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研究:本土化构念及其组合类型
2017-12-11,,
, ,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研究:本土化构念及其组合类型
严玲,阳涛,邓娇娇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互补效应能有效提升项目绩效。但在中国情境下的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中,关系治理是如何嵌入并对契约治理形成补充效应的问题尚未有明确的研究。为此,本文选取国内5个公共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访谈,利用扎根理论解析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这一构念。结果显示,该构念是由承包商选择、治理策略重点及问题防范方式3个维度构成,它们可以形成8种治理策略组合。进一步分析发现,8种治理策略组合实质上属于四种治理策略类型,即基于契约的信任型、基于信任的契约型、契约主导型和关系主导型。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治理策略的认知,为公共建设项目的合同策划提供理论依据,并促使业主完善合同的协调性条款,积极发展互信的合作氛围。
公共建设项目;关系治理;契约治理;扎根理论
1 引言
建设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二维治理机制整合所产生的互补效应已得到广泛认可[1,2],大量研究证明了建设工程合同不完备性可以通过关系治理对于参与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3]以及项目不确定性的应对[4]而得以弥补。关系治理对正式合同的制定及其执行过程的影响和支持作用愈发得到工程管理界的重视[2],建设项目中所倡导的治理策略也由单一的契约治理转向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整合的治理策略。
但是,建设项目治理机制的整合及其交互作用具有高度的情境敏感性不可忽视[5]。在中国情境下,一方面公共建设项目处于招投标制度严格、政府承诺能力有限[6]和信任缺失的宏观环境中[7],政府业主更普遍强调契约治理的重要性,而避讳甚至于限制采用关系治理机制[7],在二维治理机制框架中嵌入关系治理存在一定障碍。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普遍考虑“追求和谐”和“不丢面子”[8],非对抗性的方式成为了冲突解决时的倾向性选择,权变策略也很常见[9]。无疑,这又为关系治理的嵌入提供了条件。基于公共建设项目二维治理机制整合框架,国内治理领域的研究集中讨论了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整合和互动机理,同时聚焦于正式合同条款的设置,强调合同当事人的责权利、风险分担等条款的拟定。显然,既有研究缺乏对中国情境具体化的深入探讨,缺乏将二者整合的统一构念,未能明晰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在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中的具体交互情况,导致公共建设项目业主在中国情境下进行治理策略选择时缺乏依据,无法有效提升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绩效。
本文立足于中国情境重新考量二维治理机制整合的互补效应,将其统一到治理策略这一构念中开展以下研究:首先,在情境嵌入视角下对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这一构念的维度构成进行探索性研究;然后,基于二维治理机制互补效应的组合性特征分析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八种组合的成因;最后,基于二维治理机制互补效应的动态性特征将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组合进行分类,获得了四种类型的治理策略。研究成果有利于政府业主明确关系治理机制在全过程缔约中呈现的状态和具体指征,促进公共项目治理策略的有效选择和应用。
2 文献综述
项目治理机制交互作用具有情境敏感性,治理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5]。中国公共建设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交互效应具有情境敏感的特点:(1)严格的招投标制度约束。建立招投标制度是我国公共建设项目改革重要举措之一,在引入竞争的同时也强化了合同约束的作用。政府业主习惯于公开招标和价格主导的投标评估标准,这使得即使优秀的承包商也可能失去新的签约机会[10],业主也可能因此无法选中心仪的承包商。此外,公共建设项目的严格制度规制阻碍了承包商通过社会网络来获取竞争优势,业主的冷漠态度也降低承包商和咨询公司的热情。(2)政府业主受到多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在此背景下,政府业主缺乏创新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容易陷入“安于现状”或“非我所创”的综合症之中[11],难以根据最佳工程实践来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3)政府业主的承诺能力受限。政府承诺缺失会导致双方缺乏长期合作的预期,机会主义行为成为承包商的占优策略[2],政府业主不得不采取严格监管和控制手段加以应对。政府业主通常会对长期承诺持中立或反对的态度,一是其代表了国家和公共利益,二是长期承诺可能牵涉到腐败问题。
鉴于公共项目契约治理以风险分担为核心治理因子,而关系治理以信任为核心治理因子,大量研究构建了“风险分担—信任—合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契约治理机制对项目管理绩效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其中风险分担机制的影响最为显著。杜亚灵等[12]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风险分担对项目管理绩效的直接影响,而王雪青等[13]证明了在承包商社会人属性基础上,风险分担必须借助承包商信任为中介才能有效激发其积极履约行为,进而提升项目管理绩效。 其次,关系治理机制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同样存在直接和间接影响路径。部分研究分析了信任通过合作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14]以及信任对风险分担的驱动[15]。研究表明,关系治理对项目管理绩效的直接影响的作用较弱,而关系治理—契约治理—项目管理绩效的间接影响作用较强。总之,在公共建设项目这种多方参与、合作的临时性契约组织中,契约与关系治理机制交互作用存在多种路径,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已初步探明了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是替代而是互补效应[16]。
