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探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

2017-12-10刘杨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经济带跨文化信息

刘杨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 710077)

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探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

刘杨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 710077)

横穿亚欧非大陆的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沟通沿路各国之间贸易往来、货物流通的交通运输网,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桥梁。它使亚欧大陆的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相连,使东西方的文化相融合,是古代中期亚洲不同国家与不同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亚非欧板块中不同文明相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各国人民、各族人民之间相互认识、相互联络、相互沟通的重要载体。习主席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导,使我们对丝绸之路有了新的看法。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较于古代丝绸之路高出很多层次,是我国战略方面的新开发,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经济领域影响着我国的世界地位,是影响全球未来的重大事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

因古丝绸之路的推动而构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经济发展的新走向,东头和亚太经济圈相牵绊着,西头与欧洲经济圈相联系着,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一、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以当时的长安,也就是如今的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经由中亚地区通向南亚和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和北非的陆路。丝绸之路沟通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建交。丝绸之路从形成到发展再到衰败走过了很长的演变路程,其在变迁中留下的各种遗迹与财富形成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文化线路,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中国的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欧洲,不仅如此,印刷术和火药的传出也得益于丝绸之路,而西方的教派信仰也利用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丝绸之路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开辟出的对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进行发扬与流传的大通道,它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沟通联络,并且推动着两个文明的互相交融。我们把丝绸之路称作是文化交流的运河,它生生不息的流淌也预示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连绵不断。

(二)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传播

在社会进程的一步步发展中,任何一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变迁都和文化的重新组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济模式和社会业态中文化的核心作用具有极为敏感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是牵动着东西方文化的道路,丝绸之路是繁荣经济文化的、交融文化的、带动经济变迁的。丝绸之路将东方与西方相连接,把陆地和海洋相沟通,既横跨了欧亚大陆,也穿过了北非和东非。通俗来讲,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就是典型的跨文化传播,它集聚了各类不同的文化。跨文化传播是拥有不同文化的个体或者是组织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跨文化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跨文化传播在空间和时间中与各种文化信息的动态相联系,联络着文化背景不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还对于人类活动中各个文化要素的扩散以及渗透起着重大作用。

二、信息技术衍伸出传播手段的改变

(一)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过程中现代传播关系被良好的体现,以现如今社会结构为核心的每种社会关系,要站在新闻传播的立场上看,人类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中正在体验着一个复杂而烦琐的改变阶段。这个阶段,也正是人类在有报纸传播媒体的时代以来最大的发展进步。所以,随着传播信息的媒介手法的变化创新,信息记录的方法、处理的数码化,让传播手段从曾经的专一操纵到现在的几乎全民拥有,信息载体与媒介的数码化,又完美地对信息开放与无限的共享空间进行了呈现,使公共媒介与自媒介的关系愈来愈不能割断,这正是当今现代传播渠道最好的诠释。

(二)信息传播和丝绸之路的关系

在当代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组织是能够与外界绝缘或者自我独活的,新传播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构建让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越来越亲近,使新的传播格局发展让信息“飘扬”在全球人的上空。在如今的大环境中,跨文化已从曾经的局限中悄然过渡到当代的大千世界,每一种新型事物和新型文化的形成都是以跨文化作为前提的。人与人之间不用面对面就可以交流,其实这是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当传播媒体的介质有所变化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有所不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曾用飞鸽传书来相互联系,以纸为媒、以笔为魂,相互传递出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各种信息。而在改革开放时期,因为科技手段的不发达,信息技术的不成熟,以至于整体信息的传送量并不饱满,致使社会发展程度较慢。在当今时代,信息网络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村”,充足饱满的信息充满着人类的大脑和生活,对于新事物的判断与接纳的节奏愈来愈快。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也正是跨文化进化的过程,所以,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成为必然。从对信息体系的建立于传播载体的归纳还有传播方式的改变中,来对跨文化传播的理念还有它的核心内涵进行传播,以此来获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所经过国家的文化及其理念相赞同,这应当是一种趋势,而且也是一种较为果敢的抉择。

