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017-12-09罗小梅��
罗小梅��
摘 要:资讯收集、数据处理是小学数学学习能力之一。在小学数学统计知识教学中,这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学习内容。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在统计知识学习中,如何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数据分析
当今社会中信息和技术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人们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面对大量散乱的数据,如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成为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学科素养。而小学数学中统计知识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分析,进而作出科学的判断、正确的选择以及科学地决策。因此,小学数学统计知识学习是为了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笔者结合教学实例给予探讨:
一、 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统计学的一个核心就是数据分析。不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要基于数据,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在进行预测的同时,为了使预测更合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例如,《认识众数》教学中有以下环节:(课件出示场景)五年级(2)班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如下面文字资料中列出了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舞姿较好的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m)
1.34、1.35、1.46、1.47、1.48、1.48、1.49、1.49、1.50、1.50、1.51、1.52、1.53、1.54、1.54、1.54、1.54、1.54、1.54、1.54
(1)让学生估计一下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再算一下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对比表格数据,思考“用平均数表示这些同学的身高合适吗?”。引导学生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身高都高于平均值。
(2)让学生估计一下这组数据中它的中位数是多少?再算一下其中位数的值,对比表格数据,思考“用中位数表示这20名同学身高合适吗?”。
(3)让学生观察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
(4)找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的原因。
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问题联系思考,主要為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当遇到问题时需要准确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数据能力。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处理数据过程,从中逐渐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逐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 激活数据分析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在数据分析的这个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计算和画图,教师需要关注如何怎样分析数据。为此,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方法,即让学生掌握如何解决统计问题。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学生需要提取相关信息,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认识中位数》教学中有以下环节:教材中提供的是五年级(2)班7名男生的跳远成绩,这个题材离学生生活很近,正好元旦学校要组织一次运动会,笔者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先在班级里做个调查,统计一下全班同学跳远的成绩是多少,并且让学生平均分成四组,7人一组并记录本组的跳远成绩。如下表格是其中一组同学的跳远成绩(课件出示):
姓名李湘张婷香邱曾龙张林廖舒倩温斯容龚淑芳
成绩/米3.422.782.872.672.822.803.19
(1)观察后求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2)该用哪位同学的数据代表本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最合适?
(3)假定以2.82m为及格线,本组中会有多少同学可以及格,人数能过半吗?
(4)假如本组数据中再加一个黄俊成的2.86m,新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多少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笔者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看看有什么特点,一共有几位同学的成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②请同学们求出这组数据中几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看看他们成绩与平均数和中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想一想应选择哪个数据来表示这组同学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呢?
在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后,学生就开始汇报:7名同学跳远成绩的平均数是2.94m,中位数是2.82m,其中有5名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从而说明在这里如果用平均数来代表该组同学的成绩,那么不太合适,因此应选用中位数来代表这组同学的成绩比级合适。(即按照如下表格排列)
姓名张林张婷香温斯容廖舒倩邱曾龙龚淑芳李湘
成绩/米2.672.782.802.822.873.193.42
教师需要明确中位数的求解后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顺序排好;根据总的数据数量,取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在本题中出现新增加一个数据后,一共有偶数个数,中间位置出现两个数据:2.82和2.86,最中间的数找不到时,该如何求中位数呢?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我们不难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们在问题情境中找到合适的思维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不自觉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 亲身感受数据的随机性,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学习中,有些数据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结合实验进行分析,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掷一掷:得到的2个数的和是多少?而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掷骰子活动,同桌之间合作一共掷骰子20次,每人掷骰子10次,其中和为5、6、7、8、9的为一个同学的数,和为2、3、4、10、11、12的为另一个同学的。
组织小组活动:每位同学手中有2个6面的数字骰子。每次掷骰子一次,掷骰子之前先猜猜你掷到数的和是多少?猜一猜你和同桌谁会赢,你猜对了么?
活动结束时,老师询问:你与同桌谁赢了?你猜对了吗?(就5个人猜对了?)
师: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同学猜错了呢?(此时,其中两个猜对的同学急于向大家介绍方法。)
生1:因为5、6、7、8、9这五个数是连在一起的,而2、3、4、10、11、12比较不集中。
生2:因为2个骰子的点数的和出现次数比较多的是5、6、7、8、9,次数较少的是2、3、4、10、11、12。
师:(饶有兴趣地)真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如下表统计)
通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用实验获得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这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让学生体会了数据的随机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总之,统计知识不仅仅是单纯知识内容,要将其蕴含在众多教学知识中。统计信息处理不是学生的一种技能,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娟.改变“规定”: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及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20).
[2]许丽美.把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作为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3]李海东.整体把握数学教学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