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12-11赵瑞芬
赵瑞芬
【摘 要】对于五年一贯制及现代学徒制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本文创新性的提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岗位引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分段培养、工学交替、弹性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为其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指导下,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纷纷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但从总体上而言,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加之许多学校仓促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与培养机制的对接不严密,造成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粗放、人才培养质量低下等问题,致使大部分五年一贯制的中职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校成效不高。
而近几年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与突破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源于瑞士“新型学徒制”,并由德国“双元制”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在德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与国家崛起的“秘密武器”。
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属于创新的尝试,国内的中高职院校尚无类似的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研究的意义
“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由于前3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后2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分别在不同学校进行,要解决中高职教育相互贯通和有机衔接问题,应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效解决两学制的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若能引入现代学徒制,通过企业一线的技术需求及岗位需求,来引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确定培养目标,做好课程与技能培养的衔接,重点突出人才类型的“技能性、专业性、多样性”三大特征。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帮助。
同时,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又要安排较多时间完成企业的实习,对于3年制的高职或中职类院校来说,在课程的安排时间上会显得特别紧张。但若安排在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 研究的内容
2.1 探索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自优势,探索建立起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围绕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系统设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目标框架,系统推进“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双身份管理”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首先,要建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共同选用及编写专业教材、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共同制定和实施考核评价标准、共同选聘和培养教师以及统筹共建共享实训实习基地的双主体育人的工作机制,并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中加以落实。其次,建立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导师教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知识传授、企业导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优势,提高育人质量。第三,建立校内班级与企业班组“双班主任”管理以及学生—学徒分段式的“双身份”管理的工作机制,积极营造融合企业文化的班级氛围,将企业发展历程、管理制度、产品图片等内容作为教室布置素材,增强学徒的企业归属感。第四,建立人才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对接机制。探索构建企业全程指导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使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有效对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和用人计划。
2.2 建立“岗位引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围绕职业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要求,统筹校企双方在人力、实训设备、实践场所、實习岗位、教学资源库、项目案例库等教学条件资源,共同制定学徒班人才培养的目标,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共同开发岗位工作内容和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方案,最终建立起“岗位引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2.3 推动“分段培养、工学交替、弹性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依照“加强职业素养、突出实践技能、关注创新能力”的理念,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划分为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和准员工四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实施学习实习交叉融合、学生学徒灵活转换、教师师傅共同指导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每一个阶段采取按需安排教学内容、按需安排实习时间、按需安排教学形式的弹性教学方式,进而推动“分段培养、工学交替、弹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
2.4 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每门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预期规划的教学目标,由校企双方的教师、工程师共同商讨、明确其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分析其岗位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结合相应的企业资格证书标准,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技能点和知识点,并以此建立课程标准和考核方案。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精心设计每一教学单元和实训任务,并根据教学情况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此外,为适应弹性教学的需要,对每门专业类课程开发2-4个弹性学习模块,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网络授课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3 结束语
现阶段,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五年一贯制订单班已经在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学徒制课程优化与学分制衔接、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就业与职业可持续发展、合作企业利益补偿等等,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3]周建辉,马玉环,张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2):51-58.
[4]刘大勇.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广东教育:职教,2012(5):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