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2017-12-10姚永正
姚永正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全体学生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中职学生数学学习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浅谈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面临的困境
(1)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中职学生缺乏对数学基本概念的认识,缺乏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的识记,缺乏相关的数学练习,也没有掌握基本方法,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的逻辑和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导致成绩较差,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2)传统教学理念忽视学生个别需求。传统课堂上,教师仅灌输学生知识,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中职学生不仅整体知识基础薄弱,而且个体间差异较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会使能力较强的学生无法继续发挥优势,且使成绩落后的学生掉队,丧失继续学习的勇气。
二、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分类
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分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情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成绩。通过分层,教师的教学更加能够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据此,可分为三组:
(1)以学生特点为依据进行分层。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按照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恰当的层次,一般情况下会分成三或四个层次。分层的依据可以是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分层并不是僵化静止的,相反,这样的分层是动态的,随着时间推移会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2)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分层。通常情况下,高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其学习目标相对要高,因而学习的难度较大,学习的目的在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处于中层或中下层的学生,要达到较高的学习要求,所做题目大多为中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求要降低,以保证其掌握最基础的内容,各种联系也围绕巩固基础知识展开。
(3)以学习成绩为依据进行分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始终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面对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讲解知识要有条不紊,语言要言简意赅,重视联系课本与生活实际,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要在所有学生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提高知识的深度和问题的难度,实行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在于巩固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注意发挥其特长。
三、中职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分层教学理论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实施不同的教育,并且各层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也表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
开放性的课堂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即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水平进行设计和调整。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根据教材开展,但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同,而且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题目也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都能有所掌握和理解,也促进不同层次的交流和学习。
开放性的课堂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形式可以包括小组活动、学生教学、学生演讲等。例如,在上一节数学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内容,高层次的学生已经能够完全掌握,其他层次的学生却还一知半解。這时教师应将教学形式调整为由高层次的学生轮流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其他层次的学生对高层次学生的讲解内容进行提问和质疑,同时对高层次学生的讲解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讲解过程和板书的评价。这样的调整能够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使高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其他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了锻炼。
(2)利用网络媒介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中职数学教学的要求应突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建立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此提供了网络共享和交流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逼真的交流对话平台,同时图像、视频、声音等表现方式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加入学习交流群,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针对数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也可以在其中对学生的讨论活动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中职教育的改革方向,分层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不同学科对分层教学的运用又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积极研究探索,使中职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树立信心,自觉主动地、快乐地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学有所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