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古诗文学精华,学会积累运用

2017-12-11陈瑞琼

关键词:古诗文

陈瑞琼

【摘要】 我国古诗文语言佳句层出不穷,流传千古。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朗读传情,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直面经典,教出古诗文的诗情画意,把学生领入诗的意境,让学生在背诵感悟中理解意蕴,领略古诗文的魅力精华独到之处。部编本教材的编写,一个明显特色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探索研究古诗文新颖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关键词】 古诗文 直面经典 感悟诗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005-01

0

古诗文学精华,是世界文学艺林的一枝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描绘的意境,言简意赅,脍炙人口的佳句千古流传。想象诗句的意境,体味词句表达的出神入化,从中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是学习的重点。学以致用,学生课外收集相对应的古诗词,背诵积累运用,还可学习仿写诗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创作的意境在心中再现。引领学生潜心理解经典,吟咏古诗文,不断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一、营造氛围,直面经典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课前布置收集相关的诗句,如学习《春日》,可收集关于写春天的诗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述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领学生走进描绘春天,进入不同风格、不同手法表达赞美春天的古诗文天地,通过读、背,从欣赏角度,赏识意境美等的学习方式,融会理解经典古诗文的文学智慧。

三年级入选描写名胜古迹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显得比较容易理解。诗句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景物,使读者感到意趣横生,回味无穷。例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用信息技术呈现“水光潋滟”的晴天西湖、“山色空蒙”的雨天西湖,展现相关的景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引导学生联想翩翩,述说景象特点,以欣赏的角度去学习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自然顺畅,体会用词选词之独特美,想象到作者把周围的自然环境与西湖融为一体,这耐人寻味的意蕴往往让人意犹未尽。

二、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教学三年下册入选教材的古诗文,让学生学会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析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可借助ppt出示阅读提示,可让学生借助图解字典进行自学,可分组讨论诗句、词的意思。

如《春日》引导学生把古诗下的注释词:胜日、泗水、光景、等闲词的意思放回到诗句中,看看能否把诗的大意说出。当然,有的学生是说不到位的,解决方法一引导学生想象诗描绘的画面。师:既然是一首春游诗,作者见到哪些景物?遇到写景诗的教学,一般先从景观入手,如:天气怎样?生:风和日丽。师:用诗中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生:胜日。想象一下,作者见到的景象有多美?这样让学生敞开思路,活跃学生的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诗词文化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兴致勃勃。想象画面,学生通过所感受的语言形象,体会语句表达的精炼。

解决方法二进入同类诗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出示经过挑选的诗文,如: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⑶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因古文用词与现今词语语义存在差别,出示PPT让学生说说:侧畔、鸟逾白、花欲燃词语的意思。欲燃一词把百花争艳、百花齐放的情境写活了。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节奏美,要带着表情朗读。

三、配乐吟诵,体味诗韵

诗句平仄对应,读起来节奏感,配乐吟诵,读到描写静态的诗句,语气要放缓,节奏要读得平稳;读到描写静态的诗句,语气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读出景物活灵活现的感受。通过控制字、词读的快慢、读音的高低,让人感受到诗句的美,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是高兴、是伤感、还是忧愁。是忧愁的,读的音调要低沉点,是高兴的,读的节奏可渲染点快乐的语调。配乐吟诵,用音乐来营造高兴、伤感、忧愁各种氛围,确定读的主调,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意境感受。《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日》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注意提点学生读时要读出词性相对的特点,如鸟逾白对花欲燃,读的时候鸟与逾白之间要有所停顿,声音缓延而不断。花与欲燃之间要有所停顿,声音缓延而不断。

四、适度解读,有效拓展

对于浅显易懂的诗句,让学生述说大意。对于含有难以理解词语的诗句,老师适度解读,让学生查阅学习工具,学会自学理解。例如三年下册语文园地七的日积月累,入选简短每半句五个字的表现友谊名句。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如:老师出示以下补充诗句,开阔学生的视野。①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④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⑤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诗句大意让学生自己述说,在背诵中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佳句,语句平仄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的规律特点。

学生对于使用激趣、动情朗诵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喜欢,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在以读动情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在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写的景物、场景特点,借助旅游体验,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主动去欣赏诗作,去理解诗意,去探知诗境。

积累——感悟——拓展,积累从课内外开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古诗词的重难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来体现古诗文的声调之美、节奏之美、音律之美。指导学生学写诗句,按照从模仿开始,逐步增加自身的创作成分训练,开始时仿写的成分可以多点,然后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在古詩文学习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文
沿溪完小:古诗文比赛强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由看图诠释到创编现代文:高效记忆古诗文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
酬赠之作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初中古诗文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