然而,在中国情境下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关系”作为一个敏感词汇,容易被理解为跟谁的私交好、交情深,或者通过送礼、人情等达到自身目的,局限于人际关系范畴,且往往带有负面色彩[17]。在建设项目领域,关系治理易被理解为甲乙双方在一起喝酒吃饭以搞好双方关系,进而易将关系治理与贪污腐败等问题联系起来,尤其是公共建设项目更易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因此,囿于公共建设项目外部制度环境的严格规制[18],关系治理无法取代契约治理在公共项目治理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综上所述,鉴于公共建设项目治理机制具有情境敏感性,如何结合中国情境,在二维治理机制框架下,明确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内涵以及其中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具体交互关系,并进一步开展治理策略组合及治理策略类型的研究,这对于指导政府业主进行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权变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探索中国情境下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内涵构成,需要从中国公共建设项目实践中来获取原始数据。此外,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内涵的研究相对比较新颖,现有研究尚未明确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内涵且较少涉及中国情境因素。扎根理论则非常适合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理论概念研究[19]。因此,本研究选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内涵研究。
3.2 案例选择
为实现在中国情境下识别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维度及其组合类型的研究目的,案例选择将遵循如下原则:(1)案例资料的可获取性原则。研究过程中需结合合同全过程缔约中关系治理嵌入的状态来明确治理策略的维度和内涵,所选案例需要具备项目全过程缔约和执行过程中的完备资料和细节性素材。因此,课题组选择了有过合作经历的单位,既能对所选取案例的实施过程较为熟悉又能借助前期科研合作关系掌握详实的访谈资料。(2)同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同一性指所选取的案例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在本研究过程中,同一性表现为所选取5个案例均为公共建设项目,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项目绩效。差异性则表现为所选案例采用的治理策略各不相同。(3)覆盖研究的每个变量,这是案例选择最重要的原则。在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案例覆盖了影响项目治理机制的情境因素。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情境因素与治理策略类型各构念表征,选取了5个案例,即某大学体育馆项目、某大学图书馆项目、某城市总承包模式下的地铁工程项目、某城市BT模式下地铁工程项目以及某城市石化工程项目等5个项目。一方面,在中国,公共建设项目是指国有资金投资(含国有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此,5个案例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均为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另一方面,所选案例覆盖了不同情境因素和合同类型,既有政府预算内资金采取代建制模式的政府投资项目,也包括采用总价合同的施工总承包项目、采取社会融资的BT项目以及基于信任关系的EPC石化工程,从而保证这5个项目能从本质上区分和覆盖不同的情境因素和治理策略类型。
3.3 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数据收集方面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为保证访谈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访谈对象的筛选遵循以下标准:(1)有效性。应是参与了公共建设项目合同策划与执行的业主方人员,熟悉本项目合同的拟定过程。(2)代表性。应熟悉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情况,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控制存在的困难。(3)可行性。确保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内完成访谈,并考虑访谈对象接受访谈的可行性。
在访谈前,预先拟定初始访谈提纲,并在每次访谈结束之后进行修正和更新。初始访谈提纲的内容如下:(1)贵单位是否倾向于严格的项目合同,即尽量细致以保证执行阶段能够完全依照合同执行;抑或适当开口,即对部分内容作出原则性约定,便于后期的灵活执行。理由是什么?(2)受招投标制度的影响,贵单位是否会考虑过往合作以及本次合作可能对未来合作的影响?合同执行阶段的调整事项解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当发生涉及金额较大、责任划分困难、合同未约定的事项时,是否会考虑后期项目的进行以及未来合作的可能而做出适当妥协?(3)贵单位参与的项目中是否存在关系相对和谐的项目?若有,您认为取得良好合作关系的原因是什么?实施过程中有何创新?
