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化工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2017-12-11阳科

中国经贸 2017年23期
关键词:化工装备专利

阳科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能扩充,促进了化工装备制造行业的大力发展,形成了了门类比较齐全,规格品种基本满足需求的新局面,部分产品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十三五”能源规划又给国内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化工装备制造业仍然存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缺乏世界名牌和核心产品

中国的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是专业型、中小型的化工机械制造企业,行业影响力仅限于国内,缺乏知名的世界品牌。中国的制造企业太缺乏像“华为”这种世界品牌的跨国企业,而化工装备行业更是如此,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一味地血拼价格,导致行业进入恶性循环。化工装备行业如何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竞争上升到品牌和服务的竞争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要从单纯生产型向现代生产服务型转变,企业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努力提高核心競争力。对于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品牌即产品,即精品项目和制造业绩。中国的化工装备产品,目前只能满足基本的项目建设需求,高端产品、重要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几乎还依赖进口。国内设计院和化工厂也迷信进口,例如,气化炉的厚壁板材(100mm以上)国内舞阳钢厂也能制造,但大多数项目气化炉的板材还是选择德国迪林根和日本神钢制造。

二、缺少专利保护和标准制订

据了解,石油化工、煤化工工艺的开发周期比较长,中国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缺乏,专利数量不多,无论化工动设备领域还是静设备压力容器及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方面,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专利数量均超过中国。此外,由于专利申请量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专利数量增多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中国的大部分专利为实用新型,发明型专利很少。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如国外,专利“抄袭”严重,设计院和制造厂疏忽对专利图纸的保护,图纸流落出去稍作修改,就巧妙“规避”了专利。例如,气化炉领域,就出现了盈德“清华炉”和“晋华炉”的技术纠纷,“科林炉”、“金重炉”和“沈鼓炉”结构上无比相似。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更加导致企业不注重创新和研究。

中国的大多数国家标准还低于ASME标准和其他国际标准,中国的化工装备企业在国际标准界缺乏话语权,这样的“不对称”竞争,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化工装备制造企业的进步。作为工业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大国,中国应尽快参与到化工装备国际标准的制订中来。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尽快制订成国标,加快主导产品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要国家主导、企业参与,逐步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产业集中度不高

化工装备制造企业不了解化工厂的工艺流程,对用户的工艺开发研究难以跟踪,不能开展针对性的设备制造研究。化工工艺与装备制造环节相脱节,阻碍了化工装备国产化的步伐。目前化工装备行业宏观调控做得不好,低水平、不合理的重复投资建设占用了大量资金,行业恶性竞争比较严重,产业集中度低,大型龙头企业少,中国目前缺少像林德、液空这样的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化工成套装备市场几乎让外商垄断。化工装备制造准入门槛很低,中小型化机厂太多,过多产品粗质低廉,近期很多化工厂频发安全事故也是近些年恶性竞争的结果。其实化工装备产品大多属于国家监管的特种设备,理应提高技术门槛和产业集中度,让制造厂更加专注与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四、复合型人才短缺

中国的理工科教育大多继承“前苏联”的办学体制,专业分工过细,理科(基础研究)与工科(工程应用)脱节;中国的化工装备制造业本身也是割裂的,锅炉厂专注于锅炉本体制造,化机厂专注与压力容器制造,压缩机厂专注于压缩机的制造,而忽略了成套技术的发展。此外,大型制造厂的技术分工太细,搞设计对工艺缺乏了解,搞工艺的对质检缺乏了解,搞质检的对材料缺乏了解,采购、生产环节更是专人负责,不注重对销售、采购、设计、工艺、检验和制造全流程熟悉的多能人才的培养。总体上中国装备制造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从经营管理层面来看,缺少具有预见力的领军人物以及高水平研发、市场开拓、财务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从员工队伍层面来看,存在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性技工少,单一技能的技工多,多能性技工少的现象,影响产业技术实力的提升。

五、智能化水平较低

中国化工装备制造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低,智能化制造存在短板。大量工厂仍处于简单的工业2.0到工业3.0过渡阶段,各地区间、各行业间以及各企业之间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虽然一些公司及企业已经进行智能化探索,但智能化的软硬件缺乏自主研发技术,高端传感器、重要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在大数据推动数字和流程整合转型方面落后全球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无论是在高档数控机床运用领域和焊接机器人运用领域,还是在互联网技术和“3D打印”领域,中国的化工装备制造企业还未普及或运用,这也间接影响了中国化工装备制造行业的产品质量。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蓝图已经展开,面向广阔的市场和未知的机遇,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将面临发达国家的知名品牌企业和新兴国家廉价劳动工厂的双重夹击,如何从中突围,是中国化工装备人需要积极努力的。因此,国家既要加大国家层面的科技投入,又要发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中国化工装备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要以央企合并重组为契机,通过资产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拥有“中国芯”的世界知名企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工装备专利
港警新装备
学生作品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