预习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提炼出物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更为直观的动态表达,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光的直线传播”是学生接触到光学的第一个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必备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因此,微课视频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微课视频完成后,教师可以上传到QQ等网络平台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为物理课堂教学节省很多时间。
二、微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微课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自然现象进行微课视频的设计,进而活化物理教学内容,提高物理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思考,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的教学重点为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而教学重点则是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以此为依据,教师要在学生用音叉、鼓、锣等声音器材感受声音产生时伴随的现象后,播放微课视频,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解释声音产生的现象,并展示物理声音传播实验。即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而在真空中无法进行传播,进而帮助学生归纳出声音产生所需要的条件,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含义。同时透过声音传播中引发振动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声波形式,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初中物理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学生对一个物理知识点了解得不够深入,会影响学生对下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对此,教师要把物理知识点、物理实验要点以及规律探究等内容以微课为载体进行呈现。除了在课堂中运用,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视频内容,以便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从而加深对教学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对此,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播放滑板车运动视频,并提出问题:“滑板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施加动力,滑板车还会继续运动吗?为什么最终要停下来?”之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滑板车的运动过程,并带领学生进入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分别用毛巾、棉布和木板,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填入表中。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要改变哪些条件?要注意观察什么?”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进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与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合理利用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实现物理教学的高效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