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乌海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
2017-12-10王晓英
王晓英
(中共乌海市委党校,内蒙古乌海016000)
关于加快乌海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
王晓英
(中共乌海市委党校,内蒙古乌海016000)
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是连接宁夏、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的枢纽城市,是蒙元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移民文化与工业文明融合发展之地。近些年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突出规划引领;打造特色景区;加强营销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组织保障等对策建议。
乌海市;旅游业;对策
一、基本情况
乌海市在1 754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内汇集了黄河、湿地、甘德尔山、高山草原、乌兰布和沙漠以及植物界大熊猫四合木、世界上最早的岩画——桌子山岩画、满巴拉僧庙等众多旅游资源要素。随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的建成,形成了118平方公里舒缓水面的乌海湖,湖区面积是宁夏沙湖的2.6倍,是杭州西湖的20倍,在湖区周围形成了集湖泊、高山、岛屿、沙漠、湿地、草原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为乌海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市现有A级景区13个,其中4A级景区4个(金沙湾景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蒙根花休闲农业园、阳光田宇国际酒庄)、3A级景区3个(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满巴拉僧庙、汉森葡萄酒庄园)、2A级景区6个(青少年科技展览馆、蒙古族家具博物馆、煤炭博物馆、青山翰墨园、植物园、海美斯陶瓷)。乌海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桌子山召烧沟岩画被自治区认定为全区十个考古遗址公园之一。全市现有旅行社21家,其中国际社1家、国内组团社13家、国际社分社4家、国内社分社3家,有旅行社门市部7家。全市共有持证导游138人,其中从事导游工作49人,有景区讲解员24人,博物馆讲解员12人,书法艺术馆讲解员5人。全市共有星级酒店9家,住宿业企业及个体户329家,房间12 165间、床位24 319张。有农、牧、渔家乐4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2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点2家、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点4家,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全市已注册的旅游手工业艺术品会员企业9家,涉及牛皮烫画、苏绣、沙石画雕塑、手工饰品等20多个品种。
“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109.84亿元,年均增长率23.6%,旅游总人数734.02万人,年均增长13.9%。2016年全市旅游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3%,旅游接待人数209.6万人次,同比增长13.4%。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机制不顺畅
一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有待强化,切实需要通过更高层级的组织领导体系,坚定信心、狠下决心,凝聚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二是部门、行业联动性差,存在行政区划、部门、行业政策障碍,各个行政主体各自为战,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三是行业协会自律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四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健全,对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二)基础条件不配套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作为典型的工矿型城市,乌海城市基础设施先天不足。虽然近年来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文化体育、公共设施、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及旅游导示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力加强。二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乌海及周边地区工业产业结构以煤炭、电力、焦化、电石、建材、钢铁等重化工业为主,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区域工业污染物不仅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而且对部分景区、景点周边环境带来负面效应,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乌海旅游企业起步较晚,2009年以前市内还没有地接旅行社。随着近年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旅游企业持续发展壮大,但大多规模较小,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专业培训滞后,已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
(三)营销体系不健全
一是旅游业品牌效应不强、区域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乌海市的城市品牌知名度不高,在旅游市场中未形成城市差异特色,依然属于依托黄河、沙漠等单点旅游产品进行粗放型经营的旅游模式,与宁夏、鄂尔多斯等周边城市景区近似、雷同,未形成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效应。旅游整体形象设计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文化。二是旅游营销谋划不足,目标人群不明确。虽然先后聘请知名企业、机构进行了城市旅游的总体策划和规划,但总体看基本是参考或沿袭成熟景区的开发模式,对本地区的资源整合和产品的分析认证不充分,对客源市场、消费群体和目标人群研究不够,宣传的目标性不强。三是营销宣传与重大节庆活动结合的成效不明显。近年来,为提高城市知名度,重大节庆活动与营销宣传的契合度不高,充分展示乌海特色、具有延续性的品牌化重大节庆活动尚未形成,重大节庆活动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没有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项目建设不完善
乌海市的旅游资源相对多样,但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缺少深度开发,旅游景点品质总体不高。虽然近年发展较快,启动了乌海湖周边旅游开发建设,并建设了一些温泉类休闲旅游项目,但高品质的景区景点相对较少,旅游产品相对匮乏。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景区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区等接待服务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景区以初级的旅游观光为主,游客参与程度低,全市没有形成一个旅游拳头产品和一条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安全没有保障,仍需进一步开发整合,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旅游资源质量和吸引力。
三、对策建议
实施“旅游优先发展”战略,以“全城旅游”为目标,以创建乌海湖国家休闲度假旅游区为重点,全力做好“山、水、城”三篇文章,把旅游业发展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文化传承、脱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商务会议和休闲购物功能,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一带一路”经济带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向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
(一)突出规划引领
