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模式的运用及分析

2017-12-11李梅芳

关键词:兴趣教学初中体育运用

李梅芳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提高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体育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初中体育学科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将体育运动培养成终身兴趣。兴趣教学模式是为学生创设积极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发散思维,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单一的体育课程学习不能引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兴趣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在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兴趣教学模式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意义,是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手段。本文总结兴趣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作用,分析了兴趣教学模式的运用方式,力图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兴趣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070-01

0

1.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作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兴趣教学模式具有较为鲜明的优势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运动综合能力等。实践证明,兴趣教学模式能够完成素质教育对于初中体育的要求,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教学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更容易产生运动的兴趣。例如,教师能够通过让学生观看体育节目、奥运会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所传递出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欣赏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和高超的运动技巧,让学生能发现体育项目的魅力之处,引导学生体会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而创设更符合学生实际、贴合学生现状的兴趣教学内容。在兴趣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容易调动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展现出来,改变学生不愿参与、被动参与的接受形式,强化对初中生体育锻炼课程的训练模式,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体育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学生更容易对体育课程产生好感。体育活动也能够更好的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开展有目的性的引导,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体育兴趣点。

2.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2.1开展合作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很多体育锻炼都需要相互合作,如球类运动、接力赛跑等,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乏需要学生相互配合的项目,教师可以以此决定兴趣教学的模式,建立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为学生分组开展体育锻炼。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有自由选择运动项目的机会,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引导学生参与合乎自身素养的运动项目。兴趣小组拥有同样的爱好,更容易建立队友感情,并能在合作中相互合作和影响,共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让学生拥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多种文化,培养综合素养。

2.2丰富兴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不断增强体育素养,提升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兴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富有新意的教学内容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不擅长、不喜欢体育学科的学生而言,丰富的教学内容更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在开始活动前,教师不仅需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器材准备、游戏环节设计等准备工作,还可以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设计方案让学生表决,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方案,并阐述方案的设计重点和设计目标。例如,可以展开飞镖游戏,根据学生的投掷结果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多元化的教学准备活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储备量,也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变成兴趣教学的主人。体育课应经常改变课程的教学结构,组织形式应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要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竞赛法、游戏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切忌过多的干预,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参与、自己评估,将游戏与锻炼相结合,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3贴合学生性格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培养个性的阶段,通常都具有不同的个性需求。体现在体育教学上,就是学生所喜欢项目的区别。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需求,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也适合自己的运动。在繁忙的学习中,体育教学活动应当成为学生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科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享受体育运动中的快乐,并在锻炼中获得成就感。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进而拉近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再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初中生身心发育处于关键阶段,青春期更有可能产生更多身心上的问题,教师如能够为学生做好引导教学,就能让学生更了解自身情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色,鼓励其参加体育锻炼。例如,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练习单杠、跳马等。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练习健美操、短跑等,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将兴趣教学运用到具体的体育实践中去。完成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初中体育学科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侍汉军.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20):141.

[2]高全亮.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2(8):12-13.

[3]韩宝龙.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学周刊,2015(01):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初中体育运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