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探索

2017-12-11孙小荣

甘肃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表达积累训练

孙小荣

【关键词】 读写并重;习作;表达;积累;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44—01

国家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难写,教师难教。为此,笔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引导内心情感体验,激发语言表达需求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就是学生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语、想抒发的情感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小学作文教学,本质上就是引导小学生“乐于表达”和“善于表达”的过程。其中,“乐于表达”是“善于表达”的前提与基础,“善于表达”是“乐于表达”的目标与追求。

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乐于表达”尤为关键。这里的“乐”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草木虫鱼、日月山河、生活小事等,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视角强化引导和体验;二是这种体验累积到了一定的厚度与浓度,教师要鼓励激发儿童将其用言语呈现出来,与他人分享,并在分享中体验到另一种被他人认可、欣赏的内心情感。由此可见,“乐于表达”中,小学生的“兴趣”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承上”是指体验到生活世界的“有趣”,“启下”是指体会到言语表达与情感分享的“有趣”。为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降低习作坡度,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就必然进一步高度重视“口语交际”与“情感共享”的训练,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其情感表达的能力。长期坚持,学生会对生活产生兴趣,进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二、注重鲜活素材积累,抓好閱读与书写训练

引导内心情感体验,激发语言表达需求,其基本物质载体在于鲜活素材。整体来看,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向生活要素材。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多倡导学生写作文要走进生活,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不要凭空捏造和虚构,注重内心情感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顺畅。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随时观察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身边人的言行举止,亲自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心灵感受,并及时通过写日记或小练笔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等,又可以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还可以在语言训练中积累写作材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的作文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名家,走进经典,通过阅读拓展素材。如,学习《鸟的天堂》《桂林山水》,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并能熟读成诵,模仿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写一下周围熟悉的某一处景点,表达出对这一景物的喜爱之情。要关注课外阅读积累。积极倡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以读促思,以读促写。

三、变革作文讲评方式,多方激活写作意愿

小学生作文仅仅是一种练习,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作文讲评尤为重要。因为讲评不仅是对学生写作水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师生情感体验的交汇与交流。

因此,作文讲评要肯定成绩,热情表扬,慎重批评,指点迷津,变革传统方式,提倡多样化的评议,如,可以采用以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板报展评、诵读品评等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激活学生的写作意愿和表达热情。进一步讲,教师在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时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在作文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点,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表扬肯定,会感到由衷的欢乐与自信,学生从自己的习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下次会更加努力。如果学生的作文总是不及格,或总是被教师批评,学生会慢慢地失去自信,失去兴趣。只有学生们写作时敢写、爱写、会写,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我心抒我情”,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总之,学生写作不仅要着重提高语文能力,还要特别重视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当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自由写作,那么小学作文教学工作也将会成为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

编辑:张慧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达积累训练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