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描基础——物的质感表现

2017-12-11谭佳怀

参花(上) 2017年12期

摘要:素描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大一的必修基础课程,针对专业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物的造型方法、空间透视关系、物的质感表现与人物的结构造型。重点提升造型能力与质感的打造能力,能够整体构图画面,也能够深入刻画细节,做到张弛有度,掌握绘图节奏。

关键词:素描基础 物的质感 表现方法

素描是一切造型之母。素描写生中,石膏、陶器、金属、麻质、玻璃等都可能成为绘画中表现的对象。不同材质的表达需要不同的表现方法。绘画者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体会到各种材质的差别,并将其再现于纸上。与石膏像相比,金属、玻璃等材质对光线变化更为敏感,调子节奏时起时伏,变化异常,并且通常物体的亮部会变为高光。再比如,麻质材料的调子变化也十分丰富,但相对于玻璃与金属,因其固有色、质地和吸收光线的差异,明暗反差就相对较弱。

笔者认为,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开设素描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进行素描绘画练习的目的与所选择的专业息息相关。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讲究设计中的空间布局、透视关系。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物体的透视、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在素描课程中重点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而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素描学习的重点会更靠近设计素描概念,更多地去练习学生的造型能力、材质表达能力和物与人的变化的能力。针对学习目标的不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设置的学习项目也就不同了。

常见的素描表现方式有两种:结构素描与调子素描。前者注重空间、透视、虚实用线条来进行概括。调子素描,是在结构素描的基础上将对象通过排线表现光线、明暗、对比。

我们以一个老树根写生为例,一起来看看物体质感表现的步骤与相关注意点。首先,我们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概括形体造型、观察光线来源方向、确定整体的构图等。木的材质属于感光度较弱的绘画对象。这一类对象质地粗糙,反射光不强,高光也不明显,明暗变化规律显示比较全面。在绘画中表现这样的物体时,在完成造型草稿后,易于用比较软的铅笔以粗松的线条铺大色调,辅助揉磨,做其较为软、糙的质感。画重色调的时候,要层次逐渐加重,切忌用力过猛,反而造成过于结实的笔触在画面上产生了不必要的铅笔亮光质感。甚至一些较为靠前的纹理走势,笔触要尽量顺着木质到纹理进行绘制,边绘制边调整整体造型。

而对于感光度较高的物体,特别是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光性强的对象。高光、反光明显,最重的会出现环境的具体形状,绘画的时候不能将其忽略。这类物体在表现的过程中,一般用较软的铅笔铺设大调子。然后用较硬的铅笔刻画细节,表现出比较紧密的质感,如陶瓷罐子。

玻璃制品与金属器皿类的物品,光洁度很高、有透光性或者反光性很强的特点。玻璃制品的高光多出现在转折处,物的透光或者反光程度受环境的影响,色度的变化非常微妙。高光周围往往也略重于暗面。混合所有过度素描的调子,利用可塑橡皮捏出尖,用它来提升玻璃的高亮区域。在出现面接合的地方可能会有违背“黑白灰”规律的“极黑处紧邻极亮处”的点出现;平行棱角会以看似整齐实则有角度差异的方式折射其遮挡的事物;平行棱角会以看似整齐实则有角度差异的方式折射其遮挡的事物;透视越大的地方明度越暗,如杯口,兩侧看上去总是要黑一点;大的分面上很干脆,小的又可以很细微,把小而细的亮面留出来会显得很细致;投影中可能会出现折射的极亮面,离玻璃本身越近明度越高,但高不过玻璃本身的最亮面。

光洁度高的金属物体,对光具有高反射性,对于光源和环境中的光线都有充分的反射能力,所以亮部或者暗部都有可能出现高光,它的形状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仍然是光源的放光最强。从整体上讲,它仍然有一般意义上的明暗规律。

物的质感表达也是素描课程中一个较为关键的练习项目,注重培养作者沉下心来认真观察的习惯。当你对画面进行整体把控的时候,一定要有软、硬、饱满、干瘪、粗糙、光滑的意识,这决定了排线力度、方向,饱满程度。下笔的时候,看清楚高光的形状位置、反光的形状位置,明暗交界线的形状位置,重灰面、浅灰面的形状位置等等信息,想清楚是使用揉、擦、排线松还是排线紧,用什么样的力度和什么方向去绘制或揉擦,来打造质感。如果能惯性地把每一个色块从整体中剥离开来看的时候,并在明度上形成层次对比,同时又能把这些小块的色块统一到一个大面积上,用擦揉拍打等辅助手法形成虚实变化,质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切忌避免经常忘我地进行细节的打造,只是为了抠细节而抠细节,画完以后质感反而毫无体现。

总体来说,想要获取更为写实的物的质感,需要反复练习色调的控制力。可以通过对大师作品的临摹,感受好作品是如何实现色调控制的。另外,不仅仅是大面积的铺色,色调控制,还包含了每一根线条的轻重缓急,都是创造整体色调控制的较为关键的地方。

(作者简介:谭佳怀,女,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