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7-12-11唐占霞

甘肃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生活情境提问

唐占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观念;生活情境;提问;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101—01

生活离不开数学 ,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只为了教而教, 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是枯燥的、冷冰冰的,他们就会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 “ 现实意义 ” 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乐学、会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点拨、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把教育放在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下,使教学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和期待,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会理解学生的成长性,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迎接挑战、打破常规。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与改正上,從而使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生活气息。

二、创设生活情境是基本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他们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一节内容时,笔者引用了这样一个典型的生活实例,买门票:大人门票一个人40元,小学生一个人20元。如果人数超过50人,那么票价一律30元。一所小学教师15人,学生100人,问怎么购票比较合算?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过实践,找到最划算的买票方式,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是重要方式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余数”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孔融让梨这个学生都熟悉的故事,融入相关的知识。如果孔融有10个梨,他要分给3个人要怎么分?要分给4个人要怎么分等等。这个时候,学生肯定会用除法,但是他们也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数都不能整除,都会余下数字。这个时候很自然地引出了余数这节内容。在学生认识并大概了解了余数这个概念时,再讲有关余数的内容,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关键环节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习了“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生活情境提问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