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疏肝和胃饮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探讨

2017-12-11熊秀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9期
关键词:湿热型莫沙疏肝

戴 梅,熊秀萍

(常熟市中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加味疏肝和胃饮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探讨

戴 梅,熊秀萍

(常熟市中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目的:探讨用加味疏肝和胃饮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常熟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莫沙必利组(n=30)与疏肝和胃饮组(n=30)。为莫沙必利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为疏肝和胃饮组患者采用加味疏肝和胃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其各项临床症状的积分。结果:疏肝和胃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莫沙必利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嗳气、早饱、上腹胀、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有灼烧感等临床症状的积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加味疏肝和胃饮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莫沙必利片;加味疏肝和胃饮;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此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上常采用胃肠动力调节药、胃酸分泌抑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但疗效欠佳。近年来,加味疏肝和胃饮在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显现出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用加味疏肝和胃饮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笔者对在常熟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入选标准

临床表现符合《西医内科学》中规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和《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规定的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造血系统疾病。2)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疾病或精神疾病。3)合并有其他的消化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4)合并有恶性肿瘤。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病例的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常熟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莫沙必利组(n=30)与疏肝和胃饮组(n=30)。疏肝和胃饮组患者中有女18例,男12例;其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39.32±20.46)岁;其病程为4~35个月,平均病程(19.6±10.1)个月。莫沙必利组患者中有女17例,男13例;其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40.55±12.43)岁;其病程为5~39个月,平均病程(20.8±10.6)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为莫沙必利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莫沙必利片(由江苏豪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5)的用法是:口服,5 mg/次,3次/d(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用药2周。为疏肝和胃饮组患者采用加味疏肝和胃饮进行治疗。加味疏肝和胃饮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绵茵陈10 g、连翘15 g、生白芍30 g、生甘草3 g、生麦芽30 g、炒陈皮10 g、制半夏10 g、蒲公英15 g、黄芩10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2周。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和情志护理。

1.5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3]。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在95%以上。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指数为70%~95%。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疗效指数为30%~69%。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有所加重,疗效指数在30%以下。2)临床症状积分。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评价患者嗳气、上腹胀、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有烧灼感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积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疏肝和胃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莫沙必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嗳气、早饱、上腹胀、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有灼烧感等临床症状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和胃饮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嗳气、早饱、上腹胀、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有灼烧感等临床症状的积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莫沙必利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嗳气 上腹胀 早饱 餐后饱胀不适 上腹部有灼烧感疏肝和胃饮组(n=30) 治疗前 1.26±0.35 2.16±0.65 2.24±0.84 2.05±1.51 1.97±1.45治疗后 0.54±0.12*# 1.13±0.22*# 1.52±0.54* 0.89±0.43*# 0.92±0.46*#莫沙必利组(n=30) 治疗前 1.24±0.23 2.18±0.44 2.22±0.47 2.10±0.89 1.95±0.98治疗后 0.79±0.22 1.45±0.23* 1.60±0.35* 1.68±1.14* 1.56±1.02*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此病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嘈杂”、“痞满”、“胃痛”等范畴。此病的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脾不升清,胃失和降,湿浊内蕴,阻滞气机,郁久化热而致病。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从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方面入手[4]。加味疏肝和胃饮由绵茵陈、连翘、生白芍、生甘草、生麦芽、炒陈皮、制半夏、蒲公英、黄芩等组成,其中绵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生白芍具有平抑肝阳的功效,连翘和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生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炒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功效,制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生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化湿、疏肝益气、健脾养胃之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疏肝和胃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莫沙必利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嗳气、早饱、上腹胀、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有灼烧感等临床症状的积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相一致[5]。

综上所述,用加味疏肝和胃饮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1]梁列新,吴柏瑶,张法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2013,22(1):85-90.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53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易灿辉,陈彬,来要水.疏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2,29(6):542-544.

[5]赖勇,温佩仪.加味连朴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4,37(2):39-41.

R573

B

2095-7629-(2017)19-0212-02

猜你喜欢

湿热型莫沙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针灸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化疗引起的上腹部胀满52例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