依靠与企业过往合作的资源优势,课题组借助关系网络获取了访谈对象的联系方式。在访谈之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此次访谈目的和内容提要,承诺访谈资料只用于科学研究并匿名处理。访谈过程中,尽量保持提问的开放性,避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鼓励访谈对象自由表达。访谈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避免访谈对象产生疲倦感。除访谈记录外,研究人员还获取了项目相关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等资料作为研究数据的补充。整个调研过程历时4个月之余,共计访谈22人。其中单位领导4人,部门领导6人,合约部科员7人,一般工作人员5人;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总人数的86.36%,6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研究生在读;从事与公共项目相关工作或研究年限在10年以上的5人,6~10年、3~5年和3年以下的分别为7、6、4人。访谈结束后,访谈录音的整理由未参加本项目访谈的研究人员完成,保证文本整理不受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最终,课题组共收集了22份访谈报告。
4 数据分析
4.1 开放性编码
本研究采用手工编码方式,18份访谈报告用于构建模型,其余4份用于检验理论饱和度。为保证结果信度,同一份访谈报告由两名研究人员同时进行分析和比对,形成最终编码。经过对每份报告的细致分析,共贴出43个标签,形成了aa1至aa11等11个范畴。
4.2 主轴性编码
主轴性编码的目的是进一步筛选出与研究目标相关的主范畴,通过寻找开放性编码结果中各个概念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进行聚类逐步形成相似概念的集合。通过考察开放性编码结果中的43个概念和11个范畴,结合公共建设项目背景,本研究从项目管理的过程视角最终确定了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3个主范畴和6个副范畴,如表1所示。
表1 主轴性编码
4.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目的是通过研究所获取资料的内部关联,寻找主要“线索”,进而确定能够涵盖多数研究结果,达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核心范畴,逐步完善研究框架。结合研究内容,本研究的核心范畴可以定义为“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
通过采用“故事线”的方式,将主范畴、核心范畴及其他范畴有机联系起来,本研究的故事脉络如下:(1)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概念的故事脉络始于承包商的选择,在招标投标制度强制约束下,业主对于有过合作经历单位存有再次合作的意愿。(2)在项目整体利益平衡方面,出于自身职责考虑,业主结合自身资源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程度有所不同,既存在完全为自身利益考虑的情况,同样也有通过项目完成达到双赢的意图体现。(3)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事件的处置方式体现了业主的项目管理思想。业主为避免承担责任往往选择合同作为根本依据,不容妥协;但也有业主通过协商等关系手段与承包商达成一致,继而对损失方进行补偿,以获得激励承包商的效果。
基于扎根分析,中国情境下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包括3个维度,即承包商选择、治理策略重点以及防范问题方式。依照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侧重程度,通过细化6个副范畴,本研究获取了6种治理策略要素如表2所示。
表2 治理策略维度及要素
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研究共收集整理了22份样本,满足了理论饱和度检验要求样本数在20~30之间的条件[20]。当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无法提炼出新的范畴时,理论趋近于饱和状态。在对其余4份访谈报告获得的14个标签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新的关系及范畴,主范畴亦没有新的内容补充。由此,判定扎根理论构建的模型理论达到饱和。
5 结果与讨论
5.1 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组合
根据扎根理论所归纳和提炼的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内涵和维度构成,将治理策略3个维度的测量指标进行组合,形成8种合同治理策略组合,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组合
