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策略
2017-12-09刘艳红姜蕾
刘艳红++姜蕾
【摘要】本文以端木蕻良的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及翻译家葛浩文和孔海立的英译本为例,研究了小说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两位译者所运用的翻译补偿策略。本文通过对《紫鹭湖的忧郁》中英版本中的相关例子进行对比分析后,依据奈达的文化分类将文化缺省分为五类,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直译、意译、加注、增词和异化这五方面分析了译者在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时所用的翻译补偿策略。
【关键词】《鴜鹭湖的忧郁》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关联理论
一、关联理论
1.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说话人通过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交际行为,来传递自己的信息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说话人向自己传达的信息,结合对言语环境的假设,进而推断出话语的深层暗含。
语境是关联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认知的角度看,语境是在动态的感知、认知和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语言使用者的具体语境被其通过经验或思维内在化、认知化,形成个人的认知语境,语言的交际基础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当双方的认知语境显现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便成为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认知环境是关联理论的基础概念和核心概念。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各自产生认识的环境也不同,因而不同的听话人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也不同。为了达到有效的交际,交际双方应该理解彼此的认知环境,以充分利用语境的相关知识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2.关联理论的两个原则和最佳关联。关联理论的两大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而要达到这一效果人们只会关注那些对他们最具关联性的话语内容;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其关联的程度取决于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
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是明示—推理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交际过程中,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就是“最佳关联”。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相吻合,因而,交际只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
3.关联理论与翻译。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进行的示意推理过程。译者对原文的认知能力决定着他对原文的理解,译者的翻译是决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重合的因素。因此,“译者要利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找到原文信息与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以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又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做出假设,为译语读者营造一个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获得与原文读者最大限度地契合与趋同的最佳语境效果。”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缺省和补偿策略
在同一社会背景中,人们基于相同的认知环境,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交际效率,交际双方会省略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而这种文化缺省现象通常存在于跨文化的交际之中。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认知环境,对同一事物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会产生不同的解释。针对这种情况,译者可借助关联理论,寻求相应的翻译策略,来补偿翻译过程中缺失的文化信息,为译文读者深入理解译文提供最佳关联,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的相关原理,从奈达的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及语言文化这五个方面来阐述英译本中的文化缺省及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
1.生态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生态文化,指的是生态环境,表现在地区特有的动植物、气候、地形面貌等方面。由于各民族生活地域的不同,生态条件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使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在《鴜鹭湖的忧郁》这个短篇小说中含有生态环境的描写,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文化缺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文化补偿。
(1)直译。例:“所以一过关,现在身上都不检查了,就检查鞋底。”
“People coming up through the pass have only the soles of their shoes searched, nowhere else.”
在上述例子中,“过关”中的“关”,指的是“山海关”,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占据山脉的险要而建,在古代主要是为阻止北方的游牧民族逾越地理上的屏障,进入中原腹地。译者将“过关”中的“关”直译为“the pass”,意为“关口,通道”,这考虑到了读者的认知环境和认知能力,使读者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最佳语境效果,来寻求“最佳关联”,更好地理解原作要表达的深层内含。
2.物质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物质文化,是指不同的文化中所特有的物质产品,包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鴜鷺湖的忧郁》是端木蕻良在1936年发表的作品,当时日军侵华、民不聊生、农民贫穷饥饿,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有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对于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物质文化缺省,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把缺省的文化信息补偿回来。
(1)直译
例①:“一个个儿高高的,露着一副阔肩膀,跪下来在湖边上开始铺席子。”
“One of them, tall and broad shouldered, was bent over spreading a straw mat out on the ground.”
在例子中,“席子”指的是用柔韧的草茎编织的草席,译者根据产品的制作材料,将其直译为了“straw mat”。
例②:“那一个小一点儿的瘦瘦的,抱着一棵红缨扎枪。”
“The shorter, slighter boy was cradling a red-tasseled spear in his arms.”
在例子中,“红缨扎枪”即“红缨枪”,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长枪头,配以红缨穗制成;根据外形和配饰,译者将其直译为了“a red-tasseled spear”。endprint
例③:“那一个诮讽的:‘烧饼也当不得月饼呵。”
“You cant make a ‘mooncake out of a ‘flatcake, the other boy sneered.”
在例子中,“烧饼”是中国传统面食,属大众化的烤烙食品,是一种呈扁圆状的面饼;译根据外形,译者将其直译为了“flatcake”。
在上述的例子中,直译保留了原作不可或缺的民族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异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使读者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可获得深刻的语境效果,获得最佳关联。
(2)意译。例①:“他从裤腰底下掏摩了半天,掏出一只酒闭来,又是一卷儿干豆腐。”
“After fumbling around in his waistband for a while, he brought out a small flask of wine and a roll of dried bean curd.”
在例子中,“酒閉”,是指装有酒的一种容器;译者从文中来宝对玛瑙说的话“呃,可是偷了来酒来了,你喝吗?好酒呢!”,根据上文“要喝酒”的语境将“酒闭”意译为“a small flask of wine”,意为“一小瓶酒”,把“酒闭”这一具体的容器形象模糊化,更好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
(3)增译。例①:“来宝把两只扎枪放在两人中间,便掀开一床破棉絮来盖了。”
“Placing their spears on the mat between them, Laibao lay down and covered himself with a tattered thin quilt.”
