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湖南乡镇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初探
——以邵阳县五峰铺为例

2017-12-11张红艳

度假旅游 2017年8期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发展

张红艳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9)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湖南乡镇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初探
——以邵阳县五峰铺为例

张红艳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9)

五峰铺镇为全国重点镇,其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森林公园高霞山、金江水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台戏”等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五峰铺镇历来经济繁荣,商贾云集,传统的斗笠加工和棉纺织加工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在推动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五峰铺镇拥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都具备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打造,必然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为五峰铺镇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开展初步探索和思考。

全域旅游;旅游扶贫;邵阳县五丰铺;旅游开发

当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各地为适应大众旅游新趋势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2016年湖南前省委书记徐守盛就提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有别于传统旅游的现代旅游、有别于小旅游的大旅游,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1]。凡是旅游资源较丰富的乡镇都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五峰铺镇位居邵阳县东南边陲,素为宝庆南部第一重镇、湖南省经济百强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被誉为“宝庆小上海”。国土面积137.05km2,常住人口11.5万,其中镇区常住人口3.5万。古镇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商贸经济繁荣。

1 五峰铺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

1)山水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五峰铺镇古称尚贤,乡号行仁,因高霞山、国霞山、丹霞山、东竹山、小眉山五峰争秀而得名。境内气候舒适宜人,属中亚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9℃,雨量充沛,食用型菌类繁生。五峰铺镇属丘陵地貌,境内低山丘陵起伏,溪流密布如网,清泉涌流,森林资源丰富,全县3大国有林场之一的五峰铺林场就坐落在此。邵阳闻名的风景区——高霞山位于该镇境内,该山雄伟、险峻、秀丽,霞光万丈,大有名山风范,山上四季景色各异,风光秀美,可辟为避暑度假胜地。五峰铺境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当地人的健康长寿创造了条件,据2013年邵阳县老龄办的调查研究数据,在邵阳县健在的65名百岁老人中,五峰铺占8人,超过联合国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的7.5人的“长寿之乡”标准(2013年该镇总人口为了102150人)[2]。离五峰铺镇不到3公里远的金江湖景区山水如画,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太阳岛、金子岭、贞女亭、桃花洞、金南寺、梯田、木屋等共同构成了金江湖特有的自然景观。距离金江湖10公里远处还有弄子村紫薇湖、平桥漂流,它们与高霞山、金江湖共同组成了五峰铺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网。

2)物产富饶,商贸文化发达

五丰铺镇地处邵阳、衡阳、永州三市和邵阳、祁东、祁阳、东安四县边贸经济走廊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356国道、省道邵永线和邵祁线穿镇而过,县道、乡道、村道四通八达,距邵阳县城25公里、邵阳市区40公里、永州市区60公里、衡阳市区100公里,该镇每天有发往广州、东莞、深圳、长沙、株洲、衡阳、邵阳、永州、东安、祁东、邵东的班车。该镇现为邵阳县第二大镇,俗称邵阳“小上海”,199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湖南省经济百强镇,2014年被列入全国重点镇。该镇工、农业发达,物产富饶,境内矿产资源锑、锰、铅、锡储量居邵阳市前列。工业以针棉童装为主,现有童装加工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从印染绣花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过2亿元,还有雨具(手工编织的斗笠)加工厂10余家,形成了从竹子来料加工、编织、销售一条龙完整产业链,产品经销两广及湘黔等多个省份。

3)历史文化古老,积淀深厚

五峰铺镇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积淀着厚重而悠久历史文化。五峰铺镇至今还保留一些古朴的老街,在街上一些古旧的建筑中,可以让人近距离感受那种岁月留下来的沧桑感。高霞山是唐代李震曾隐居过的地方,并在此开坛布教,传播道教文化,如今高霞山上的庙观信众众多,香火旺盛。五峰铺镇人杰地灵,自古及今,名士辈出:嘉庆进士蒋舒惠著书立说,政惠江浙;刘达武著作等身,为邵阳文化之望;蒋砚田仁湾建党,点燃农运烈火;石新安南北征战,铸就开国将星;民国女杰蒋志云、旅台后俊唐盼盼,尽忠祖国和平统一。