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之间本质上具有动态性的互补关系[21],这一点在若干领域的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Olander等[22]指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在R&D项目的探索、开发和最终确定阶段的相对重要度是动态变化的。Cao等[23]指出,IT服务外包治理均衡的演化进程表现为关系治理→契约治理→关系治理(柔性程序)→治理均衡。在建设项目领域中,学者们同样发现了二维治理机制的动态互补效应。Zheng等[24],Luo等[25]的研究均证实了建设项目中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能够正向影响项目绩效。
本研究基于治理策略3维指标所形成的8种治理策略组合,反映出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是一个基于二维治理机制互补效应下产生的动态组合型构念。在全过程视角下,治理策略应理解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关系框架:合同签订前,治理的重点在于政府业主对承包商的选择;在履约阶段,治理策略的核心转换为政府业主防范问题的方式。这不仅明晰了我国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具体机制组合状况,也为二维治理机制的动态性互补关系提供了来自中国公共建设项目领域的又一例证。
5.2 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组合分类
契约治理倚重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制度框架,强调通过严格清晰的合同界定项目参与方之间的责权利安排以降低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交易成本[26],合同成为契约治理的核心要素。关系治理本质上是具有嵌入性的关系契约,即各方在关系规范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关系行为[27],包括信任、承诺、沟通、合作等核心要素[28]。因此,本研究将信任和关系行为作为关系治理的两个核心要素。在明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的治理策略组合的动态性特点,将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8种组合进一步划分为如下四类,如图1所示。
图1 治理策略组合类型的形成过程
基于契约的信任型治理策略,包括治理策略组合2、3、4,对应曲线①。在缔约及合同条款拟定阶段,政府业主对承包商的信任程度较低,治理路径以严格合同的签订为前提,在契约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承包商的信任,并在履约阶段增加沟通与协调等方式来减少冲突与分歧,逐渐建立信任并嵌入关系行为。相应地,合同的控制效用减弱,而信任对整体利益及合作的效用增强。
基于信任的契约型治理策略,包括治理策略组合5、6、7,对应曲线②。缔约方之间的信任为具有柔性合同及协调功能合同的签订创建条件,通过具有激励和协调性功能的合同对承包商进行激励,从而在履约阶段嵌入关系行为以更进一步地促进信任的建立,促进缔约方的履约行为。可见,契约型治理策略重点在于事后柔性合同的设计与履行。
关系主导型治理策略,即治理策略组合8,对应曲线②。缔约之初合同双方之间有较高程度的信任,治理路径以信任为基础。因此,在项目层面嵌入关系行为成为可能并贯穿缔约全过程,缔约方能够一定程度上为对方考虑并追求共赢,注重有效的信息沟通,希望双方分享专有信息,愿意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双方产生冲突,培养合作共赢的氛围。
契约主导型治理策略,即治理策略组合1,对应曲线③。在缔约及履约的全过程中,虽然信任程度随着互动的增加而逐渐提升,但缔约方之间的信任程度始终较低。契约主导型治理策略排斥关系行为的嵌入,治理路径是在契约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同的控制功能作为双方责权利实现的保障,以正式合同作为提升双方信任的基础,进一步增强双方的合作意愿。
综上,可以发现:其一,囿于公共建设项目外部制度环境的严格规制,关系治理无法取代契约治理在公共项目治理框架中的核心地位,但关系治理客观存在。虽然实践中表现出对于契约治理的倚重,但除契约主导型治理策略外,其余类型组合中,均体现出关系治理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深度嵌入公共建设项目治理过程中,关系治理的嵌入形成了对契约治理功能的补充,实现了项目绩效改善。其二,不同治理策略组合下治理机制的作用路径有所差异。基于契约的信任型治理策略和契约主导型治理策略均以契约治理作为起点,缔约阶段首先强调严格的合同控制;但基于契约的信任型治理策略在履约阶段进一步发展了关系治理形成对契约治理的补充。基于信任的契约型治理策略和关系主导型治理策略则是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并举,缔约之初即形成了一种合作氛围,不强调单一的合同控制功能,而是在缔约及履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合同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功能,实现了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整合。
6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基于二维治理机制互补效应的假设和实证支持,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情境对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内涵开展了探索性分析。通过来自国内5个公共建设项目实地访谈资料,扎根理论的编码结果表明,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包含了承包商选择、治理策略重点、问题防范方式这3个维度。
