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17-12-10

金融经济 2017年16期
关键词:政府企业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杨晖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把无形的、主观上的、潜在的技术转化为有形的、客观上的和现实的技术形态的过程。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并综合运用多种战略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技术的体系化、完善化、成熟化,往往围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创新活动展开。企业创新是一个渐进式过程,通过不断引入先进技术与技术的消化吸收,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企业通过相关研究平台进行基础性研发之后,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通过市场营销、物流分销、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并在发展过程中更新换代,保持先进性与持续性。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个阶段,创新活动都是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生产中的干中学积累技术能力,企业才能在时代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过于依赖外部技术来源会导致企业创新动力机制僵化、自身发展受限,无法实现预期创新目标。创新来源于企业内部技术的突破。企业通过独立的R&D提升产品质量,攻克较为困难的技术环节,掌握关键技术。技术引进能够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技术引进只能是暂时的,因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技术引进方与技术输出方的差距就会逐渐拉开。尽管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都是技术进步的手段,但技术创新能够产生知识产权,提升创新效率。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发展,仅凭技术引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市场缺乏灵活性,企业缺乏创新活力。中国属于后发国家,创新活动起步较晚,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采用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手段。和自主创新比较,很多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几乎不需要成本或者成本很小,这就使很多企业宁愿选择依赖外部技术来源而不愿投入精力和成本进行自主创新。中国前几年出现的“山寨手机”就是中国企业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的例子。通过技术上的模仿制造低成本手机在市场上创造利润,一度成为国内很多手机厂商的做法。然而,这种山寨手机引发了不少侵权纠纷,其生产的手机质量也遭到了顾客的质疑。究其原因,就是山寨手机厂商过度依赖外部技术来源,缺乏自主创新,产品生命周期较短,难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如果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就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投资报酬递减的情况,回报率会越来越低。企业必须在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进行生产,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企业之所以创新动力不足,是因为它们仅着眼于降低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而在质量提升和差异化创新上有所欠缺。由于创新风险较大、投入较多,很多企业不愿意进行研究开发,宁愿把资金投入到周期更短、风险更小、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中。技术创新存在机会成本。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意味着生产资本的投入减少,倘若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就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而企业创新能力欠缺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有利的发展条件,例如资金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欠缺。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资金瓶颈很有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此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困难,直接融资受到限制。在政府政策方面,如果政府政策不当,反而不利于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某些政策出台后,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补助,片面追求创新数量以迎合政府政策。只追求“量”而忽视“质”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从市场主体来说,跨国企业的技术垄断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我国企业还处于被大型购买商和外国跨国公司所俘获的境地,失去了高端自主创新的活力。跨国企业在市场中的技术垄断地位限制了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在国内企业攻克关键技术之前,技术外溢是不明显的,跨国企业独享内部技术创造的利润。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行业性垄断也导致国内中小型企业创新热情难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垄断性地位导致它们掌握大量核心资源,占据先导性地位,这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积极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自身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尚未形成创新意识、资金不足、技术基础薄弱等因素阻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而外部客观条件可能在于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外国跨国企业的竞争挤压了本国企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阻碍了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

企业缺乏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表现在组织制度僵化和创新管理低效。

企业创新机制的合理运行,需要各个组织结构相互协调、各个创新要素之间有机结合。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组织制度僵化、各部门及其成员职权和职责不明的现象大有存在。形成合理的组织制度,需要企业确立具有执行力的公司章程与制度。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尽管我国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是作为其核心之一的企业治理结构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扭曲,出现诸如股权结构扭曲、政府监管和治理力度不够的现象。此外,民营企业产权还不清晰,市场效率水平低,监管不严,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处于失灵状态。

