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市场
2017-12-10
流行市场
■快递企业打造“绿色物流”
2016年,我国快递包装量增长迅速,其中快递运单207亿单,编织带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胶带169.85亿米,但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回收率却不足10%。
2016年,国家邮政局已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快递业包装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可现实中由于快递业暴力分拣现象频发,商家为减少损失,普遍采取过度包装。快递企业回收包装的利润微薄,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成本远高于购买新包装成本,所以回收动力不足,包裹垃圾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同时,回收企业对快递包装的回收意愿也不高,由于快递垃圾价值有限,像胶带等物品难以二次利用。此外,国内消费者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识,对于快递包装垃圾大多当生活垃圾处理,这也给回收造成了一定阻碍。
事实上,快递公司已针对包装污染问题积极开动脑筋。据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介绍,顺丰目前研发出了一款可供二次使用的文件封,尽量减少流通的文件封数量,同时还研发出了一款免胶纸的纸箱,在减少胶纸的同时还包括防盗、易撕开等功能;顺丰还在中转场逐步以可重复使用的帆布袋代替普通编织袋,目前每年能节约2900万个编织袋。申通快递已在各网点推广重复使用的编织袋,使用次数可达50次以上。目前圆通正积极在全网宣导树立“绿色圆通”观念,增强全网员工节能减排的意识,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指标,在全网推广使用电子面单、编织袋循环利用,探索绿色包装,并着手研发冷链物流的环保包装。中通开启了包装回收行动,用户发件时可通过二次利用快递包装抵扣快递费用,根据包装盒大小,会给予用户2元到5元不等的费用减免,推动用户多次使用包装盒。
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认为,将绿色快递包装落到实处还需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一定要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积极落实包装生产的回收责任制度,引导快递公司加入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动快递包装的标准化,提高回收利用率。”朱磊表示,开展物流业包装标准化和分类回收利用试点时,尤其要对重点循环使用的包装物品类,如包装箱和集装总包等,推进快递包装标准化。
此外,还应研究和改进快递绿色包装的统计方法,分析各种类型绿色包装的绿色效能和周期评价。例如,引入绿色包装标识和碳排放核算机制,全面评价绿色包装使用率和特定包装物对环境友好的程度。“提高包装产业的技术含量,延伸快递包装的服务链条,引导快递包装产业从传统包装制造商向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朱磊认为,促进快递包装产业与快递业供应链紧密融合,将快递业与农业、制造业、医药、食品产业结合,提供生鲜冷链包装解决方案、包装溯源服务等,将有效提高包装物的附加值、利润率和回收价值。
■“城市数据大脑”破解交通难题
“要感知整个城市的运行状况,需要做到全局和实时。”在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政务·智能”云栖政务论坛上,阿里云政府部委与电商事业部总经理程璟说,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实践,城市数据大脑可以实时地看到整个城市资源以及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缺陷,并作出及时调整,作出科学的决策。
在过去智慧城市建设中,摄像头设备成了城市管理的重要角色,摄像头设备为老百姓提供了安全感,也为政府的管理工作作出了贡献。但是,在没有人工的参与下,摄像头却只能观测到局部,无法实现全局、实时的感知和分析。
城市数据大脑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16 年4月份提出的,其核心就是把数据作为重要的资源,利用城市丰富的数据和互联网创新技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对交通难题,城市数据大脑能做什么呢?陈璟说,城市数据大脑可以从交通管理、公交系统调度和优化、交通管理服务、交通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由于城市的地面道路承载力有限,优化公共交通成了改善交通拥堵的最大出路。”程璟表示,城市数据大脑通过各种数据流的接入,在按照设定时间单位内,在线实时计算出最近时间单位,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同时利用超大规模计算平台,可计算出每时每刻有多少出行人数,这些出行人数中有多少是坐公交车的。“把这两个数据算出来,就能够精准地掌握到底现在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是否好用,是否需要调整,从而减少等公交的时间和换乘的次数,改善交通状况。”
业内专家认为,城市数据大脑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改善交通状况,如准确了解车流量和人流量,然后精准计算,调整红绿灯时间长度,合理安排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时间。
此外,利用城市大脑平台中的道路交通预测系统,掌握每辆车的历史及实时情况,对这些数据的掌握、分析,通过数据模型预判一个时间、地点的事故概率,然后合理配置资源,进而提升出行效率,改变城市交通治理。
同时,对车辆情况的了解,可以帮助建设者合理布局交通设施。比如一个路口到底应该有几条直行,几条左转线,甚至该不该设立交桥,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来告诉城市的建设者该怎么去规划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