五峰铺镇地跨三市,南同永州,北连邵阳,东接衡阳,是交通的枢纽,战争的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五峰铺镇是遭受日本侵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镇内有邵阳县唯一一所省示范高中邵阳县二中(原名应时中学)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寇骚扰,曾三异校址,甚至被迫停学。下花桥烈士公园就是侵华日军对该区野蛮侵略的见证。该镇境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吕霞观院子(含六里桥)和中共邵阳县第一批农村党支部故地仁湾村、卧龙岗、诸葛祠、驻马桥、留旗坪等均为有名的历史文化村落。

湖南乡村休闲游

4)镇域文化发达,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五峰铺镇镇域文化发达,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有扎台戏(又称扎故事)、丝弦、渔鼓、舞狮舞龙、雕刻、纸扎、泥塑等;戏剧有祁剧、花鼓戏。其中最为传统的扎台戏始于明末清初,每年农历6月19日以扎故事祭祀“火神菩萨”的生日,祈求消灾禳难,代代承传,延续至今。扎台戏故事题材取自于古典戏曲,通过扎的手法,突出“惊、险、奇”的艺术效果,深受观众喜爱。该戏种还在2006年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大赛中名列前茅。蓝印花布工艺始于唐贞观年间,先民在苗瑶蜡染的基础上,首创以豆浆石灰代蜡染的印染法,纹样古朴,占线细密,拼集巧妙,虚实明暗,调配得当,以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蓝白艺术世界。该镇的民间丝弦演唱在明清时期就已十分流行,著名丝弦演唱艺人陈桃源毕生习丝弦不辍,唱腔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渔鼓演唱也流传已久,茶馆、酒楼、商场为活跃市场,常邀艺人坐唱。其他民间艺术有小调、踩软索、狮子舞等不一而足,各有千秋。该镇境内还多能工巧匠,雕刻、纸扎、泥塑行业不乏高人。1953年,吕伯安竹木加工厂生产的砚筒、笔筒,宁波床远近闻名,其仿制的明代书画家笔筒,更是出神入化。由于该镇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2007年分别被评为“湖南省群众文化之乡”、“全省文化百强镇”。2008年该镇的“蓝印花布”经文化部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传统民间艺术“扎台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如今镇内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全镇有“演唱队”、“舞蹈队”、“舞狮队”、“渔鼓队”等艺术表演团队30多个。

2 五峰铺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及竞争分析

1)五峰铺当地政府对发展旅游重视不够

对Kinect采集到的20个三维关节点坐标进行行为特征提取时选择的特征量应满足平移不变性及缩放不变性,角度特征很好的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为了方便计算角度将20个关节点分别用“A”-“O”进行标记,对应关系见图2,其中A(Head),T(HandLeft),P(HandRight),L(FootLeft),H(FootRight)5个关节点由于会发生抖动现象[6],所以并未使用。

当今,旅游业被不少国家和地区奉为支柱产业、朝阳产业,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早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就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接着就有湖南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旅游局《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函[2010]27号)等回响。2016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开展全域旅游等新举措,推动了全国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邵阳县及五峰铺镇有关领导对新兴的旅游业发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把旅游业的发展当做该镇的重点工作来抓,致使五峰铺镇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我们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发现了2016年10月刊发的一则新闻:“邵阳县五峰铺镇积极筹备发展旅游产业”[3],表明当地才开始启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该镇没有建成一处星级旅游景点,在旅游市场上名气较小,没有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不少优质旅游资源仍面临“处在深山人未知”的尴尬局面,旅游资源不仅缺乏整合,也缺少科学有效的策划、包装和宣传。

2)旅游开发资金缺乏,旅游业相关配套产业滞后

旅游业发展的六大要素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邵阳县属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退耕还林项目重点县,交通运输条件落后,通往一些重要景点的道路多为乡道、村道,通行能力差,降低了游客去旅游景区游玩的兴趣;虽然吃、购方面条件相对较好,但还是存在特色不鲜明的缺陷,镇上酒店接待能力不足,准三星级酒店仅有家,严重满足不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娱乐设施配套也不够完善。总之,该镇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未能形成环环相扣、细致周到、称心如意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

乡村旅游涉及农村社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保护等多方面内容,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但目前五峰铺政府未建立一个这样的管理机构,以致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景区规划方面,缺乏严密、科学的论证,没有做出高专业水平的总体规划,导致旅游开发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低层次开发、重复建设、环境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降低了当地旅游产品品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五峰铺镇旅游发展的思考