在例子中,“一床破棉絮”实际指的是“一条破旧的棉花被子”。译者增译了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意的“thin,薄的”一词,使破旧的棉被更加形象化,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最佳语境效果,获得原文与译文信息的最佳关联,进而更准确、完整地了解原作的文化内容。
3.社会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社会文化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思想、风俗习惯、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背景。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许多带有我国民族特色和当地风俗习惯的表达,在英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文化的缺省现象,所以译者要采用恰当的翻译补偿策略,对缺省的文化信息进行补偿。
(1)直译。例①:“在抹牛地那边!”
“Over by the Ox-rub section!”
在例子中,“抹牛地”被直译为“Ox-rub section”,保留了中国地名的文化特色,扩大了读者的认知语境,“Ox-rub section”这样的信息在西方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并不存在,且译文读者在理解时需付出更多的处理努力,但却可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获得最佳关联。
例②:“快十五了,咱们今天不在窝棚睡了。”
“Its nearly the fifteenth, so theres no need to sleep in the tent.”
“快十五了”,指的是“快到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了”,即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译者运用了直译的策略,将其译为“Its nearly the fifteenth”,虽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但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小于原文的信息量,属于“欠额翻译”,不能表达原文想要表达的语境效果,使读者无法获得最佳关联,来成功获取原文的交际意图。
(2)意译。例①:“便是闪着脆蓝色绿玉样小脑袋的过天青,白天不住地摊开不倦的翅,在水面上来来回回的打胡旋,现在也不见了。”
“Dragonflies that normally skimmed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lake during the day, their tiny jade-blue heads glinting in the sunlight, were gone now.”
在例子中,“过天青”属于东北方言,指的是“蜻蜓”,译者将其意译为“dragonflies”,虽然改变了语言的载体,但它们所指代的是同样的事物,符合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为译语读者提供了最佳语境效果,从而获得最佳关联。
例②:“我要讲年造一年赚一百呢就活变开了。”
“If I can hire on for a year and earn a hundred or so, that should turn things around.”
在例子中,“讲年造一年”,指的是“受雇一年”,译者将其意译为“get hired on”;“活变开”指的是“改变,扭转事态,使情况回转”,文中指“改变当前贫苦的生活状况”,译者将其意译为“turn things around”,这样的译法简洁明快,不会使译文读者产生错误的联想,引起歧义或误解,为读者提供自己熟悉的认知语境,以获得最佳关联。
(3)直译加注。例①:“听说小×到×京合作去了,就要出兵了。”
“Someones heading for the capital, and theres going to be fighting soon.”
(The“capital” was Xinjing, in the city previously and subsequently known as Changchun, in Jilin province.)
在例子中,“×京”,指“新京”,即长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侵略者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并更名为”新京”。译者将其直译为“the capital”,在文外加注,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endprint
例②:“说是让义勇军们先干。”
“They want the volunteers to strike first.”
(The volunteers were guerrilla forces organized to resist the Japanese, who had invaded Northeast China in 1931 and set up puppet regime of Manchukuo.)
在例子中,“义勇军”,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和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爱国军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发组成的民众抗日武装,译者将其直译为“volunteers;志愿兵,义勇军”,在文外加注,进一步阐释了义勇军的含义;译者通过添加注释的方法,将西方读者不了解的文化缺省信息在注释中进行阐释,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扩大了读者自身的认知语境,帮助读者构建起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4.宗教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宗教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宗教体系和宗教体系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西方的宗教以基督教为主。由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这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宗教文化的缺省现象。针对翻译过程中的宗教文化缺省现象,译者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对其进行补偿。
(1)意译。例:“那棵夜神样的大紫杨,披下来的黑影,比树身的体积似乎大了一倍,窒息的铺在水面上。”
“A poplar standing like a guardian of the night cast a shadow that was double its own size, blotting out the lake beneath it.”
在例子中,“夜神”,是中国道教中的神仙,指的是“夜间的神明”,译者将其意译为“a guardian of the night,夜的守护者”,符合译语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为译语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使读者以较小的处理努力来获得交际的成功。
5.语言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语言文化,指的是语言文字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具有独特的特点,当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这些特点本身作为信息的内容传达时,会传达出某种文化信息,形成语言文化。翻译涉及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语言文化的缺省,所以译者要对其进行翻译补偿,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
(1)异化。例:“到那河,脱那儿鞋。”
“Take off those shoes when you reach that river.”
上述例子中,“到那河,脱那儿鞋”,比喻事到临头,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不必过度担忧未来的事情。译者将其译为“Take off those shoes when you reach that river”,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形式,虽会使译文读者产生陌生感,但阅读体验将会别有一番风味。译文读者在理解话语时,虽需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却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三、结语
由于中西方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具有不同的认知环境,所以文化缺省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译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中介,译者有责任去帮助那些来自不同文化的译文读者克服文化障碍。鉴于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强大解释力,译者可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文化缺省进行合适的补偿翻译,为译文读者营造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获得最佳关联,来确保交际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琪,王峥.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
[2]武文芳.关联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和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3]顾韵.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J].大连大学学报,2006.
[4]李先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缺省及翻译策略[J].外国语文,2013.
[5]端木蕻良.葛浩文,孔海立英译.《鴜鹭湖的忧郁:端木蕻良短片小说选》中英对照版[M].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沦陷时期东北流亡文学英译研究,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L15BYY025。
作者簡介:
刘艳红,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姜蕾,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校园英语·下旬的其它文章
- On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启示
- 苏南地区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如何让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自我评价有效发生
- 微课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 A Study on Reconstruction of Classroom Ec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