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
2017-12-11鱼秉堂
鱼秉堂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效率;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0—0098—01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么,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而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教学“第几”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边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师生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教学乐园。
2. 组织操作活动,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操作能力。
比如,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时,笔者安排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此过程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实践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将学生从枯燥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学生统计全班学生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仅如此,学生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三、激励措施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可以是这样的:
1.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教师都要及时进行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写工整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比较新颖,教师都要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 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结合这一特点,笔者就常常画些小图片,买些动物橡皮擦,奖励给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 把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个小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