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7-12-11牛劝军

甘肃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求知欲质疑

牛劝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求知欲;质疑;求异;

创新;想象

【中圖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96—01

语文思维的特性在于形象性,形象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途径和基础。语文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最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人在教学中尝试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激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不会自然孕育,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营造教学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课文学生很容易读懂,但如果教师开头连连抛出几个问题,那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提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急切地期待下文,这样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

二、鼓励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如,阅读“羚羊木雕”一文时,学生发出疑问:妈妈明明说羚羊木雕是我的,那我就有权决定把它送给谁,为什么妈妈一听说我把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她脸色就变了?并且还要我要回来?我不要,行不行?随着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烈。这样,借助问题促进探索,借助探索促进发现,借助发现促进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阅读《羚羊木雕》时,教师问学生:妈妈让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的行为对不对?有的说应该要回来,有的说不应该要回来……教师追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事件的不同性质,思考更好的处理方法,并思考在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四、促进创造意识

心理学表明,定势思维人人存在,它是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教学中最容易形成的定式点,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意识、创新精神的生成。

1. 转换角度,逆向思维。教师可以抓住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变更思维的角度,进行反向思维。如,阅读《羚羊飞渡》一文时,可以这样引导:斑羚群被猎人追赶到悬崖边,如果不是结对跳过山涧,那结果会怎样?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如果不是跳过山涧,它们就会遭受灭群的可能,所以结对跳过山涧是羚羊群得救的唯一方法,从这里体会到,中老斑羚们为了种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可敬精神。

2. 标新立异,批判思维。教师可抓住思维训练点,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批判性思维。如,阅读《陈太丘与友期》时,父亲的朋友感到羞愧,便从车上下来,向更远方握手,“元方入门不顾”。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是否无理取闹,为什么?这样让学生认识到前面元方反驳“友人”时,他是个懂礼仪、识礼数、聪明机智的小孩。但当别人知错了,他却不给别人改过的机会,这一点是不可取的。

五、丰富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无论是再创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让学生说说如果船上的那个人不是于勒叔叔,那后来的故事会怎样呢?如果你是于勒?你又会怎么办呢?学生们纷纷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总之,教师应加强学生对思维品质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猜测,突破常规,尽可能独立、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要及时发现,给予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求知欲质疑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