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体育竞技怎么玩
2017-12-11YAYA
YAYA
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不同,中国古代的体育竞技强调的是娱乐性、游戏性和仪式性。
随着竞技项目的流传和推广,那些起初用于冷兵器军事力量、技能训练的体育竞技,许多都演变成了节日庆典的表演项目和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
射箭
射箭行为出现在史前时代。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石镞,说明弓箭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出现。周代箭术被列入教育内容之一,作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竞技游戏,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把射箭和骑行结合在一起作为军事训练项目。射箭运动在古代不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可见在当时的贵族阶层,射箭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日常娱乐活动。
后来随着清代中后期西方火器的普及,射箭逐渐从军事领域退出,演变成纯粹的競技类项目。
竞渡
竞渡在中国古代属于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并且仅在特定的节日期间举行。
龙舟竞渡在中国不仅具备运动和娱乐因素,更有祈福的含义。多数地区在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俗称“起龙”),祭过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南地区则在竞渡前要前往妈祖庙祭拜。
关于竞渡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屈原。据说在端午时节举行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屈原,而在水上击鼓鸣锣则是为了驱赶欲吃屈原尸体的蛟龙。
角抵
相传在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一次大战中,蚩尤部落的百姓都在头上戴了假角,“以角抵人,人莫能御”。这种用头冲撞的作战方式就是角抵的最早起源。据《国语》记载,春秋末年的晋国已经有了角抵比赛。
至秦汉时期,角抵非常盛行,但当时已演变成一种带有一定表演成分的游戏活动。晋代角抵出现了另一名称——“相扑”。到了唐代,相扑、角抵两种名称并行,它们都回归到原始的力量型比拼,并且大多在军中进行。
宋代以后,相扑盛行于民间。一类是分胜负的比赛,有“打擂台”的性质,在《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中有所描写。另一类是平日在瓦舍等场所里进行的,表演性甚于竞技性。明代以后“摔跤”这一名称开始出现,清代朝廷甚至有专门机构管理相关事宜,名为“善扑营”。
举重
在古代,由于使用的器具不同,举重也称“扛鼎”“翘关”“拓关”等。
扛鼎即用手举鼎,与现代举重近似。古人崇尚力量,从战国到汉代都以扛鼎作为举重训练的方法。鼎是古代用青铜铸造的一种炊具,同时也作为古代献祭的重要礼器,更是国家政权和帝位的象征。
翘关曾是中国古代最为普及的训练力量的活动之一,就是举城门上的大木门栓。春秋时各诸侯国的都城门一般都有十四五米宽,木头门栓有几百斤重。举重者用一只手握住门栓的一端,然后举起。唐代时武则天就将翘关列为武举的科目之一。
唐代以后,举重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到宋代,出现了用石头制成的各种举重器械,《武林旧事》中就描写过举石球、掇石墩。明、清两代进行武举的力量科目考试时,用掇石替换了唐代的翘关。
蹴鞠
足球是当今最具吸引力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大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杯期间的观看人数高达20亿人次。2004年2月 4日,国际足联正式宣布:“虽然不少国家认为自己是足球的发源地,但历史学家以确切的证据表明,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汉代时期,蹴鞠规模变得很大,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较正规的蹴鞠比赛分为两队,双方各有12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的球数多少决定胜负。到了清代,蹴鞠又和溜冰结合,出现了一种“冰上蹴鞠”的活动。玩时双方数十人分位而立,各有统礼,扎一彩球并将其抛起,众人群起而争,边滑边踢球,互相追逐嬉戏。
剑术
《吴越春秋》记载了广为人知的越女论剑的故事。越女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无名少女,从小喜欢击剑,全凭个人的悟性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剑术,后来被范蠡所识,邀请她担任军中的剑术教师。
春秋、战国时期,剑已成为主要的短兵器。东汉以后,剑逐渐退出战争武器的行列,更多地转向自卫防身或作为随身配饰。它的技巧性和防身健体功能都在日益加强,善于剑术的人也备受尊敬。
佩剑、击剑和舞剑之风在元代受到极大的打击,元世祖中统四年下诏设立兵器制造局,凡私造、私藏兵器者一概处死刑。后来还规定凡汉人手执铁尺、手挝及有刃的刀剑,都要立即收缴,于是民间的击剑、舞剑活动骤然消失。
明清时期,剑术并入武术项目,成为健身的体育活动,剑也成了一种运动器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