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

2017-12-09徐幼民徐达实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技术创新

徐幼民+徐达实

摘要: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不仅直接通过提升资本要素的生产率水平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也间接提升了资本积累的速度,由此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大于1,形成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用。当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依赖于资本积累的速度时,技术进步的速度还可以通过提升资本积累速度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来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加速效应更加明显。也正因为这一机理,发展中国家可能因为技术创新的速度过低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过低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技术创新;中等收入陷阱;加速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7)06009906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速度以及技术创新和进步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率,如果考虑到资本积累速度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可以发现提升技术进步速度不仅直接提升了经济增长速度,而且通过间接提升资本积累速度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形成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

一、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评述

20世纪50年代索洛和斯旺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资本积累条件下的经济增长[1,2]。研究的结论之一是当不存在技术进步时,最优资本积累率由存量资本的折旧率、劳动增长率等因素决定,且均衡的经济增长率与资本积累速度相等。之后的实证研究表明,现实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不能由资本和劳动增长解释的余值增长率,由此开启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研究。

罗默的干中学模型[3,4]是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早期模型,总结自罗默的干中学模型以来的研究,可以发现既有的研究在两大问题上有所发展。

(一)关于技术创新和进步如何提高要素生产率水平的研究

罗默的干中学模型假设随着时间的延续,技术水平随之提高,由此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此来解释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品种类模型[5,6]、质量改进模型[7-9,11]则分别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结为产品种类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改进。整体上来说,技术创新和进步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或产出弹性。例如,AK模型将技术进步的结果归结为广义资本K的增加。由于技术进步,广义资本K的产出弹性始终保持为1的水平,边际生产率始终保持为A的水平。产品种类模型通过引入产品种类增加的条件,使得资本的产出弹性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增加。质量改进模型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来降低资本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生产率递减的作用。(2)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过程中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或产出弹性。例如将人力资本增加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归结为有效劳动的增加,这实质上提高了劳动的产出弹性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罗默的干中学模型亦是设定随着劳动时间的增加及劳动经验的积累,劳动效率随之提高。(3)技术进步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将技术进步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A的增长,即认为技术进步可以同时提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上述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作用时,其基本逻辑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水平或产出弹性,使得要素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进而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的水平且人均产出水平可以持续提高。当然,技术创新本身一般也来源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效率则取决于研发投资的效率,研发投资是如何影响和决定技术创新的也有相关的研究。

(二)技术创新和进步条件下稳态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技术创新和进步条件下需要解决稳态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增长问题,在引入技术创新与进步之后,AK模型、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产品种类模型、质量改进模型均能够得到稳态均衡增长条件下人均产出水平可持续增长的结果。

技术创新条件下的稳态经济增长一般存在着均衡不变的最优资本积累率。之所以存在不变的最优资本积累率,原因还在于技术创新的投资最终也存在着边际效率递减的现象,否则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投资的比例,将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这是不符合现实的。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

总结上述技术创新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之后可以发现,既有的研究没有充分揭示技术创新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既有的模型中,技术创新和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是没有关系的,这就导致了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只能是1。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表示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等于资本增长速度乘以资本的产出弹性、加上劳动的增长速度乘以劳动的产出弹性、再加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a。由于a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速度、产出弹性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为1,即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增加1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增加1个百分点。

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为1时,既有的理论没有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可能:技术创新不仅仅通过提高已有要素的产出弹性或边际生产率水平、进而直接提高了经济增长率,而且较高的边际生产率也提升了要素数量的增长速度,使得经济增长率达到更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弹性应该大于1。这是既有理论研究尚未发现的现象。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中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在短时期内可以有比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年均为2%~5%)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发达国家增长速度的2~3倍,有极少数的国家其高速经济增长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并达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平均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成为发达国家。由此可以归纳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以下两个问题:(1)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可持续性的问题,应该有某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了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有显著的差别,这一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之间应該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才导致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或者能够高速增长或者处于停滞或低速增长的状态,这才使得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着显著的差距。endprint

如果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揭示出技术创新不仅直接提升了要素的生产率水平及经济增长速度,而且通过提升要素增长速度、进而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导致技术创新速度对最终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数量上有加速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发现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的速度太低。

二、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速度共同决定的经济发展及其加速原理

AK模型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结合成广义的资本,并视为独立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投入变量,由此来决定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一种单变量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逻辑。但是如果考虑到技术进步,并且将技术进步变量独立于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同时考虑到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就会发现技术进步对于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加速作用。

(一)AK模型下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典的AK模型做出了如下假设:产出水平Yt=A×Kt,其中A代表技术水平,Kt代表包含人力资本的广义资本投入水平,且dA/dt=0,即技术A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模型中,广义资本投入Kt的边际产出和产出弹性均为常数,因此,技术进步的作用降低了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减的作用,由此可知这个模型还是存在技术进步的,只不过没有通过A值反映出来。

当α+β<1时,dAt/dtAt>dLt/dtLt×(1-α-β)。由于1-α-β接近于0,这个条件是比较容易满足的。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只要存在可持续的技术进步, 就可以导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当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依赖于并小于资本积累速度时

由于有效劳动力的增长必须以有效劳动力的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即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应当小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均衡稳态的经济增长中产出的增长速度等于资本积累速度,因此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小于资本积累速度。

