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7-12-09高华��

考试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小學数学个体差异全面发展

高华��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事业特别的重视,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差异性;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差异,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再次开放学习活动,实施分层教学;最后设置分层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个体差异;全面发展;小學数学;素质教育;新课程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把传统教育的“一言堂”,变成“多言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得到个性的发展。现代教育提倡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提出不同的要求,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得到发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总结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对新课改的认识,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 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差异性

我们的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同样我们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差异性,当然我们这里所谓的差异性主要指智力、记忆、已有知识的储存量和习惯、性格、爱好等。构成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因素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通过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更好地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促进优生知识很好的进行迁移、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积累和基础,通过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积极科学的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体验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成“我要学”。通过教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了解,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均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中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得到共同提高。

二、 密切关注学生差异,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在我们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指导下,现代教育主要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些教育专家的实验和一些一线教师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当然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不是说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是“仙丹妙药”,只要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就能硕果累累。小组合作学生能发挥多大的能量与教师的组织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合作分组之前,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智力、记忆、已有知识的储存量和习惯、性格、爱好等)。科学的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学生的分组教师不能随意,要进行科学的分组。例如: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四人或者六人为一个小组(一般性的问题,四人一组;有一定难度性的问题,六人一组,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随机而科学性的分组),按照班级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比例进行分组。每一个组必须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主要的职责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进行分工。所以小组长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就是实施,让优生带领学困生学习,尽量让学困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 开放学习活动,实施分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由多种不同的学习活动组成的,由于学生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和对某一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不能及时的关注和处理,而是过分强调教学的结果,这样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心每一位学生,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课堂的“一言堂”变为“多言堂”,提倡学生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

四、 设置分层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作业是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评价,也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所以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知识的存储量),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知识的深浅)。在具体设计练习时笔者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如:我在教学“能被2,3,5 整除”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三个梯度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不同的层次习题进行练习。通过分层布置作业,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又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亚兰.谈小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年10期.

[2]赵秀敏.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09年08期.

[3]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4]米玛卓玛.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學数学个体差异全面发展
从操作式阅读入手,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生本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