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

2017-12-09邵军波

考试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构建对策支架式教学现状

邵军波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以人文本,实施素质化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秉承着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教学精神,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科素养成为了众多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者所切实追求的教学目标。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也逐步深入。实施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适应了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际需求,也是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而言,选择一个适应于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本文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出发,结合到新课程指导精神,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指导精神;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对策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可谓是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知识信息化、知识多元化水平不断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在于幫助构建起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体系,使之对化学学科有一个本质认识和对化学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全面了解。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往往将重点放在化学知识点的讲解上,没有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结合新课程指导精神,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能够更好地帮助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多数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中明显发现,构建主义理论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此外,“支架式”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通过阐述“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到新课程指导精神,构建起一套适应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学策略,对提高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受到教育学家、各学科教师的广泛关注,并且,“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支架式教学的定义为:一种为学习者理解知识所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样的概念框架,能够有效地将复杂、难度较高的知识或者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帮助学习者实现由浅入深的学习。“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关,维果斯基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与其自身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是一种可以帮助消除这种差异,进而解决问题的手段,这里所提到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儿童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具有一定的能力水平,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或者是教师引导之后),儿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新具备的能力水平,这两个能力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通过定义容易知道,“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密切联系的,通过教师教学,可以达到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学工作不应当仅仅立足于儿童现阶段的实际水平,应当在这个水平上有所提高,走在这个水平的前面,不断地将儿童的水平引导至一个更高的阶段。支架式教学是基于构建主义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支架式教学方法所应用到的“支架”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之于学生的一些引导、提示、线索,使学生借以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 新课程指导精神以及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指导精神,其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多个方面对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指导,在于实现化学课程素质化教学。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其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及其功能,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科学事业的进步。目前化学学科已经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相互交织,不断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中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其重要意义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促进高中化学课程教学适应于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需求,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秉承新课程指导精神,构建全新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 高中化学学科性质

高中化学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化学》或《科学》之间相互衔接,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知识学习探究空间。高中化学学科的基本性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浙江上海地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为例,浙江地区高中化学教学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其分为了基础化学知识(必修部分)和一些拓展性知识(选修部门);上海地区高中化学教学使用上海科技出版社教材,其结构编排也与苏教版教材类似,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通过化学教材编排可以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化学知识进行学习。高中化学课程应当帮助学生构建起其化学学习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体系,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以科学的目光重新深入关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和化学创新精神。

2.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自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化学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地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然而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仍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是课堂主体倒置,这是在许多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都普遍村存在的问题。教师受到传统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仍旧将自身作为化学课程的主体,按照自身的主观思维进行教学。在这种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颠倒了课堂主体,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发挥其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课堂主体颠倒的化学教学模式长期发展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化学课程教学沦为一种“填鸭式”教学,所取得的化学教学成果不尽人意。第二是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应当注意到,化学是一门产生于实验的自然学科,化学的实用性也是从实验中得以体现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许多教师将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会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其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脱节,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化学课程教学理念相悖。第三是化学课程评价机制欠妥。化学课程评价机制对于总结化学教学经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全面的化学课程评价机制往往能够促进化学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然而在许多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机制,许多教师仍旧以分数作为对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新课程倡导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发掘学生优点,帮助其总结不足,为学习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已经不适应于高中化学教学,结合化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革新评价机制显得十分必要。endprint

三、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以上海地区高中化学教材为例

上海地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以上海科技出版社所出版教材为主,教师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时,应当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1. 搭建教学知识支架,创设教学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对其提高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构建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特点出发,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进行的是搭建教学支架,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考和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搭建教学支架需要围绕学习主题——教材内容。对上海地区高中教材分析可以发现,其教材知识从原子到分子进行过渡,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强调了化学知识的实践性(列举了许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因此,教师在搭建教学知识支架时,应当事先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把握。例如,在进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型为学生呈现出原子的大致结构,化抽象为具体,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原子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教学模型的基础之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原子内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作用力的类型,认识原子结构和推测原子内、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过程即构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一个“最近发展区”,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化学思维的延伸和拓展。创设教学情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所要创设的教学情景需要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层次性,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对于新化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上海地区高中化学教材编排中有从生活中认识一些简单有机物的内容,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组织一个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身关于生活中有机物的认识和看法。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能够体现出化学的实用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对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2. 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从全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引导,并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型,这与“支架式”教学模式所倡导地循序渐进地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第二步即是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以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应当包括化学教学内容中基础部分,通过对这些基础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化学知识中难度较大、关联性强的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协作探究,以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以高中教材中电解质这一章节的知识为例,对于电解质的概念、特點、性质及其分类这些基础知识,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掌握。对于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电解质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情况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则可以考虑让学生以小组分类的形式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主观动能性的发挥,但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对于其取得的学习成果应当加以鼓励,对于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

3. 加强实践(实验)教学

为了实现对学生化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观点看来,实践教学是一个学习的高级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简单有趣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验向学生渗透化学研究方法。例如,从海带中提取碘、制备乙酸乙酯等。化学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同样也是对学生化学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此外,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与教材所示不同的实验现象,教师也可以从这些实验现象出发,制定给学生一些思考题——解释实验现象原理,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加强实践教学不仅仅限于化学实验教学,生活中无处不包含有化学现象,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环境调查,探究影响环境的化学因素,实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4. 完善和革新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机制背离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素质化教育理念,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还应当考虑制定完善和革新评价机制,以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和革新评价机制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可以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质量、实践操作能力、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以促进化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 总结

综上,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指导精神,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和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万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3(03):123-125.

[2]薛玉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1).

[3]何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校园旬刊,2016,(08):27.

[4]朱文江.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对策支架式教学现状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构建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