三、以跨文化传播角度看丝绸之路带来的变化

(一)跨文化传播

在对传播技术手段进行加强以及话语权构建后,跨文化传播最大的引导方向应该是以科学的判断与跨文化传播理念创造出一个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来说较开阔的格局。对于文化的认同需要交流的方式去实现,而在交流过程中必然存在文化非认同心理,这是由历史与自然以及遗传多种因素决定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在文化交流中要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但决定交流的根本所在却是跨文化传播的大众性。尊重个性对于尊重个体来说非常重要,尊重文化对于跨文化传播来说更是尤为重要,在对彼此文化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多方面的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中经过的国家的文化不能不说是跨文化传播的核心。

(二)跨文化传播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

以跨文化传播的层次对文化整体的感知以及文化个体的尊崇进行构建,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建设,不但是站在科学的视角上,同样能寻找到相应的理论进行支撑。人类的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由他们的行动决定的,当然就是由于文化整体和个体的完美契合,使人类文化熠熠生辉,使人类文明代代相传。而像丝绸之路一样跨越七千多公里、横跨亚欧大陆的狭长经济带,文化果实是硕果累累,不论是中国自己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或是其他中亚国家独特的民族文化,亦或是欧洲发达国家绚丽璀璨的艺术以及古老的宗教文化,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都印刻着千百年来不朽的文明。所以,利用丝绸之路通过经济建设来对文化复苏进行交融,以获得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根本意义,也是其对文化传承的价值所在。

(三)跨文化传播丝绸之路与各国的关系

与此同时,不但要做到尊重文化整体性与差异性,而且要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贯通进行推动,还要对文化的客观性做到尊重,这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以及任何一个个体都对自我文化是非常熟悉的,也会试着通过自己的文化渐渐地去对其他国家或者个体的文化进行研究,所以,大多的结论都带着本土特色以及民族烙印,这也是跨文化传播出现问题的客观原因。客观地对文化进行认识,可以使我们在跨文化传播时,面对传播受众以及范围时可以客观理性地去分析,而且要把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敌意鄙弃掉,因为这种负面的想法会对大部分的文化理念不利。“多样性不会致使分离,对差异不理睬,对未来憧憬,对包容的正确理解和实施是福祉而不是负担”,这是我们在建立跨文化传播视野时要明白的道理。当理论性已经完善时,跨文化传播也有实操性的观点可以被我们借鉴并且推广出去。

也曾有学者说过,在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区间沟通、交流应该有所突破,要有更大的开放性以及更广的全球性。丝绸之路这条大道沿路上的多种民族、多种宗教还有区域性政治以及经济和文化的每一种表现与诉求,在现如今的网络大时代都表现出了愈来愈复杂,而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和文化交流的方法来使沿线民众在同等阶级的沟通和对话中,可以得到新的认同还有更好的包容,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永久繁荣昌盛。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白贵则曾建议应该建立“区域性的媒体合作联盟”,在新闻传播教育这一平台共同合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培养各个方面的人才。

结语

从古板的石刻到轻快的书本,从负重的金银到轻盈的纸币,再到保守的中国走向国外,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不只有这些可以感受到的物象,还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丝绸之路沿途的完美画卷。而对于跨文化传播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几个大国之一而要对人类做出贡献的重要决策,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版图上的一大重要抉择,并且会对世界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会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构建出一个和平发展、繁荣昌盛的社会。

[1]切斯特菲尔德.给孩子的忠告[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2]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

[3]米歇尔·苏盖.他者的智慧:在需要共同管理的世界中尊重文化[M]//沈珂,译.跨文化对话(第24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ZHANG Yanxiu.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foreign countri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J].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and Social Sciences Edittion),1999,26,(3):64-68.

[5]GENG Sheng.Research on the Silk Road by the FrenchSinologists[M].Beijing:Academy Press,2015.

[责任编辑 杜 娟]

DF41

A

1673-291X(2017)20-0167-02

2017-03-22

基金项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跨文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16JK216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杨(1981-),女,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英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带跨文化信息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订阅信息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展会信息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