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
2017-12-09徐茂松��
徐茂松��
摘 要: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大多数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主体意识较差,总是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使得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而新课改所强调的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下面,笔者对于如何提高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参与度;适当问题;转变师生角色;亲自动手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都十分低下。大部分的老师与学生都反映数学“难教”、“难学”,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与教育设施落后于城镇地区,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也不够先进,使得广大师生对于“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概念认识不清,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师生地位,小学生很少主动参与数学课堂。而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认为数学无用,在学习时也不够积极主动,甚至还有一些小学生无法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选择提前进入社会打工。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数学课堂无法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也从未主动、积极的学习过数学。下面,笔者从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转变传统师生角色、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三个方面,讨论如何才能够提高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
一、 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
问题一直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即使是农村地区的老师,依然喜欢在课堂上提问。然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总是喜欢让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使得班级里的中等生、后进生无法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或者是随机选一个明显在数学课堂上“走神”的小学生进行作答,这也让很多学生开始害怕老师的提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生正处于探索的心理阶段,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如果老师能够合理利用,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能够大大引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在《分数乘法》一课中,由于本课是建立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的,所以只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便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我问学生:“现在老师手里有六块饼干,可是要给十二个人吃,那么应该怎么分?”学生们回答:“一人一半。”我再问:“大家可以用数学算式写出来吗?”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都用6÷12来表示。然后,我再问:“大家想想,怎么用乘法表示这个算式呢?”然后,我让学生们自学新课,阅读数学教材,让学生们尝试通过自学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都表现得十分积极。
二、 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度相对来说比较少,老师在农村学生及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高尚。这就导致老师依然习惯在课堂上掌控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学数学。即使在课堂上,有的小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也会被老师扼杀。渐渐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就必须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到轻松、自在,从而愿意上数学课。一开始,我让我们班的学生提问,或者是让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不积极。甚至会在我提问时,很多学生都低下头,生怕老师会叫到他们。后来,在课下,我经常与学生聊天,一开始是闲谈,然后慢慢谈到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我怕我答不上来老师会批评我,别的学生也会笑话我。”有的学生说:“我不知道我想的答案对不对,所以没有举手。”还有一些学生说:“老师喜欢叫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不会叫我。”等等。然后,我告诉他们:“你们每一个人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一样的。老师希望成为你们的朋友,朋友是没有成绩高低之分的。老师也不会因为你们成绩好就偏爱你们,也不会因为你们的成绩差就总是批评你们。只要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后来,我经常与学生谈心,希望他们能够向我倾诉烦恼,我不仅会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还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渐渐地,学生们开始信任我,并且在课堂上也开始主动发言。每当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夸奖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更加踊跃。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我也会用“你再想一想,还有其他办法吗?”等鼓励性语言或者是用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問题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三、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这就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会经常听到自己的家长这样说:“学数学有什么用啊,就是算个数。”实际上,数学无时无刻的存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都是从人们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统计等数学方法也经常被人们使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观察、主动思考,由此来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在《圆》一课中,我让学生们利用圆规与剪刀,在课堂上剪出一些圆的模型。然后,我问学生:“大家能够说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以圆为原型的吗?”学生们回答:自行车轮、瓶盖、足球、硬币等等。然后,我让他们谈一谈,为什么这些事物需要制作成圆形。有的学生说:“因为圆形更方便滚动。”然后,我带着学生们探究圆的性质,使他们初步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圆的基本要素。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小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小学生营造轻松、和谐、自在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其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1]丁强,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J].学周刊,2012,(25).
[2]杨春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J].新课程学习(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