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南书院原址究竟在哪里

2017-12-09欧妍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阁下天心岳麓书院

欧妍

2009年6月,居住在长沙的张武喜在天心阁公园晨练后,转悠到了城墙脚下的树木丛中,无意间看到了一块被草丛掩盖的石碑,醒目地刻着“城南书院界”五个大字,尽管仔细看来石碑周边还是有用水泥补过的痕迹,但是石碑上已经布满了青苔,可见其岁月并不太近。

于是,“城南书院界”碑跑到了天心阁来的消息,瞬间开始在大街小巷传开。城南书院原址究竟是天心阁附近的都正街,还是书院路上傲然挺立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这一疑问至今没有定论。

妙高峰上?

2014年3月14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城南书院原址保护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第一师范学院文物保护处处长(现为该校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馆长)艾建玲抓住这一机遇,就城南书院原址的确定和保护做了针对性的专题汇报,并直指让城南书院原址落地的问题。

而后,第一师范学院文物保护处相关人员表示,继承和发扬城南书院求学精神是妙高峰上第一师范学院的使命,妙高峰是城南书院发源之地,也是第一师范传承之地。

笔者联系到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居民,在这已经住了17个年头的张国明。他是妙高峰附近的老长沙人,父辈都住在此处,从工厂下岗后就一直在这里居住。一说起妙高峰,老张一脸的自豪。用老张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妙高峰上一老道士”。

由于地势高,妙高峰几度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萧朝贵战死于此,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前线阵地也在此处。如今,妙高峰上出来的城南书院竟也成了“被争议”的对象,这让老张无法理解。

老张祖上也是书香门第,爷爷曾经当过教书先生,这些年挨着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的围墙,他也耳濡目染了不少“墨水”,后来因为这里开辟成了旅游景点,老张更是将第一师范的前世今生摸了个透。

在老张眼中,妙高峰就是妙高峰,历史悠久,又是有文化气息的地儿,毛主席还来这念过书。

他指着已经看不到山的远处对笔者说,就是在这里,当年的南宋中兴名相张浚,凭着观文殿大学士一职出使到潭州,然后寓居在此处,也就是“城南妙高峰下”。

张浚1161年开始兴建私家园林,后来他的儿子张栻学成归来创建城南书院,并成就纳湖、月榭、卷云亭、所雨舫、采菱舟、养蒙轩、丽泽堂、禁蛙池等“城南十景”。1165年(南宋乾道元年),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所聘,张栻又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当时称为山长。

事实上,城南书院就是张栻家的私家花园,他在这里宴请各处才学佳子。1167年,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造访张栻,费时两月就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隔湘江相望),还留下了有名的“朱张渡”遗址。

只可惜,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沦为僧寺。到了明朝,又经历几度兴废。1507年(明正德二年),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陈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当时已被吉藩府所据。直到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峰寺下重建了5间学堂。彼时,规模已经大不如张栻父子之时。

“不管规模如何,历史变迁几许,城南书院终究是缘起妙高峰,落地妙高峰,这是无须争议的事实。”

对于城南书院原址何在的问题,第一师范学院文物保护处的工作人员认为没有太多争论的必要,历史摆在眼前,“就像你家租房子给别人住,住了几年你要收回来,房子还是你的,总不能说租出去过,房子就不是自己的了吧!”

天心阁下?

站在书院门口,老张示意笔者朝西北方向看,他说那里有过书院77年的历史,是缘,不是根——那是天心阁与都正街的方向。

1745年(乾隆十年),湖南巡抚杨锡绂认为到岳麓书院读书的学子们每天渡江实在辛苦,于是决定将岳麓书院诸书生迁移到湘江东岸的城内——也就是都正街都司衙门空署就读,沿用当年张栻所创的“城南书院”之名,这便是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缘分之始。至嘉庆年间,城南书院的辉煌甚至一度与岳麓书院比肩。

都正街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西部,毗邻天心阁,全长有314米。这里曾有善化县县衙门,驻军的都司衙门,以及被封为“定湘王庙”的善化县城隍庙和近期发现的“厨神”的詹王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可是,毗邻市中心,实在过于喧哗。于是,1822年,城南书院又从天心阁下迁至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而相守77载的“天心阁下城南书院”从此渐渐被遗忘,徒留下一块布满了青苔的石碑,横在天心阁与都正街的界限上。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停用后,曾改建成“刘猛将军庙”,后来就不复存在。经过考证,原来的都正街小学就是天心阁下城南书院的旧址。

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历史记载得很清楚,1745—1822年的77年,城南书院就是在都正街,都正街的这块地方就叫城南书院。

与老张年龄相仿的李强峰老人,是天心阁边的“老长沙”,很小的时候他便听大人们说起过城南书院,他还说那块刻有“城南书院界”大字的石碑,他小时候便见过。谈到也许明天就会在石碑边上落成一条“太平街”,老人笑得眼睛都弯了,“如果这块地上真的也落成个太平街那样的老街,来个岳麓书院那样的老书院,那真是了不起了,不仅大家有钱了,还有历史文化的韵味在里邊”。

湖南省文史专家陈先枢也一直在关注城南书院原址的寻找与重建问题,这场争论开始之初他便说过,“长沙是一个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以前有‘潇湘洙泗的说法。‘洙泗是孔子家乡的代称,能见证这段历史的就只有这两个书院了”。

在笔者看来,这样一场争论结果并不重要,该关注的应是城南书院千年文化能否再次传承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阁下天心岳麓书院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法官
过犹不及
岳麓书院乐教传承演变性初探
过犹不及
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