为加强对五峰铺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把它建设成一个旅游设施齐全,独具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并经过仔细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其在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国内消费,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4],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积极推动。近几年来,每年的国发一号文件都在强调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并提出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五丰铺镇作为国家贫困县邵阳县下辖的一个镇,共有13个村被评为国家级贫困村[4]。面对当前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的力度,当地政府应积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旅游促发展、促民生的意识,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2)挖掘旅游资源,建好旅游项目

为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和兴趣,当地政府要结合五丰铺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塑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譬如骑行金江水库、平桥漂流、紫薇湖看花、关圣殿参观历史遗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霞山猎奇等,以丰富和满足游客的需要。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和着手:

第一,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开发该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艺术“扎台戏”、渔鼓、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举办相关节庆活动。如以扎故事祭祀“火神菩萨”生日,祈求消灾避难,在每年农历6月19日这天就可以举办一个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加。开放“蓝印花布”加工作坊,供游客亲身体验。搞活全镇的丝弦、渔鼓、舞狮舞龙、雕刻、纸扎、泥塑、祁剧、花鼓戏等30多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打造手工业如棕丝斗笠等工业产品旅游项目,扩大其旅游影响力。

第二,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抗战期间五峰铺镇是遭受日军侵害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离镇5公里的下花桥建有烈士纪念碑;仁湾村有邵阳县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支部;邵阳县二中为躲避日军的战火搬迁的旧址等,这些都是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加强对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开发避暑度假旅游项目。五峰铺镇应充分利用高霞山宜人的气候条件,开发避暑度假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在炎热的夏季到此消暑度夏,迎接避暑旅游高潮的到来。当然,当地政府应想方设法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好高霞山登山公路,让汽车能进入核心旅游景区,以方便游客进出。

第四,开发乡村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五峰铺镇作为湖南中部的一个乡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弄子村平桥漂流、紫薇湖看花等都可以打造成很好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此外,还可以围绕油茶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春天可吸引游客赏茶花和品香茗,让游客体验茶叶、茶油的加工、制作,发展特色农家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3)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自然回归,绿色享受,在自然山水中爬山涉险,通过亲近自然,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已成为一种新时尚[6]。人们到自然山水中的生态休闲方式主要通过沐浴大自然宁静的绿色环境和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达到恢复身体机能、调节心理机能、维持综合机能、启发精神机能的要求,以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保健、康体、求知、休闲的需要[7]。远离城市的大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利;同时,登山赏景还可以开阔胸怀,锻炼体魄扩大视野。至圣先师孔子曾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为邵阳地区风景名胜之一的国家森林公园高霞山,海拔898m,集林海、竹海,泉流、空气清新于一体,对人们身体健康十分有利于。五峰铺镇金江水库就在离镇3公里远的黄泥洞森林公园的进口处,建于1958年,由原苏联专家设计,是一座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板坝(人们习惯叫它空心坝),水库如明镜,似玉带,再加黄泥洞森林公园,奇峰夹岸,倒影婆娑,别有一番情趣。这些为该镇开发山水文化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应加大建设力度,将其打造成生态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4)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首先,五峰铺镇要以获国家重点镇、国家贫困地区为契机,想办法将旅游发展挤进国家、省、市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专项项目资金的支持。其次,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该镇旅游市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开发建设山水名镇、文化名镇,遵循“保护治理,合理利用,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五峰铺镇进行开发。最后,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其对游客的吸引力。要加强同旅行社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游客进入五峰铺镇的概率;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如海报、电视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对古镇进行宣传,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激发游客旅游的欲望。

总之,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五峰铺镇政府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其境内良好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让当地人民能真正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共同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8/t20160812_780593.shtml

[2]邵阳县五峰铺镇超过联合国“长寿之乡”标准.http://news.163.com/13/1013/21/9B3J0U7T00014AEE.html.

[3]五峰铺官网.http://www.wufengpu.com/

[4]杨载田,章勇,刘沛林.湖南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5]湖南公布最新8000个省级贫困村邵阳市1273个.http://www.hunan.gov.cn/zwgk/hnyw/tjdt/201412/t20141224_1193831.html

[6]杨载田,谢兴,冯雅芳,张红艳.湖南省南岳衡山寿文化资源的旅游深度开发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2015,33(2):79-81

[7]杨载田,张红艳.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J].安徽农业.2011(11).

F592.3

A

1672-7517(2017)08-0042-04

2017-07-31

2017-08-10

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衡阳新农村建设”(项目编号:2015D024)阶段性成果之一;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湖南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6C332)研究成果之一

张红艳(197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

猜你喜欢

旅游业旅游发展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旅游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