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2-11邓正荣
邓正荣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问题;存在;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84—01
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各国课程标准中都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置于重要位置。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也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换。“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恰好能促进这种转换,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这绝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弄清楚这其中变化的实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应用题教学宝贵、成功的经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师对教学理念把握不准,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质领会不清,使得解决问题教学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1. 过程的程式化和传统化。在传统教学中,总是先教师讲学生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权力,也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此类问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也同样存在。
2.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解决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那么,教学的内容就要紧扣教材,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和实际生活脱轨。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接轨。
3.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思路进行思考,完全忽视了课堂生成,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在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单一,缺乏创新,继而导致解题思路的狭隘和单一。
二、对策
1. 选择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是小学生真正接触数学,集中、统一、有序地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个学习数学的初步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入手,巧创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例如,教学“四则运算的加减法”时,笔者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去水果摊买苹果,一个苹果一元钱,他买了7個,回家后奶奶说太多了,让他退掉2个,小明听了奶奶的话就去退了2个。同学们想想,小明到底买了几个苹果,用了多少钱呢?”然后,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明、水果摊主、奶奶的角色,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不但准确地掌握了四则运算,而且还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当然,还要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创新教学方法,使之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比如,教学题目:“小花和小乐做数学题,题目是‘5 + 6×4 = ?小花得出的答案是44,小乐得出的答案是29,请问谁的答案正确,为什么?”笔者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答案29是正确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弄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四则运算中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 重视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经历的解决几个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允许并鼓励他们发表意见,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案,以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解决问题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实践证明,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