根据关系治理在承包商选择、治理策略重点、问题防范方式这3个维度中的嵌入程度,最终确定了四种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组合类型:(1)基于契约的信任型治理策略。选择严密的合同,明确缔约各方责权利,通过对缔约方尤其是政府性质的业主形成实质性约束和正式承诺,从而在缔约方之间形成互信。(2)基于信任的契约型治理策略。缔约方出于互信,愿意缔结更能体现包含风险分担的合同条款,签订具有激励与适应性及协调性功能的治理合同,进而减少事后谈判带来的效用折减。(3)契约主导型治理策略。政府性质的业主严格监管,强化合同控制功能来约束各方履约行为。(4)关系型主导型治理策略。以合作为导向,强化合同是一个用以适应治理实施过程中的变化而形成合作关系的框架。
6.2 管理启示
本研究深化了对中国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认知,有助于强化业主对于合同协调性功能的认识和重视,为业主在项目前期的合同策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建设项目中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动态互补效应的效能。
(1)在合同管理层面,完善合同的协调性条款。合同是控制、协调和适应功能的集合[29]。作为控制性条款的重要补充,合同的协调性条款可以更好地适应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升合同的灵活性。因此,业主需要在坚持合同控制功能的同时完善合同的协调和适应性功能,在合同中注入合理风险分担方案以及激励条款,为合同履行提供事后支持制度。同时,业主需要强化自身违约条款,对承诺能力有限进行救济[6],增强承包商的公平感知,提升双方的信任和合作,实现合同中关系治理机制的有效嵌入。
(2)在项目组织层面,营造信任的合作氛围。业主作为公共建设项目管理的主导方,对其他参与方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可视为项目的最高领导。业主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营造相互信任、友好解决问题的氛围,而非单纯依赖合同进行管控。过往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凝聚力,从而提升项目双方的合作效率。因此,可以将过往的合作关系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发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任关系,诸如建立伙伴合作关系。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本研究在中国情境下对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确定了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的内涵。然而,本研究只是针对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所获取的数据未能对外部制度情境的调节作用、项目管理绩效和关系治理机制下的关系行为与治理策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未来需要对以下3点开展深入的实证分析:(1)外部制度情境对公共建设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交互的调节作用。(2)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具体影响路径。(3)公共建设项目治理策略形成过程中关系行为的跨层级研究。
[1] Cani⊇ls M C J, Gelderman C J, Vermeulen N P. The interplay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complex procurement project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12, 18(2): 113-121.
[2] Lu P, Guo S, Qian L,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 33(1): 212-222.
[3] Cani⊇ls M C J, Gelderman C J. The safeguarding effect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inter-firm exchange: the decisive role of mutual opportunism[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0, 21(1): 239-254.
[4] Carson S J, Madhok A, Wu T. Uncertainty, opportunism and governance: the effects of volatility and ambiguity on formal and relational contract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9(5): 1058-1077.
