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17-12-09林香

考试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林香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关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探讨了历史教学中批判思维养成需注意的问题,并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展开研究,为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批判性思维;问题;培养策略

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新课标对初中历史科目教学三维目标最准确的表达。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能够灵活地调用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完成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但批判思维的养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思维培养的方式不够科学,导致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容易出现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生批判思维培养的目标,成为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中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 问题选择不準确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批判性思维养成的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学生批判思维的养成。笔者对大量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不科学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教师对教学主题掌握不充分和问题情境创设不科学。历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思维品质的关键,还是学生认识和深入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教师在问题选择中的常见错误,包括问题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观、历史史料不严谨、问题难度不合适等。

2. 没有给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想要实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资料查阅时间。但教师授课时间过少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存在问题自问自答的现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思考时就给出答案,这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养成。

3. 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资料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历史知识是很丰富的。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有助于学生多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但过多的资料,也加大了学生整理和分析问题的难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容易以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来对待教学,在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的资料不够丰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速度,还会影响学生的历史科目学习信心,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的错误观点,导致学生思维过程混乱。

4. 忽略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不同,对相同问题的看法也不同。虽然学生的个性,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养成却有益处。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忽视学生的个性,不尊重学生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无法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一现象同样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导致学生自身的潜能无法发挥,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策略

1. 夯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历史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一门学科,其课程设计是按照历史的发展为顺序,具有较强关联性的。学生在学习中,想要完成问题分析,就必须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夯实学生的重视结构,并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更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历史科目教学中,要强化历史知识的联系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教学拓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能更轻松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和思考任务,从而在反复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过程中,养成对待问题会使用批判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每一单元教学后,教师都需要带着学生对本章学习的内容进行串讲和复习。有效的串讲和复习,能够让学生将散碎的历史内容构成知识脉络,从而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调用效率。我通过这种教学串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人民解放战争章节内容的讲解中,就有学生提出问题“每个新时代开始前,是否都要经历战争与动乱”,该历史课题虽然对学生而言过难,但却表现了夯实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作用是显著的。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不知者不如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具有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历史课本内容的了解,并能够从课本中挖掘符合学生学情和生活经验的问题。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构建历史和生活实践的联系。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让学生学会读懂和运用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对历史书中的记载和知识提出问题。并善于发现当代生活和历史的联系,善于自我发现问题,并运用历史课所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在洋务运动相关内容讲完后,学生们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产生了问题。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的名臣,其行为具有极大批判性。但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对李鸿章的评价并不准确。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班长这一岗位,与李鸿章所处的位置进行了解读。班长负责沟通老师和同学,如果班长做不好,就会导致老师和同学的两面埋怨。李鸿章就好像是封建王朝的班长,其必须协调好民意和皇权,因而其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物,是被封建皇权牺牲的大臣。学生联系之前所学习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对李鸿章对中国的贡献给与了肯定,也认识到李鸿章之所以签订卖国条约,根源是封建君主制度的制约,使得学生对李鸿章这一人物有了更准确的认识。endprint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而非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意识,是指发现问题,并积极应对问题和通过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批判思维能力,则是指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初中生社会经验不丰富,其对历史、社会和生活的理解都比较浅显。如果教师错把批判思维的培养重点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就容易使学生在不理解的问题中迷失自己,容易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思维意识的培养,则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的品质,这才是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在思维意识的培养中,要忽视教材和史料的權威性,让学生勇于针对课本内容生疑问。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权威。而批判思维能力,则会随着学生的成长,随着其生活阅历的丰富而逐步提高。

4. 鼓励对文本和问题的多元解读,保护学生个性

对待同样的史料和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保护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标对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要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用多元角度来解读文本,并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历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思考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更容易的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内容讲解中,学生对共产党采取敌后抗日战略的作用意见不一。有同学认为,抗日战争之所以胜利,是国民党中日抗日正面战场坚贞不屈的功劳。也有同学认为,是共产党的敌后抗日策略,拖慢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从而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这两种观点,我并没有对任何一种观点给与肯定或否定,而是带着学生分析抗日战争的背景、形式、发展,让同学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无所谓哪个党的贡献大。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抗日战争的主力,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辨证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还能够让学生以正确的观点看待国民党中涌现的爱国将领和义士,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完成初中历史教学新要求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才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三维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翠.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探究[J].祖国:教育版,2013,(09):64-65.

[2]杨枫.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一课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6,(01):34-38.

[3]杭赛强.基于史料的历史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5X):67-68.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