产业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推动旅游业发展,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握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认真研究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乌海市的资源特色,围绕建设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结合该市“山、城、沙、海”一城览尽塞外风光的资源优势,做实《乌海市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及“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明确乌海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方向和目标,细化各项任务和年度计划。进一步修订、论证《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乌海湖品牌景区提升方案》,出台《乌海市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乌海市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乌海市旅游营销优惠政策》等。尽快研究制定《乌海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行动方案,明确创建主体、创建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打造特色景区
品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关键要提升旅游产业品质,打造富有地区特色的知名品牌。一是重点打造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乌海湖品牌景区创建进度,形成乌海市旅游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加快建设环湖码头及游客中心,配套完善环湖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快丰富环湖旅游项目,以水上运动项目、低空飞行项目、沙漠越野项目、沙漠休闲体验娱乐项目为重点,开发生态、休闲、体育、会展、研学、文化、节庆赛事等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甘德尔山、乌海湖、黄河大桥照明项目、沿黄生态文明产业带旅游通道、湿地公园、休闲农庄、特色酒庄建设,实施以环湖灯光秀、北部现代旅游基地、甘德尔山悬挑、多媒体全息展示博物馆、娱乐城、沙漠度假岛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沿黄生态旅游村、葡萄风情走廊、异国风情酒庄错位开发,引入黄河文化、蒙元文化、书法赏石文化等多元民俗风俗文化体验,对接融合一、二、三产业,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加大精品旅游景区创建力度。准确把握现有景区特色优势,聘请专业团队,加大精品景区创建指导服务力度。三是着力打造市域精品旅游线路。注重整合资源,重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三)加强营销宣传
营销宣传是推广旅游产品、提升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要转化为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旅游项目的宣传和旅游产品营销,打通市场渠道,吸引更多游客。一是推进精准营销。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家级旅游交易会、旅游商品博览会,加强在周边宁、蒙、陕、甘城市和航线目的地包括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成都等重点地区旅游推介,研究游客需求,扩大乌海旅游的知名度。二是创新节庆营销。精心策划满巴拉僧庙蒙医药文化节、乌海国际户外节、葡萄酒文化节、黄河明珠书法产业博览会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充分调动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积极性,科学制定营销宣传方案,努力实现节庆品牌联动效益。三是加强传统媒体营销。在乌海广播电视台开设旅游栏目,通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宣传乌海特色旅游资源及文化品牌。四是创新网络营销。鼓励和调动旅游企业强化线上营销,加强与携程、去哪儿、途牛等专业旅游电商平台合作。五是加强合作促销。积极与蒙、宁、陕、甘周边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合作串联,推出区域旅游线路,形成互补优势,在各种展会和推介过程中主动联合促销,提升区域整体知名度。
(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基本要素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反映城市形象的公共建筑群。二是健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重点加强生活服务、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具有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三是有序建设和完善商业、餐饮、住宿、娱乐等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四是增加森林、道路、公园等绿化面积,建设环城步道和休闲驿站,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加强城市水系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五是加强旅游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五)强化组织保障
产业的发展,组织保障是关键。决策层统一的愿景思路、明确的目标要求、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执行层协同有力的运行机制、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久久为功的工作定力,是推动乌海市旅游业发展由谋划畅想阶段尽快步入组织实施阶段,由“部分人做”向“全民参与”,由分散零星的点上着力向全域覆盖的面线环立体发力转变的核心所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从市级层面提高旅游业发展组织领导体系的层级和规格,充分发挥乌海市促进旅游产业优先发展工作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将区域和行业工作纳入乌海市旅游发展大局中统一谋划,整体考虑,从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土地使用、规划设计等各方面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凝聚各方面力量,综合利用多方优势,共谋发展,努力形成促进乌海市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二是拓展融资手段。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另一方面认真研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设立市级旅游发展资金,成立产业基金公司,发挥好政府基金的引导示范作用,带动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旅游领域,兴办旅游项目、重组旅游企业,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规范行业管理。加大旅游市场执法力度,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旅游从业者职业行为,营造良好旅游发展法制环境。探索推进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旅游购物等专项服务标准化和安全管理标准。健全景区质量安全、环境卫生、导游讲解、咨询投诉、统计分析、流量监测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景区管理。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资源开发、营销策划、导游讲解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强化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教育和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当好形象使者、文化使者、友好使者。
[1]牟永生,沈建军,李晓阳.潍坊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27).
[2]魏小安,金淮.“高速时代”的中国旅游业[J].旅游月刊,2012(12).
[责任编辑:王功巧]
F590.65
A
1005-913X(2017)09-0153-03
2017-06-21
王晓英(1981-),女,内蒙古丰镇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