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过程存在这样的关系:有效劳动力增长依赖于资本的增长,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受制于资本积累的速度,因为二、三产业的有效劳动和资本之间具有互补性和相互依存的特性。因此,可以假设dLt/dtLt=udKt/dtKt,一般有0

依据前面假设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

dYt/dtYt=dAt/dtAt+αdKt/dtKt+βdLt/dtLt(7)

联立长期稳态均衡增长的条件:

dKt/dtKt=dYt/dtYt

得: dYt/dtYt=11-α-β×u×dAt/dtAt(8)

由式(8)可知,当有效劳动增长受制于资本积累速度时,长期稳态均衡增长时经济增长速度完全取决于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速度,并且具有加速效用,其加速的倍数为1/(1-α-β×u)倍。

技术进步的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加速作用其内在的机理是技术进步不仅仅直接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提高了资本积累速度和有效劳动增长的速度,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其加速效应具体体现是技术进步的速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提高1/(1-α-βu)个百分点。例如,当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3,有效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7,有效劳动的增长速度是资本积累速度的0.5倍时,技术进步的驱动

经济发展的加速倍数为2.86倍。

显然,1/(1-α-β×u)>1/(1-α),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进步推动资本积累并带动有效劳动增长,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倍数大于基本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达国家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倍数,由此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四、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加速效应的检验和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原因的解释

(一)对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的检验

可以利用既有的历史实证数据,来检验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用现象是否存在,见表1①。

采用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本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i=0.93Ki+0.00278,整体F检验P值为0.005<1%,模型有效。结果表明,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资本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线性比例关系。尽管实证结果的系数只有0.93倍,距离理论结果1倍有7%左右的差距,Wald检验P值为78%,但基本证实了稳态的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趋向于等于资本增长速度。

采用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速度与技术进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i=2.07Ai+0.00294,这一回归方程的整体F检验P值为0.0021<1%,模型有效。结果表明,长期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线性比例关系,并且比例系数为2.0倍,显著大于1倍的线性比例关系(Wald检验P值为5%)。这表明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率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加速效用,技术进步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提高2个百分点,其倍数系数取决于加速倍数。

其实,两个计量模型的常数项基本上都等于0,表明技术进步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本积累速度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线性比例的关系,而且近似于正比例关系,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长期稳态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率与资本积累速度相等的理论推断,而且证实了技术进步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加速效应。

(二)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

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的作用下,为什么众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从理论逻辑来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和进步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長率较低。即便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更高的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倍数,但是过低的技术进步率最终还是将导致其长期的平均增长速度过低并使其迟迟不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表1中揭示了日本和韓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投入、有效劳动增长和技术进步。日本在1947-1973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9%,其中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达到11.5%,有效劳动的增长速度达到2.7%,反映技术进步速度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达到4.5%。同一时期的韩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达到6.6%,有效劳动的增长速度达到5.0%,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4.1%。可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获得高速经济增长并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而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基本条件。

反之,二战之后众多获得独立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曾试图通过外部的资本援助和提高自身资本积累率进而提高资本积累速度来推动经济增长,在其初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来看,缺乏自主技术创新和进步的能力最终将导致其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较低的技术进步速度终将导致其经济增长速度在很低的水平上徘徊,使其即便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增长,也无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例如有研究揭示出1940-1990年之间阿根廷和巴西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别为0.0054和0.0114,明显低于日本和韩国在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1990年,阿根廷和巴西这两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还未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12]。

五、结论

以上研究显示:(1)技术创新和进步的速度对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加速效应,技术进步的速度具有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加速作用,其加速的倍数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以及有效劳动的增长对资本积累速度的依赖程度。(2)发展中国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导致有效劳动力的增长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倍数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技术进步速度更加敏感,这是发展中国家在适当的技术进步条件下能够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3)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可持续的技术创新速度较低,将导致其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国民收入迟迟不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下限水平。因此,可以判断出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速度低下是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

注释:

①数据源于乔根森所著《生产率第二卷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中的相应国家1947—1973年长期经济增长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6,70(1):65-94.

[2] Swan T W. Economic growth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J]. Economic Record, 1956,32(2):334-361.

[3] 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10):1002-1037.

[4]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98(5):71-102.

[5] Spence M. Productselection, fixed costs,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6,43(2):217-235.

[6] Dixit A K,Stiglitz J 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3):297-308.

[7] Schumpeter J 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8] Aghion P, Howitt P.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 [J]. Econometrica, 1992,60(2):323-351.

[9] Grossman G M, Help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1.

[10] Jorgenson D W. 生产率(第2卷):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M]. 李京文等译.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

[11] 徐幼民,徐小康.论技术创新的最优市场结构——关于熊彼特猜想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2-7.

[12] 段龙龙,叶子荣.“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命题:争论与反思[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4):65-74.

(责任编辑:林溪)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not only directly enhances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by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level of capital, but also indirectly increases the speed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which will further enhance the rate of growth. This mechanism led to the elasticity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the rate of growth greater than one, which mean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drive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the speed of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epends on the rat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also improve the growth rate by raising the speed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labor transfer, which makes it more obvious of the accelerated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sidering this mechanism, however, it is also possible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alling into middleincome traps on account of low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ake of the low pa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iddleincome trap;acceleration effect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创新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