[5] Child J, Llering G. Contextual confidence and active trust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business environment[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3, 14(1): 69- 80.
[6] 陈富良,刘红艳.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中承诺与再谈判研究综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1):88-96.
[7] Ning Y, Ling F Y Y. Comparative study of drivers of and barriers to relational transactions faced by public clients, private contractors and consultants in public projects[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3, 40(7): 91-99.
[8] Chin T. Harmony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Chinese organization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5, 26(8): 1110-1129.
[9] Nguyen H D, Yang J. Chinese employees’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12, 23(4): 382- 412.
[10] Weston D C, Gibson G E. Partnering-project performance in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1993, 9(4): 410- 425.
[11] Palaneeswaran E, Kumaraswamy M M. Benchmarking contractor selection practices in public-sector construction—a proposed model[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2000, 7(3): 285-299.
[12] 杜亚灵,胡雯拯,尹贻林.风险分担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0):46-55.
[13] 王雪青,许树生,徐志超.项目组织中发包人风险分担对承包人行为的影响——承包人信任与被信任感的并行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17,29(5):131-142.
[14] 尹贻林,徐志超.信任、合作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关系研究——来自承发包双方独立数据的证据[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9(4):81-91.
[15] 王垚,尹贻林.工程项目信任、风险分担及项目管理绩效影响关系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28(5):101-104,110.
[16] 严玲,史志成,严敏,等.公共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替代还是互补?[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11):115-128.
[17] 梁永宽.合同与关系:中国背景下的项目治理机制——基于委托代理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51-254.
[18] 李敏,李良智.关系治理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12,(12):86-91.
[19] 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2):10-18.
[20] Fassinger R E. Paradigms, praxis, problems, and promise: grounded theory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5, 52(2): 156-166.
[21] Poppo L, Zenger T. 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8): 707-725.
[22] Olander H, Hurmelinna-Laukkanen P, Blomqvist K, et al.. The dynamics of relational and contractu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knowledge sharing of collaborative R&D projects[J].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2010, 17(4): 188-204.
[23] Cao L, Mohan K, Ramesh B, et al.. Evolution of governance: achieving ambidexterity in IT outsourc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3, 30(3): 115-140.
[24] Zheng J, Roehrich J K, Lewis M A. The dynamics of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long-term public-private procurement arrangement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8, 14(1): 43-54.
[25] Luo Y, Liang F, Ma Z. The effects of 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on construction project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3, 7(8): 741-749.
[26] Williamson O E. 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4, 36(2): 269-296.
[27] Dyer J H, Si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4): 660- 679.
[28] 严玲,邓娇娇,吴绍艳.临时性组织中关系治理机制核心要素的本土化研究[J].管理学报,2014,11(6):906-914.
[29] Malhotra D K, Lumineau F. Trust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aftermath of conflict: the effects of contract struct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1, 54(5): 981-998.
ResearchonGovernanceStrategyinPublicConstructionProject:AnIndigenousConstructandItsCombinatorialTypes
YAN Ling, YANG Tao, DENG Jiao-jiao
(Schoolof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384,China)
Exist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of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roject performanc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o specific research on the forming of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in Chinese context. Therefore, the paper selects five domestic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conduct field interview. Using the grounded theory, the construct of governance strategy i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 of governance strategy i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composed with three dimensions: contractor selection, focus of governance strategy and way of preven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is, we find eight combinatorial types of governance strategies. After further analysis, these are essentially four types of governance strategies: contract-based trust, trust-based contract, the contract-domin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dominated. This conclusion deepens the cognition of governance strategy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ract planning of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 It also can impel the clients to refine the coordination provisions and develop a trust-based atmosphere for cooperatio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 relational governance; contractual governance; grounded theory
2016- 09-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2017,71402119)
F284
A
1003-5192(2017)06- 0062- 07
10.11847/fj.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