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7-12-11陶楠
陶 楠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陶 楠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探讨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73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治护结束后,对比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中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4周后,观察组患者中存在轻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4,P<0.05)。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而且观察组患者上述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其癌因性疲乏。
肺癌;放疗;系统化护理;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
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的前列[1]。放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2]。癌因性疲乏是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常出现的症状,属于患者的主观感受。有研究结果显示,癌因性疲乏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的紧张和痛苦心理,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缺乏信心、消极被动等负性心理,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其放疗的效果[3]。因此,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4]。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对在该院接受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37例肺癌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有效地减轻其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接受放疗后出现癌因性疲乏的73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73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经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患有肺癌。2)首次接受放疗。3)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2)发生肿瘤向远处转移的情况。3)在接受放疗的过程中出现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不良反应。4)未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放疗。将这7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4例;其年龄在3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16±8.93)岁;其文化程度为:有10例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14例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13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5例;其年龄在37~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9±8.46)岁;其文化程度为:有9例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13例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14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向其讲解与肺癌及放疗相关的知识、向其介绍放疗可导致的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安抚其不良情绪等[5]。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进行系统化护理的方法如下。
1.2.1 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升他们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程度,重点向他们强调发生癌因性疲乏对放疗效果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患者,向其强调发生癌因性疲乏可增加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担心放疗效果的患者,向其强调发生癌因性疲乏可影响其治疗的效果等。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并组织放疗效果较好的病友进行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放疗的信心[6]。
1.2.2 进行积极的运动干预 护理人员向患者宣传“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鼓励其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进行运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慢走、打太极拳及深呼吸等运动。对于女性患者,护理人员可鼓励其进行练瑜伽、跳健美操及广场舞等运动。由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有氧运动的指导,并根据其耐受力确定其运动的时间和频次。一般情况下,患者每日进行运动的时间应为30~60 min,可分多次进行[7]。
1.2.3 进行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及睡眠干预 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食补,比如服用花旗参瘦肉汤、红枣黑米粥等具有补气养血、扶正固本功效的食疗方。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发生疼痛的情况。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按摩、服用止痛药等方式对其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睡眠计划,要求其按时睡觉。对于睡眠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遵医嘱为其服用催眠药物[8]。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比例,同时对比其生活质量。1)采用10分制简明癌因性疲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程度测评。由患者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选择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不存在癌因性疲乏;1~3分:表示存在轻度癌因性疲乏;4~6分:表示存在中度癌因性疲乏;7~10分:表示存在重度癌因性疲乏[9]。2)采用QLQ-C30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等维度。患者各维度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1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护理前后其生活质量的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中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中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比例的对比
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中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4周后,观察组患者中存在轻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954,P<0.05)。详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而且观察组患者上述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中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比例的对比 [n(%)]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 分,±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 分,±s)
注:a与护理前相比,P<0.05;b与对照组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整体生活质量护理前 观察组(n=37) 53.17±13.77 56.82±13.91 63.16±14.25 55.35±14.80 58.82±12.05 43.91±16.71对照组(n=36) 53.63±13.92 56.86±13.83 63.33±14.56 55.40±14.75 59.00±12.18 44.16±16.88护理后 观察组(n=37) 64.13±12.95ab 67.80±12.89ab 70.25±12.69ab 65.03±13.67ab 67.51±10.85ab 63.62±10.51ab对照组(n=36) 59.21±13.22a 60.09±13.17a 66.88±13.71a 60.76±14.12a 63.92±11.18a 56.14±13.72a
3 讨论
3.1 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在减轻其癌因性疲乏中的效果
癌因性疲乏属于负性心理状态,发生该心理不利于肺癌患者的康复[11]。肺癌患者在出现癌因性疲乏后其不良心理若未得到有效的缓解,可引发精神障碍。因此,预防并控制肺癌患者在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时秀菊[11]等人认为,对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能够为其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使其感受到来自医院、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从而使其克服负性情绪。蒋军英[12]也指出,对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专门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可提升其对治疗的认知程度,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在改善其疗效的同时有效预防其发生癌因性疲乏。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系统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存在轻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达到62.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中存在轻度癌因性疲乏患者所占的比例(仅为3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与进行常规护理相比,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显著减轻其癌因性疲乏。
3.2 对进行放疗后发生癌因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在提升其生活质量中的效果
有调查资料显示,进行放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14]。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王媛媛[15]认为,对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运动指导有利于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陈伟连[16]等人认为,系统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包含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运动锻炼、饮食指导及睡眠指导等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的护理模式。对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符合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这两项研究结果均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1]张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缓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08-209.
[2]吴英雪,陈丽贞,李燕凌.系统化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1):80-81.
[3]王小宁.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减轻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02-403.
[4]崔超,田华,李梅.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9(2):62.
[5]黄琼英,卓妍,吴秀华.同步放化疗对进展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护理需求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17-120.
[6]陈燕萍.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4):3420-3421.
[7]宫伟利.延续性自我管理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 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0):746-747.
[8]罗苑玲,程锡芳,余玲玲.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5,36(16):2476-2478.
[9]张正芳,杜洪燕.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6):719-721.
[10]Aaronson NK, Ahmedzai S,Bergmen B,et al. The European Org 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Aqu 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Use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 ials in Oncology[J]. J Nat Cancer Inst, 1993,85(5):365-376.
[11]时秀菊,陈秋英,朱丽霞.综合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69-71.
[12]蒋军英.癌因性疲乏护理对肺癌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4):185-186.
[13]侯亚.运动-睡眠-心理三联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51-52.
[14]邓学婷.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0):856-857.
[15]王媛媛.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70-271.
[16]陈伟连,董彩兰,张维婷,等.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21(11):99-100.
R473.73
B
2095-7629-(2017)19-0257-03
陶楠,女,1974年5月出生,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就职于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