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
2017-12-11杨晓涵
杨晓涵
【关键词】 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内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76—01
近年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一股热潮。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方式指明了道路。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加以落实,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领域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教师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转变评价方式等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内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我国在研究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义的基础上,明确界定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真实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二、如何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素质?有人说,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素质教育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和活动中。以学生的素养不断进阶提升为目标,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借此激发学生志趣,引导学生制订生涯规划,形成自我修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就必须执行好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只有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才能将核心素养落实。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就知识点讲解知识点的做法,使得学生无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构建思维体系,无法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一讲,立刻就会;学生一做,马上出错。这就是忽略了知识间联系,忽视了学习知识的整体性造成的。结构化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引导学生用“整体性、条理性、系统性”的思维去理解和建构知识,获得智慧的。人的核心素养是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多种才能综合而成的。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设计有思维梯度、思维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要学会有效地接纳和利用,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科学制订教学目标,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年龄、个性、真实兴趣、学习风格、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等各项要素。课堂教学目标要包括不同学习领域的目标,如认知、情感、能力等领域的目标,要符合语言素质与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的要求。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可选择性、可调整性,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又明确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保证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又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教材等所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因为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通常是基于全国情况而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涉及教材设计的学习内容的全面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更要包括语言运用目标,这也是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现在很多老师设计的目标中没有语言运用目标,或者运用目标不真实。为此,我们所设置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上是可以操作的,是可以实施的,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的,这种得到体现可能是在某一个单元的程序中,在一节课的程序中,甚至在一个活动过程中,它都能够体现出来。前面说目标的具体性和目标的明确性都是具体目标设计的可行性的一个保障,但是仅仅具体、明确还不能完全保障目标的可行性。具体目标应当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在某一阶段中发生或促成的显性行动。可行性的关键因素在于把目标行为化。学生做什么,同时告訴教师为了学生做这些活动,而教师应该做什么。只有这二者都满足,才具有可行性。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