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感应强度》教学案例

2017-12-10陈贤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磁感应自主学习

陈贤友

摘要:当前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及模式,要从学生当前现实情况出发,以学生为根本。合理有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充分学习物理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其正确的科学观念。

关键词:磁感应;自主学习

《磁感应强度》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方向和单位;能在充分理解磁感应的定义式基础上进行计算。在新课程改革驱动下,从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识的前提下,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在《磁感应强度》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磁感应强度概念,并通过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和演示实验来突破难点,从而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并解决相关习题。

一、案例描述

在课上,为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内容,降低课堂枯燥感,本人采用了“课题的引入”关于“知识的梳理”“行为的细节”等方式进行教学。

1.“问题串”相应问题的引入的

课上可引入相应“问题串”帮助学生进行回忆梳理,问题串包括:

(1)上一节课程名称为《磁现象和磁场》;

(2)“磁现象”和“磁场”为上节课讨论的主体;

(3)“磁现象”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表象”和“本质”两方面;

(4)“力现象”和“力特性”为其外在“表象”和内在“属性”。

通过以上概念的讲解自然引入《磁感应强度》。

2.教学设计

根据本节课需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做如下的教学设计

(1)引入阶段界定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磁场的力特性;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自行梳理——磁感应强度的特征、意义、大小、方向、相应单位等;

(3)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相关知识,设计对应条目——对学生自行设计的条目构建出的知识体系不做统一要求,给学生交流互动、展示的机会;

(4)教师仅仅作为一个点评人存在,对学生独立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多进行肯定。

3.理解性阅读

在引入阶段解决了描述磁场特性后,同学们需自发阅读,内容任务有:

(1)内容:阅读教材P83~84页的相关内容。

(2)指导:带着问题读文章,再从文章中读出新问题

(3)任务:自发设计条目从而梳理知识体系

4.学生自发学习,并进行互动

(1)学生讲台互动。选A同学在讲台上列出其在阅读过程中拟定的相应条目;选择认同A同学所拟条目的B同学在讲台上逐条分析A同学梳理的条目及知识体系;

让全班同学加入进来,对A同学所拟条目及B同学分析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补充遗漏,细化知识。

(2)教师点评。同学们通过阅读、讨论、总结出来的知识点,教师加以表扬及肯定。

总结同学们梳理的知识点,构成知识体系,并回归课本逐条讲解。在知识点变化、异同方面进行阐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指出“带着问题读”相关任务已经完成,但在“读出问题”的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5.质疑思维的养成

由老师阅读文章,并引出在阅读中脑海中存在的問题,以画外音的形式读出来。鼓励学生要勇不光能学习到知识点,还能发现更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如:N极不能单独存在引出N极为何不能单独存在的问题?

因而不可能测其受力引出测其受力为什么只能单独存在?

学生根据此思维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

6.质疑思维的解答:

质疑思维的解答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不能只单方面的阐述。根据每条知识点总结出的问题,回归到课本中讲解对应知识点。如:

在“试探磁极”和“试探电流元”之间的取舍缘由?

老师针对提出问题给出书面解答:

(1)磁极N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一小段通电导线也不能单独存在

(2)磁极N未能被量化,而一小段通电导线已经被量化(IL)

(3)欲想量化双方的作用,须先量化作用的双方。

这时根据学生反映进行互动,由老师向进行学生提问。

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在定义的时候我们选”试探电流元”而不是选取“试探磁极”,其中是因为磁极N未能够被量化,并不是因为磁极N具有能单独存在的特性而无法测其受力。就像两个大力士分别举起两块未被量化的石头,我们无法确定谁更有力气,谁是冠军。但是如果他们举起的是两块被量化过的铁球,我们就可以根据重量确定谁是冠军了。

二、案例总结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后,本人有如下几点思考,现从如下几点进行分析总结:

1.课程引入方面:

(1)从教材文本呈现的逻辑线索出发,“问题串”的设计使得“课题引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2)“问题串”配合“近体设问”的提问方式,营造了轻松快乐又不乏互动的课堂氛围

(3)“问题串”从低处慢慢延伸到高处,循序渐进的原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点,培养相应思维的教育目的。

2.知识点构建及发散思维养成

(1)知识点及教育方式要相适应,教师点评环节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

(2)教材中知识点的质疑设问,及相应释疑探讨方法的组合穿插,对知识点的巩固形成了有力的影响。

(3)无论教学过程初期基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发起针对教材的自主性阅读行为,或是经过教师示范后的批判性阅读行为。都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勇于提出问题,客观上指导学生在“学会”和“会学”这两个层面开展自发的思维构成。

3.文本阅读

(1)“文本阅读”作为任何学科学习的最基础行为方式,在难度适中的相关学习中,就需要学生采取“理解性阅读”的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文本阅读”的行为方式也应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养成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3)“文本阅读”行为中自发提出质疑,在质疑中可以全方面的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有着本质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质疑精神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及思维方式的建立。

4.细节的把握

(1)“近体设问”的提问方式在课堂引入阶段的使用,有利于构建营造课上轻松活泼的教学环节。

(2)《磁现象和磁场》作为一对,可以发散的举出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案例,此目的不仅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学生发散的思维习惯和构建科学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秦淮高级中学 211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磁感应自主学习
保持型磁性开关在液动换向阀上的应用
磁感应强度测量方法常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快捷货运列车轴端发电机电磁和热特性分析
关于自行车花鼓发电蓄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