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质量与效率、分工与协作的统一。产品的各个价值链环节之间要做好协调,先后工序要做好衔接。如果各个环节之间脱离开来,那么整个过程就是分散与无效率的。高效的创新管理还需要形成完善的信息管理。对于外部信息,企业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技术信息,分析市场走势与竞争态势。内部信息包括产品质量、资源投入情况与相关工作进展。只有及时反映信息,才能对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会产生误导;全面的信息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事件走势,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任何重大的创新项目出台之前,都必须要有决策过程。管理决策与计划方案应由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并在不同阶段随时改进。

(二)创新环境尚不完备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企业竞争力的外部力量之一就是政府因素。政府能够提供企业创新活动所必需的资源,创造出产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资助企业创新,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进行R&D。倘若企业创新的后方支持系统存在混乱与无效,则会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直接影响。国家扶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可以给该产业带来极大的优惠条件。具体政策包括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税收优惠、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研发工作中的科研补贴、垄断和特许、政府采购及强制规定等。一些研发成果虽是由企业完成,但是仍然依靠了政府的资助与扶持。然而,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有条件的。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而政府在决定向哪些企业提供补贴时,信息是不对称的。若某一企业曾有政府官员任职,那么该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这种非生产性的寻租行为不利于公平竞争,而无地方政治联系的企业难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自主研发中来。无地方政治联系的企业本身资本基础薄弱,加上外部环境也不利于他们发展,因此很难实现技术创新。

(三)要素价格扭曲

生产要素价格过低是导致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价格过低,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这些初级要素而较少投入知识、人力资源、技术等高级要素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降低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中国要素市场发展不完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现象的存在,都导致了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滞后。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这些要素在现行市场上的过低价格是市场发育程度不完善的表现。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速,介入到当地的土地市场,以压低当地土地价格来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地方政府往往在标定地价和土地出让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压低土地价格吸引资本流入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土地价格的确定还依附于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而代际间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存在“公有地悲剧”,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自然资源价格和污染治理价格相对过低。在资本方面,资本供给不平衡是资本成本下降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之后资本供给规模提高,国外资本流入、居民投资增加、巨额外汇盈余、货币发行量的增加使资本短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成本仍保持较低水平。在劳动力方面,中国仍是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劳动成本较低,劳动者工资水平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尽管多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及成本有一定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由于职业教育的缺位,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其谈判能力受到制约,许多企业存在不考虑社会保障而对劳动力过度使用的现象。

三、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对策分析

应建立合理的机制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为了使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容,并充分发挥个体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制度框架,它决定了个体是否具有创新动力。激励机制首先不能脱离制度环境,国家的制度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国家创新系统来说,社会制度是技术创新的后方支持。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供给侧改革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技术创新是供给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应加强供给管理,建立良好的制度基础,实现科技与经济管理一体化。宏观上,改善国民经济的供给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银行职能,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对于技术水平高、风险性强、收益率高的重点高新项目,国家应提供资金与基础设施上的扶持。构建国家技术创新系统,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政府政策出台后,相关信息的披露和监督应透明化和公开化,避免过度的倾向性。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政府部门权力的约束。政府相关政策的信息公开能减少企业的“寻租行为”,更公平地获取与利用资源,有利于资源配置,从而促使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对于微观企业来说,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步是企业创新激励的渠道之一。在企业中,最高决策者是产权所有者,决策者为提升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应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自利准则往往是企业员工行为的准则点。如何使员工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的核心。尽管物质激励能有效促使员工最大化程度工作,精神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追求自身价值成为许多员工进行创新突破的原因之一。

整合全球价值链资源,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不同厂商在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能创造出高附加值。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地位,而科技实力较弱的企业则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地位。因此,企业应提升自身价值链地位,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布局,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举措。推动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规划。我国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我国企业应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理念,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自身竞争力,配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还应培育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

[1] 高帆.什么粘住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翅膀[J]. 当代经济科学,2008,30(2):1-10.

[2] 齐建国.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C].经济学.2003:13-16.

[4] 黄光跃.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根源及对策建议[J]. 办公室业务,2016(14):51-51.

猜你喜欢

政府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