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2017-12-11张艳
张艳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这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艺术院校要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聚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挖掘艺术院校特色德育资源,促进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因势而新,积极探索艺术院校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多下内功,打好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攻坚战,提高学生获得感。
关键词:思政课;改革创新;质量;获得感
提高学生“获得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获得感”一词是近两年的流行语。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获得感”一词迅速流行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对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来讲,改革成效的最终检验指标之一也应该是学生的“获得感”,即学生从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新的认知,提高了哪些水平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工作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自2005方案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提供了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各类平台,很大程度上调动和激发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质量,必须把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功能层面来讲,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要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拓新思路,解决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困惑、各种新问题,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所收获,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评价体系上来讲,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将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指标。但学生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既有共性的要求,又有个性的期待,要满足不同背景、不同的需要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有关部门应科学设置评价体系,优化评价要素,全面反映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因事而化,挖掘艺术特色德育资源,促进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保障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无论课堂情景多么热闹,包装多么精美,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才是目的。
要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围绕教学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对现有或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重新发掘或优化组合,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思政课教学。开发运用艺术院校特色的德育资源,提高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艺术院校提高学生“获得感”的必由之路。
1.挖掘艺术类特色德育资源是沟通两种话语体系,实现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前提
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学情出发,以学生为本。艺术院校的大学生除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共性的一些特点外,由于成长经历、专业特点、文化基础、思想观念、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他们专业为上,高度重视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奔放、追求时尚、情感丰富、擅长感性思维,不擅长理论学习和抽象思维等。贴近他们的专业和生活挖掘德育资源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搭建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两种话语体系沟通的桥梁,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挖掘艺术类特色德育资源,从专业课和思政课不同角度融入学生教育,促进专业教学和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
艺术类大学生重情感、轻逻辑,“拒斥‘大部头和纯理论,根本无法享受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推理乐趣”,[1]学生更喜欢形象的、具体的和故事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必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把握教材基本内容和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艺术类特色德育资源,把规范的教材体系创造性地转换为生动的教学体系,可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理性认知。由于对专业的热爱,学生们对艺术名家非常崇拜。许多艺术家在取得专业成就的同时,其优秀的个人品德素养也为世人称道,如吴晓邦、戴爱莲、彭松、贾作光等老艺术家,奥运英雄、青年舞蹈家刘岩,著名的舞蹈编导张继钢、陈维亚、杨丽萍等为国家、为舞蹈、为艺术谱写了感人的篇章,取得了杰出成就,在他们身上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也是我们常用的资源,如中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复兴之路》等展现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奋斗的光辉历程。经典舞剧古典舞《黄河》、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黄河赋》、舞剧《红船启航》、舞蹈诗《长征》等都体现了编导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关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奋进、昂扬的精神。这些经典作品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课堂上对相关历史的讲解和阐释,让学生又一次得到精神的洗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理论的学习更加入脑入心。
从专业课教学来讲,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至深且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是艺术院校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必要选择。从专业课入手,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育人的资源,通过专业教学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對学生的价值引导,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使同向同行落到实处,高校还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同时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如通过立项支持、绩效考核等,切实保障同向同行收到实效。
3.搭建平台,以专业课教师言传身教的优势,邀请专业名师进思政课堂endprint
校内外专业名师进思政课课堂是北京舞蹈学院思政课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已坚持多年。今年以来,依托北京市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和中国戏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几校联合,开设“艺术名家领读经典”校级选修课,邀请艺术界卓有成就的艺术名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文化发展、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结合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讲述当前中国文艺发展状况,阐释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艺术观,进一步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时而进,不断创新艺术院校特色思政课教学方法
艺术类特色德育资源固然重要,还必须因时而进,通过行之有效的特色化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转化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杜绝教师唱“独角戏”,采用“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
舞蹈艺术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表现欲望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灌输式教学方式非常不适合他们,必须采用多种手段,给学生更多“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看、说、做,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高“抬头率”。只有这样,师生思维对话,双向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走入这些未来艺术家的心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教师每节课设“时政论坛”时间,确定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国際国内重大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总结各方观点并发表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看法,并制作课件,在课堂进行展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G20峰会”“一带一路”等重大活动上,很多国家大型活动学校学生都参加演出,如G20峰会学生表演的水上芭蕾惊艳世界。让参与表演的学生在课堂上主讲,更容易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得到了极大调动,共享了信息,并从中提高了观察、分析、判断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再进行分析、总结、提升,效果较好。
2.利用新媒体让思政课教学更灵活、更时尚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运用越来越广泛,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有些学生上课时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购物、娱乐等,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加强纪律要求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因事而进、因势利导,让各种新媒体的优势为我所用,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视频”“微电影”“微创作”“微课堂”等手段,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进行对理论的学习、实践、宣传和总结,让思想理论的学习“活起来”。这既避免了师生对立,又拓宽了学生学习教育渠道,提高学生“获得感”。
因势而新,积极探索艺术院校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使思政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近几年,学校根据学生特点,探索形成了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本科生思政课实践教学“4+2”模式。四个模块包括参观考察、竞赛创新、社会服务、成才励志,穿插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两个活动:一个是暑期社会观察,另一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创作思政实践课”。暑期社会观察活动目前已运行5年,思政课教师和学工队伍共建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全体学生参与。学生提交的社会观察报告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注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如舞蹈素质教育、舞蹈培训、剧场调研、广场舞状况调研等。在每年北京市委教工委组织的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评选中,学校先后有3位学生获得一等奖,5位学生获得二等奖,30多位学生获得北京团市委评选的高校学生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实践成果等奖项。
2016年,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创作思政实践课”,探索新的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形式。该课程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之与艺术专业相结合,意在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课知识和艺术专业相结合,在教师团队指导下编创、表演、复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创作、表演过程中学习、感悟、锻炼、成长,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积极性,提高了获得感。总之,在北京舞蹈学院追求世界一流的过程中,学校将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努力奉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宏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S2) :58-61.
(作者单位:北京舞蹈学院思政部)
[责任编辑:翟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