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真言,让你简简单单地学语文
2017-12-10易好礼
新课改轰轰烈烈地实施,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改革的动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过分追求模式和流派教学,导致语文出现改名换姓的弊端,语文课成为苦教苦学试题训练课和花样百出的杂技课,不能很好地凸显语文的本质和思想,文章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提出回归语文学习的基本原则,通过听说读写来加强语文学习。
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教育教学的各个角落,新课程标准成为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施教过程中,一些教学改革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实践也是仁智各见异彩纷呈,各种教学流派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高潮,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eepo有效课堂模式”确实因其重视知识训练、培养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几种模式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相辅相成的作用,忽视了大班制教学下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课堂中学生对问题的生成性过程,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双基夯实、提升素质等诸方面出现一些偏差,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刮起了一阵怪风,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示范课,也不管是研讨课还是公开课,都提出了所谓高效课堂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响亮口号,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教学方法,都不谋而合地采用了必须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来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都不甘落后地采用了一些对文本挖掘不深入,对一些最能深度阅读的要点忽略不计的学习方法,把一些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的拓展延伸强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对语文的个性化学习。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如何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把语文学好,听、说、读、写这四字真言使你能够“简简单单”学语文,具体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乐于倾听,认真耐心地听得懂他人的说话
倾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素养之一,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是语文课堂学习必须具有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中,学生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只有学生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听得懂,才能听出课堂内容实质和重点。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境:教师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台下东张西望,处于半听半不听状态;同学的发言刚刚开讲或者只是说了半截,边上的同学坐不住了,抢着举手,跃跃欲试;或者一部分学生既不打断别人的发言,也听不进别人的发言,呈现朦胧模糊状态;大部分学生听是听了,但是却不求甚解,如过耳生响,只知所以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听力的训练很有必要,如通过听写生字词,学生能够掌握字词的音形意;课文内容的听写,培养学生的语感;听写作文的训练,会加强学生的仿写能力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一些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方面采用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开课之前,或老师或学生朗读一段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语段,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这样有助于理解文本;有时采用快速朗读只读一遍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听力就不知不觉地提升了。
二、敢于表达,要语言优美有条理的說得清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思维的直接表达,说话训练是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最有效的技能,他不仅是语文实践能力的再现,而且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往往能增强用语美感,不仅表情达意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强大吸引力,使学生对说话的内容潜移默化,得到美的享受。“敢于表达,条理清楚”,通过认真清楚得当的表达,增强了语感,培养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的品质。一般情况下,说的训练可归为以下几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梗概;介绍人景物事;切中肯綮的问答;热烈的讨论;精彩的演讲辩论。只有通过把书读好、学会复述、尝试介绍、用心问答、积极讨论、生动演讲、敢于辩论这样有意识的学习途径方法,才能逐渐形成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概括力、鉴赏力,并最终提升学生的自我语文素养。
三、善于阅读,要注入情感、想象丰富地读得透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充分说明读是学习语文最有益的方法,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采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有创意、深层次、多感悟的阅读来解读文章;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因课而异地施教,如加强诵读、重视默读、学会精读、懂得略读、熟悉浏览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训练,力求读懂读透读精,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四、勤于写作,要善于叙述真情实感地写得好
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落脚点与最后归宿,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基本的技能训练,最终要落实到“写”的层面,写作成为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功与否成为衡量语文学习有效性与否的标准之一,作文综合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一般情况下,考虑写什么、怎么写成为多数学生写作文的前奏和序幕,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精选典型例文,从标题、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详加分析、品其精妙、得其诀窍、模仿形神,然后“动之以情”“鼓之以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创造灵动新颖的课堂氛围,再以坚持写日记、周记或随笔为诱导,通过写身边的人、事、物、景和对生活的感想、对未来的憧憬来丰富素材的积累。最后要求学生写作要“写之有趣”,动笔要有兴趣,内容要有情趣,构思要有理趣,读后要有乐趣。
总之,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文学习,如果采用的花样过多,势必会造成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管是新课改还是教育信息化,都应该记住语文姓“语”名“文”,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够达到语文的最基本的要求:文通字顺、辞达意畅。故叶圣陶先生这样讲:“诵习语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易好礼 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 73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